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是原新光邮票研究会成立80周年,在上海市集邮协会主持下,举行纪念活动。我作为一名老会员对此十分欣慰与感慨。记得抗日战争后期,我在远离家乡数千里外的重庆附近一所国立中学就读,当时虽已集邮但邮识浅陋邮品寥寥,一个偶然的机会获读了一张来自上海的《邮话》小报,顿时使我大开眼界,为了获得更多的集邮信息,我写信给主编之一钟韵玉先生,表达我的愿望。很快得到他的回信,并赠我近期《邮话》,不久我得知他正是新光邮票会的负责人之一,在他的介绍下我加入了该会成为一名普通会员,编为1996号。  相似文献   

2.
案头又堆满了国内外寄给我国名邮学家赵人龙先生的集邮书刊和信件,正好我计划对赵老做一次系统采访,于是打车前往赵老家。赵人龙先生把我迎进了他的卧室兼工作间。室内陈设简朴,窗明几净,最显眼的是书橱和书架。这自然使我想起这种爱书籍、爱干净的习惯可能与爱好集邮有关吧。  相似文献   

3.
董运动 《集邮博览》2011,(12):48-50
看到《集邮博览》2011年第4期(总第273期)刊登的四川邮友张绍先先生的文章《谁的自制封比我的更精彩》,我被他的豪情所激发,被他75岁高龄的快乐所感染,不由得想借《集邮博览》这块宝地也把自己的自制封晒一晒。  相似文献   

4.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4,(4):1-1
纪念水原 已故日本集邮家水原明窗先生是我国集邮界的老朋友。尤其在我国集邮复苏之初,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前后,他同上海集邮界的接触特别密切,本刊最初的四期就有三期反映这些往事。他在1993年去世后,日本邮趣协会及其哲嗣落合宙一先生仍同上海集邮界的水原故旧保持友好的交往,互致问候,并每年寄来新版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上海市集邮防会成市二十周午。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回顾自己与上海市集邮协会、与集邮活动之间的情缘也已有整整二卜年的历史。二十年前,我参加了南市区职工邮协成立的筹备工作,后当选为理事,并被上海市集邮协会吸收为个人会员。1982年1月我任原单位上海港务局煤炭装卸公司组建了全局第一个基层单位集邮组织。1987年1月召开了局集邮协会成立大会,我被推举为会长。港务局邮协成立十四年来,我名义上是会长,实际上也是秘书长。协会的工作计划和方案由我制定,具体操作也由我主要负责。  相似文献   

6.
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的马基·雅治先生是我的一位美国邮友,他的经历和集邮历史非常富有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7.
张振声 《集邮博览》2001,(10):29-29
当我们跨入21世纪的第一个金秋时,迎来了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20周年的日子,作为一名老会员,我不由得想起市邮协热情为会员服务的感人事迹。是集邮协会帮助了我,使我从一名只知攒邮票的邮盲,逐渐成为热心集邮活动的自觉性较强的会员。  相似文献   

8.
上海聋人邮协俞海燕先生转来了李少华先生的一封信。字里行间流露出他战胜死神、战胜病魔那钢铁般的意志和对集邮事业执著的爱,读来感人至深。为此,本刊全文转发此信,让少华的精神永远激励邮友们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1日是新光邮票会和甲戌邮票会的永久会员、上海市集邮协会早期会员、浙江省集邮协会顾问基础民先生逝世8周年的日子,我格外怀念这位德高望重的集邮老前辈。回忆我与基先生长达10年的邮谊交往,倍受教海,铭刻至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周春倩 《收藏》2007,(4):144-144
我国著名航天集邮家,原中国航天邮友联谊会会长凌福根先生曾说:“航天集邮知识,就像太空一样无限宽广。这是一个崇尚人类科技进步和发明发展的殿堂。”航天文献集邮不仅是航天集邮者的追求之一,也是广大文献集邮者兴趣所在。航天文献集邮的资料大体上可分为期刊类,目录类,书籍类等。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于1980年1月1011.至令整20年了。众多邮人怀着热望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佳日,我是发起许筹建市邮协的主要负责人之一,20年来,始终乐十参加工作和活动,关心集邮的健康发展,大力弘扬邮德,为维护集邮者的权益,肝胆相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真正迷上集邮后,已深知“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的道理。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钱订阅《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等,并广交各地邮友,获得大量民间邮刊,既丰富了藏品,又积累了邮识。在收集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深深体会到,是邮识在关键时刻使我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上海虹口区集邮协会、上海专题集邮研究会于2012年12月29日下午在虹口职工文体中心举行“祝贺徐自卫先生80华诞、集邮65年暨邮史研讨会”。上海化工、交运、闸北、杨浦、闵行等职工邮协领导和集邮爱好者80余人出席。《上海集邮》副主编张乐民、化工邮协会长童国忠等到会祝贺,沪上书法家王金海为徐自卫书写条幅:“六十五载耕耘邮坛,八十华诞再谱新篇”以示祝贺。  相似文献   

14.
集邮组集,是邮人通过长期征集邮品,复以集邮知识的增长、技巧的发挥而创出的一项智慧成果;甚至可以说是为发展集邮文化而达成的高雅境界,也是酷爱集邮文化的邮人冀求攀登的最高殿堂!它与“误区”绝对不能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5.
假日休息期间,翻开汇集自己多年集邮成果的邮票册,一件20多年前的实寄封让我陷入沉思,这是一件集邮前辈吴凤岗先生寄给我的首日封。1995年8月17日,《古代驿站》特种邮票发行之时,我国著名的邮学家、集邮家吴凤岗先生,在参加我所在的河北省张家口市举办的"鸡鸣山驿学术研讨会"时,为我实寄了这枚封(图1)。1995年8月16~19日,  相似文献   

16.
柳承美 《中国集邮》2001,20(7):24-24
近5年来,笔每年都要在国外旅居3,4个月。这对于退休还念念不忘集邮、经常参加各类集邮活动、几乎把集邮当成一种新“职业”的我来说,远在异国他乡,仅靠邮友间的通信和邮寄集邮报刊,实难及时了解国内的各种集邮信息,生活中似乎缺少了重要内容与一大乐趣。去年10月我又赴国外,一住半年有余。年近七旬的我,开始学用电脑,学习上网。众多的集邮网站,令我及时地了解到国内外的各种集邮信息。网上浏览多了,对比之下有了一些看法,愿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7.
胡大华 《集邮博览》2011,(10):14-15
北京市老年集邮会荣誉理事吴鸿选先生。今年七月刚刚度过90岁生日,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已很少外出参加集邮活动。值此北京市集邮协会要更换新的会员证,笔者试着拨通了老人电话。吴老听说要一张彩照,满口答应,第二天他就拄着拐杖一步一挪地下楼到家附近照相馆,多花了几块钱,拍了一张快照,照片取到手后,他就给我打电话,老人办事如此认真高效率,让我惊讶和感动,此时已是傍晚六点多,我顾不上吃晚饭,立即乘车赶到吴老家中取照片。他见到我后,非常高兴,我代表协会全体邮友向他问好,祝他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8.
庄民  陈红康 《上海集邮》2005,(11):46-46
本刊讯 上海市职工邮协于9月26日在市工人化宫举行基层邮协会长和秘书长集邮工作研讨会。市总工会副主席、市邮协副会长、市职工邮协名誉会长吴申耀为研讨会题词:“弘扬集邮化,提高集邮水平。”  相似文献   

19.
6月30日酷暑,蜗居在家,忽接邵林电话,说台湾集邮家袁静渊先生去世了。海峡两岸信息阻滞,还不知袁公仙逝的确切日子,只是从某集邮刊物的目录上,得知有悼念他的文章。 前不久,刚刚收到唐存政先生从台北寄来的《北县邮讯》,其中报道海峡两岸邮史研究会开会,人员重新分工,袁静渊先生负责“邮局联系”。更前不久,收到袁公亲自寄赠的近一期《邮史研究》,内有他关于邮简收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见到《罗可可绘画艺术》是在杭州2010全国集邮展览上。此前只是听说过。我虽然与刘运忠先生从未联系过。但却经常在《极限邮讯》上见到他关于绘画题材极限片的介绍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西方绘画艺术的深入了解。除此之外,关于他的其他故事我是一无所知。近日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他的集邮经历,让我备受感动。可以说刘运忠老师是将集邮和绘画艺术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中国集邮界,像这样执着和痴迷的“发烧”友确实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