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当前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体校13-18岁学生1386名作为研究组,抽取普通班中学生1141名作为对照1组,重点班中学生714名作为对照2组,以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SMHS)为测试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体校学生心理问题人数检出率为36.87%,普通班学生为24.54%,重点班学生为15.69%。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普通班学生在量表总分、人际焦虑倾向、过敏倾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较重点班学生在量表总分、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2)体校中女生较男生在恐怖倾向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运动等级、运动专项对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性差异;(4)不同训练年限对体校学生的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同龄中学生差;体校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生差;运动等级与运动专项对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性影响;训练年限对体校学生自责倾向与身体症状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业余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Ⅱ)( 又称不安诊断测验CAS) ,对80 名体校高中一年级以上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体校学生的不安状况明显高于普通中学生。提示应关注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GHQ)精神健康问卷分别对体校学生和普通中学生进行抽样测试,针对体校生的精神健康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体校生的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比较三明市体校、卫校、普通中学三类不同专业的中学生共213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全体样本各因子分(除躯体化因子分外)均高于常人组,女生心理问题比男生严重,各专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为:卫校最差,体校次之,普通中学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重视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在学习、训练和比赛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责无旁贷的。一、体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体育竞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竞争日趋激烈、残酷。这对体校学生必然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造成一定的心理变化,若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心理上  相似文献   

6.
业余体校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是为适应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业余体校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是目前业余体校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来在业余体校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业余体校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粗略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体校学生和普通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学生自我意识的行为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但体校学生与普通初中学生的情况有所不同;2.体校学生主要在自我意识的合群方面成于普通初中学生;3.比之普通初中女生,体校女生在情绪的稳定性上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业余体校的学生通常是体育专项成绩高于其化课成绩,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化课的学习不够重视.班主任教师也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化课的教育,致使业余体校的学生化素质较低,得不到真正全面的发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设立“目标”管理、“激励学生”,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化课成绩与专项成绩的矛盾,为体校的训练工作做了铺垫.同时也为业余体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体校学生虽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而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关注。一、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1、学习、训练消极。表现为缺乏学习、训练的动机,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奋斗目标,没有责任感,消极对待学习、训练。尤其对待文化  相似文献   

10.
体校体育教学融合了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相互配合,以发展学生身体为核心,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而今,体校体育教学一般情况下都是依据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高中生体育兴趣现状,探讨高中生体育兴趣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对高中生体育兴趣与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62.82%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仍有37.18%的高中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男生喜欢体育运动的人数明显高于女生;(2)高中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较为广泛,主要以竞技性球类运动为主。(3)大部分高中生感兴趣的项目都集中在羽毛球、篮球和跑步上(71.9%);(4)喜欢体育运动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不喜欢运动的高中生,高中生体育兴趣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r=0.123,P=0.000)。  相似文献   

12.
林鹏  徐成立 《精武》2012,(20):84-86
体育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一个重要分支,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当代中学生的体质测试,身心健康等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分别从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结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入手,对国内外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为我国中学生体育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中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MHT为测量工具 ,通过对高中学生运动员与普通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对照 ,结果发现 :高中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男生优于女生 ,但不存在年级差异。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提高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冯艳 《体育科技》2011,32(4):153-157
课余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都能起积极作用。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问等科研方法,从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对高校高年级女生对学校组织课余体育的需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着手,认为从小养成的习惯、家庭的影响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的首要因素,学校良好的体育氛围、明确的监督机制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加强学校管理,引导健康生活;加强理论引导,树立终身体育观;丰富组织形式,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行为等一些参考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传播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动态过程系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武术,其传播活动也是极其复杂的。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论中,模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用模式方法分析问题可使问题简单化,便于较好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对武术教育传播模式进行研究,根据著名的传播模式“贝罗的s—M—c—R教育传播模式”来分析中国武术教育传播模式,试图能够对武术的教育传播模式有一定的启发,为武术教育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6.
体育活动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的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汶川地震灾区中小学生造成心理创伤的症状、原因、现状进行分析,并从生理机制和实践方面对体育活动纠治心理创伤的原理、方法和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干预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和积极作用.在实施干预过程中,针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的不同症状表现,选择对应的体育活动项目,控制活动的强度、时间、频率,创造和谐的体育活动氛围,选择学生感兴趣活动形式,并注重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逐步解除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青少年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隐患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省青少年冰雪运动安全水平较低,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较大。主要的冰雪运动安全隐患存在以下几方面,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影响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的隐患;青少年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相关的教育开展较少;学生冰雪运动安全行为水平较低;体育教师冰雪运动安全教育行为水平较低;冰雪运动环境不良;冰雪运动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应实施相关的措施与手段保障,消除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隐患,保障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推动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安全相关研究的开展,促进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五所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意外伤害事件现状调查的分析,总结其发生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及建议,旨在营造更健康安全的体育教学,保障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以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2 463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确定了5套运动干预方案,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实施10周的运动干预,结果发现,5套运动干预方案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揭示了不同运动方案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特点,为学校针对性、高效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选择的有效运动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太原市部分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长短等方面与心理健康关系加以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参与活动次数的多少、活动时间的长短对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活动次数越多,活动时间适当的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等方面都较强,促使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