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探究巴蜀地区石刻造像之中体育遗迹的文化内涵,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四川、重庆等地的石刻造像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得出了巴蜀石刻造像之中的体育遗迹是受到了唐宋时期军事战争、宗教文化、统治阶级与社会意识形态等四个方面的重要影响而形成的。巴蜀石刻造像中的体育遗迹是古时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2.
2002-13-4的图名“石门山·三皇洞造像”含糊,应更名为“石门山·三皇洞文官”。石门山在重庆大足县城东20公里处的石马镇石门村,山以两巨石夹峙如门而得名。造像始于北宋,至南宋结束,编号石窟13个,为大足石刻中最典型、最早的佛道聚于一区的造像。10号窟又名三皇洞,窟高3.4米,宽3.95米,深9.1米。正壁刻主像 3尊,天皇居中,高209厘米,地皇、人皇分列左右,各  相似文献   

3.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西120公里处大足县境内。始建于初唐。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儒、道造像,分布于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等地。1999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家邮政局于2002年6月18日发行2002-13《大足石刻》邮票和小型张共5枚,邮票图案分别是:北山·日月观音、北山·普贤菩萨、宝顶山·华严三圣、石门山·三皇洞造像。小型张邮票为宝顶山·千手观音。以5枚邮票制作的极限明信片,展现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国之精华。  相似文献   

4.
从南阳出土的画像石看汉代军事体育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是我国汉代画像石刻出土较为集中的地区.画像石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中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当时的军事、体育方面的内容,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汉代军事体育活动的大概情况,从一个侧面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体育活动提供一些佐证,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研究中国古代军事体育活动发展历史的宝贵资料.我国军事体育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古代军事体育活动的特征,分析古代军事体育活动发展的时代背景,对于现代军事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研究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代军事体育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特别重视军事体育活动,军中的各种活动都同体育密切相关.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河洛文化中我国唐代军事体育文化活动进行考证,发现唐代选拔军事人才以军事体育才能为主要标准,其主要体育活动是舞剑浑脱、投石、拔距、蹴鞠、田猎、负重等,军事体育活动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使唐人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贾易臻  陈杨 《当代体育科技》2020,(7):147-147,149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与体育。军事体育是我国各大高校教育训练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军事院校,军事体育对训练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我国的军队建设。此外,军事体育在军事教育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在新形势下,军事体育要紧密结合军事教育的发展,不断改革与创新。本文从军事体育在军事教育中的功能出发,探究了新形势下军事体育的改革发展对策,以便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7.
赵力光 《收藏》2010,(6):130-136
西安碑林迄今已有920多年的悠久历史,向以收藏碑刻享誉海内外。院内碑石林立,名碑荟萃,所藏各类碑刻达4000余方,被誉为“书法艺术的圣殿”。与这4000余方碑刻藏品相映生辉的是同时收藏的众多古代石刻艺术品,它们大致可分为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和其他石刻三大类,均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特别是其中的佛教石刻造像,总数达400余种,不仅时代跨度大、品类丰富、工艺精湛,而且其造型风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8.
詹文静 《收藏》2016,(5):136-143
正中国古代,佛教、道教的造像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政治、宗教、文化、习俗等紧密相关,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时代和地区风格。传世的造像中,多为金铜和石雕造像,木雕造像因材质本身保存的不易,加之历史上绵延不断的战火和社会动乱,能留存至今的寥若晨星。历来有关木雕造像的研究甚少,笔者根据自己的收藏实践和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9.
曹淦源 《收藏界》2011,(10):89-94
洛阳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与北魏(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各类碑石、墓志、摩崖石刻四类镌刻字体,统称为魏碑体。在遍布齐地、风格多样的魏体中,龙门造像题记诸品时代早.集中于一处.有著名的四品、二十品等。清代中叶,北魏碑风行书坛。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6,(3)
正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和关野贞在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支那佛教史迹》中首次发表了普陀山法雨寺的一佛二菩萨造像的图片,此像还收进了《世界美术全集》平凡社昭和五年(1929年)版第五卷89图,名为"石刻释迦三尊像"。当年日本学者认定法雨寺造像是南朝齐梁之际的怍品。此后,法雨寺造像历经"抗战"和"文革",至今下落不明。后又有国内研究者陈悦新在《文物》杂志重新介绍此件石佛像,也认为是南朝的石造像(以下简称"陈文")。如此法雨寺造像反复经日中两国的研究者介绍,似乎已成为中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