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现代教育要求是全面素质的教育,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栽体。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和谐健康发展,决定了学校体育既要育智、育体,还要育心,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阐述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关系,揭示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作用,并结合日常体育教学实践,从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体育教学中通过哪些途径融入德育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寻找出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点,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体育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内容。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德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但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不同于学校政治课的长篇"说教",而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身体练习,融益智、健身、染情和添趣于一体来实现的。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意识的实际,结合课的内容、任务、教学条件,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德育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探索了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本文从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特点和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陆清  陶志超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1):69+103-69,103
学校体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体育应发挥和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应和功能,寻找学校体育与德育工作的最佳结合点,达到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学校体育以增强学生体质或育体为本,这种主张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所赞同的。但个别同志认为学校体育以育人为本,并借此批评以育体为本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认为以育体为本是片面的。在笔者看来,学校体育以育体为本跟以育人为本没有矛盾。以育体为本反映了学校体育的特有属性。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学校德育、智育、美育的根本所在,离开了育体,就体现不出学校体育的特性。实际上等于忽略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体育,偏离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全面发展人的教育目的。辩证地看,育体是育人的一部分,二者不可对立。以育体为本,是不是就不要在学校体育中向学生进行智力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呢?当然不是,体育教学不是单纯的健身知识技能教学,体育课也不是单纯  相似文献   

7.
《体育师友》2019,(2):11-12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随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推行,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体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综合素质学科,德育教育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且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也有很多途径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文章结合小学体育课堂环境,重点分析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学校体育具有多种功能 ,但育人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 ,其它功能都应归属或服务于这一功能。所谓本质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本身固有功能 ,它不是人为的 ,也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校一切体育活动都含有这些本质功能。依据学校体育的属性与特点 ,学校体育育人的本质功能具体体现在育体与育心两方面。学校各项体育活动都是围绕着育体、育心的育人的工作展开的 ,都含有育体与育心因素。因为学校体育是学生自身参与的特殊教育活动 ,体育学习与锻炼既是学生激烈的机体活动过程 ,又是学生复杂的思想、心理活动过程 ,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正是通过这富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活动内容、形式、方法对学生身心施加全面而积极影响 ,促其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 ,育人是学校体育本质功能。育体与育心结合 ,育心寓育体之中 ,全面育人是学校体育育人的特点与方式。1 1 育体内涵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体能是跨世界合格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而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体能有赖于学校体育教育。因而 ,育体是学校体育所肩负的特殊使命。育体是教师通过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传授、锻炼方法、手段实施 ,对学生身体进行生物性改造和科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出特点,以及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探讨,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途径、方向。为德育教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提出了一些观点、主张、方法。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学校教育非常重视德育教育成果。但是以当前社会为环境背景,想要贯彻落实德育教育是非常困难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学校德育属于开放性较强的系统,学校中的学生会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与非良性、隐性与显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体育教学为例,探讨德育教学实施与体育教学中的优势。1体育教育充当德育教育载体1.1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主要方向首先,深化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强化学  相似文献   

11.
德育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积极贯彻德育教育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本文抛砖引玉,例举了多种体育教学中浸润德育教育的途径,例如,挖掘教材本身的德育内涵进行体育品德教育,利用教学环境的精心创设进行体育品德教育等,对浸润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身体锻炼、竞技运动为手段,进行育德、育美、育体及娱乐的文化活动,我们通常之为体育。在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体育与教育、卫生、艺术等是并列在同一层次里的一个子系统工程。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学校智育、学校美育等并列在学校教育的层次里。学校体育是在学校教育中,以营养、保健、身体锻炼等教学和培育为手段的,配合学校德育、学校智育、学校美育等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学生身体质量,提高学生育体能力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学校体育系统工程的特点: 一、多级层次宏观地看,关系着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论述了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内容、方法和途径,旨在发挥体育教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不仅要育“体”,而且要育“心”,这已形成了共识。但是,在学校体育具体教学实践中,却还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种种束缚,致使“育心”教育未能真正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当前突出无形教育效果的原因及对策,旨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红科教兴国、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已进入素质教育的时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应转变的几个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一)应转变只注重“技术传授”,忽视“教育功能”的观念。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体育教育中的“术”,而忽视“育”在身体教育中的特殊功能,把能直接发挥体育教育功能、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体育课,降低到单纯的运动技术教育上去,好象体育课就是跑跑步,打打球,做做操,出出汗。学校体育的这种状况,导致了人们对体育教育的偏见和鄙薄。学校体育的“育人”、“育心”、“育体”被忽视了,于是学校体育就仅剩下一个“术”字,只好挤在其它功课的夹缝中求生存了。教育家张伯苓说过:“最重要者学校体育不仅在技术之专长,尤其在体德之兼进,体与育并重,应不至发生流弊。”要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的,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中心环节,在实现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发展的教育责任。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尚存在“重育骰轻育心”的教学倾向,谈谈如何加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大力的开展,德育教育逐渐变成了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并且是给予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关节。因此,体育教学作为在素质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与手段,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与敦育的交叉点和结合部,是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数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和手段。而农村学校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在校中小学生中,农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 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1 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学校要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教学是基本途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着同时性、层次性、反复性、实践性、渐进性等特点,而体育教学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竞争性、实践性及教材内容、组织教法特殊性等特点,决定了德育教育工作的特殊地位,它是其它任何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