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切实抓好对部分学生的体育训练,不仅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一个有效途径,而且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因材施教,培养多种社会需要人才的具体体现。切实抓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对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从目前广大基层中小学的业余体育训练情况来看,由于缺乏科学的系统管理,受到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指导思想等诸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发展很不平衡。真正做到长年坚持训练的学校还为数不多。多数学校只是把业余训练作为应付比赛的临时性工作。赛前勿忙  相似文献   

2.
<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和超额完成第六个五年计划、迈入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时刻,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在山东掖县共同召开了全国学校学生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座谈会。会议交流了在学校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和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方面的经验,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水平,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两委有关部门草拟的《关于发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年)》(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我相信,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对我  相似文献   

3.
<正>一、农村小学业余体育训练的存在原因从学校体育的整体来看,我国农村学校业余训练规模不大。但是,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实现我国体育运动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在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发展极不平衡。器材、人员等方面,是阻碍  相似文献   

4.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体育训练,不仅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因材施教,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休现。切实抓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对培养合格的林业人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业余训练工作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根据多年的体育训练工作实践,我认为要想搞好业余体育学校的体育训练,必须切实解决普通学校的文化学习与业余体育学校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正> 在当前进行的学校体育改革中,为了满足学校体育为竞技运动培养后备人才与作贡献的要求,出现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试图建立学校体育运动训练的一条龙体制,把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国家竞技运动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时将业余训练作为学校体育内容,将体校训练与学校培养结合起来,并要求学校运动队队员能够承担参加  相似文献   

7.
1985年底,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在山东省烟台地区共同召开了全国学校业余训练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指出了开展学生业余体育训练工作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並着重讨论制订了15年规划,提出了逐步建成大中小学业余训练一条龙,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训练体制。这些精神,给我们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指明了方向。本文就青少年的多项训练谈些看法,供学校从事业余训练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8.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切实抓好训练队学生的业余体育训练,不仅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必要措施。但是,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学经济薄弱,场地器材均十分有限,而大多数学生非常重视体育训练,也比较能吃苦。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必须多动脑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计划,让学生能科学系统地得到体育训练。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1986年3月全国学校学生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座谈会以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呈现出多系列、多层次的趋势,正朝着教委和体委共同管理的方向发展,为优秀运动队、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院校输送了一批后备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振兴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优秀体育人才匮乏的问题仍相当突出,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体育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相当明显。本文想对当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难点即制约因素作一剖析,并探索解决难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有很大的发展,体育训练形式层出不穷,重点训练点、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学校及各种类型的代表队,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学校特色的课余训练体系,并与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体系一道成为培养体育优秀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由于课余体育训练起步较慢,管理机制尚未完善,特别与青少年业余训练体系之间仍存在不少不协调的地方,甚至有些存在较大的矛盾。因此,  相似文献   

11.
少儿体育培训体系包括业余体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其中,体校是主体。本文分析了他们的生存现状、改革成果、现存问题,得出结论:体校生存面临重大挑战,传统校发展欣欣向荣。指出在总体上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场地条件、提高教练员水平,结合各自具体改进措施,可以改变体校举步维艰的现状,为传统校注入更强大的活力,从而使少儿体育培训体系的发展重获生机。  相似文献   

12.
县级业余体校办学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级业余体校的发展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办学体制、训练机制和选材方式等方面,业余体校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探索之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业余体校要主动适应、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全民健身计划战略的实施,才能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裴新贞 《体育科研》2018,(3):58-64,70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了解上海市、区两级青少年业余训练体育科技服务的组织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财力资源的现状,分析目前业余训练体育科技服务体系中各类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整合创新发展对策建议,为全面提升上海市青少年业余训练水平和完善业余训练体育科技服务体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鲁磊  储娜 《体育学刊》2006,13(6):121-123
通过对河南省17个地市的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调查,发现影响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资金投入、设备条件、生源质量、运动员就业、管理体制、项目设置、竞赛体制、选材与训练、教练员水平等。  相似文献   

15.
足球训练与儿童少年膝关节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天津市业余足球俱乐部和足球学校10-15岁497名业余球员膝关节损伤的调查发现,受伤人数36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3.64%;以12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34.92%。运动损伤是影响儿童少年最终成为足球运动员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引起足球教练员及练习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体操是我国竞技体操传统优势项目,也是湖北省的重点项目。对湖北省基层业余少儿体操启蒙训练的现状及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旨在为科学开展基层业余体操训练提供依据,为竞技体操、跳水等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与国外学校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及竞赛现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上海市与国外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及竞赛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学校参加业余训练的规模庞大,竞技体育普及,大、中、小学的运动训练衔接顺畅;上海市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相对匮乏,参加业余训练的规模小,竞技体育的普及率低,中学与高校的训练严重脱节.国外竞赛组织协会化,注重训练与竞赛的衔接,以竞赛带动训练;上海市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依附于体育与教育行政部门,各个协会未能充分发挥功效,高校竞赛少,中学与高校的竞赛脱节.  相似文献   

18.
"体教结合"作为一种全新的培养理念和体制已经在上海各级中小学逐步实施起来.占上海市中小学生总数1/3的农民工子女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潜在的资源库.通过对上海市民工子女参加竞技体育训练的现状的调查,包括农民工子女参加训练的意向、家庭的经济情况、学校的师资和训练条件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查,为鼓励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参加竞技体育业余训练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学校足球业余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兵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2):66-68,99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8年来的学校业余训练工作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与总结,阐明我国目前学校足球业余训练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原因,提出了若干改革的发展对策:切实把学校足球工作放在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首位;深化"体教结合"的办训模式;调整参与学校足球业余训练各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少儿花样游泳业余训练是推动花样游泳项目整体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方法,从教练员、队伍分布、满意度和训练情况、基础场地器材情况等方面对湖南省少儿花样游泳业余训练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得出:存在项目布局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运动员队伍需适当扩大等方面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应当学习先进经验,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设计制定合理业余训练竞赛体系、及时宣传报道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