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于各阶段学生的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高中高考体育训练而言,作为体育高考生必须面对的课程之一,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如何提升高中高考体育训练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近年来很多高中体育教师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对体育训练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就高中高考体育训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提高高中体育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井陉县高中业余体育短跑与长跑训练有了较大发展。十几年的发展,井陉县高中业余体育已经有了创新性训练手段和方法,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井陉县高中业余体育训练走向职业化的新形势下,原来的业余体育训练已经不再适合,尤其是以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主的业余体育训练。其中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已经制约了井陉县高中体育生的发展,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家庭所关注的重点。人均收入的增加,带来了人们物质的极大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个人素质的培养。互联网经济影响下的中国,与世界交流和联系愈发紧密。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培养我国高素质人才,提升我国教育的质量成为了时代的议题。高中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由于高中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田径是高中体育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们锻炼身体素质的首选。与此同时,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更加成为教育教学所关注的中心与焦点,因此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贯穿和渗透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采用影响评价的分析工具,以山西、河南、江西、辽宁4省为例,从经济、教育、公平公正性3个维度,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中实施的4种术科测试模式的社会影响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身体素质"模式下的术科测试工作效率较高,但是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选拔与培养,不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升学,没有对高中体育课及课余体育训练产生好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模式存在术科测试效率较低、测试过程公平公正性欠佳等缺点,但是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选拔与培养,有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升学,对高中体育课及课余体育训练起到了好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身体素质+专项"和"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模式的社会影响及实施效果间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比较而言,"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较优,"身体素质+专项"和"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模式其次。  相似文献   

6.
高中体育训练队不同于专业队伍,高中训练的目的在于考学,在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体育方面的人才,因此在培养全面型体育人才过程中,它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7.
杜鹃 《拳击与格斗》2023,(10):49-51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被赋予全新的内涵。课余体育训练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贯彻了健康至上的教育理念。文章在对高校课余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之后,将其与体育训练阶段理论整合,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价值观要素进行了分析。从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出发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促进高校更新观念,提高课余体育训练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刘海宏 《体育风尚》2020,(1):176-176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人才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体育教学正处于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时期,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断被体现,如何展现和激发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思维成了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做了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制度改革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采用调查与文献研究的方法,揭示了我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主要原因是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制度内部利益和需要得不到满足,且时常发生冲突,业余体育训练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之间不协调;论述了应从调整有关各方面利益,满足人们的需要角度出发,对业余体育训练制度进行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与社会进步相伴的科技进步已愈加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育运动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愈来愈多地与日益进步的科技文明相结合,这种结合带来两个成果。其一,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其二,改变了人们心目中体育训练的概念,即从经验的体育训练过渡到科学化的体育训练。下面仅就与体育训练结合最见效的现代生化技术——血乳酸检测及无氧阈概念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对于现代社会,大专院校学生体育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主观能动性。本文总结了主观能动性对于体育训练的作用,根据目前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环境、意识认知、学习态度和教师技能四个方面研究了培养大专院校学生参与体育训练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强 《中华武术》2020,(3):54-55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未来,青少年体育训练的质量,关乎到我国体育的未来发展。因此,在促进我国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高中体育训练工作。田径是高中体育中的重要项目,对于田径运动的训练,需要科学规划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提升自身的体育成绩。  相似文献   

13.
李明慧 《新体育》2023,(4):39-42
运用文献研读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滦州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主要从中学生对课余体育训练的认知情况、提高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成绩以及中学生在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不足等情况进行分析,旨为促进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正常开展提供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孙玉林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29-129,1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身体特别向往。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上好高中体育课,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关心的首要问题。首先让学生对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要理解,其次教师通过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设计科学的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高中体育教师应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上课,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并引领学生将这种体育观念应用到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近年来,教育界也开始高度重视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就必须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这也是当前高中体育开展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学生体育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提升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对二年来我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的实施与进展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与分析,结论认为:①社会化将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体系完善的重要途径。②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不能一蹴而就,应有一个逐渐推向社会的过程。③学校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相互支持,优势互惠。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在社会的参与下,应结合社会对未来多元型人才的要求,为培养出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二、深化我国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对策 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体育事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我国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领导干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加强对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领导。15年《规划》实施的实践说明了课余体育训练应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是高校体育的重要部分。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几个体育后备人才,更应该受到重视的是提…  相似文献   

18.
刘宗伟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25-125,127
在当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在我国各大高校的教学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体育训练是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与意志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们在参与体育训练的刚过程中,如果能够对体育训练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必然能够有效地增强训练的效果。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兴趣的培养对策做了相关的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响应国家教育要求,增强素质教育水平,众多高校对于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目前,大多数的高校都有适合本校学生的体育训练计划方案,但是,体育训练在带给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也带来了受伤的可能,尤其是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很容易使得身体受到损伤。笔者以为对高校的体育训练发生意外伤害的因素进行分析,借此制定出防止意外发生的方案以及问题发生后的解决方法。高校应当对体育训练加强重视并加强对体育训练造成损伤的重视,尽量制定相关的计划避免体育训练对学生产生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改革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体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方引起重视。合作训练是提升小学体育训练效果的有效方式,文章简述了合作训练应用于小学体育训练的意义,分析了现阶段合作训练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了合作训练应用于小学体育训练中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