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太极拳有很高的健身养生价值和高雅的文化品位,目前我国有数千万人练习太极拳。自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后,太极拳运动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24式简化太极拳简明扼要,易学易练,易于掌握,通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它受到了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一致好评,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太极拳套路。然而仍感觉缺少标准尺度,缺少津梁;从传统文化视角看某些技术动作尚存弊端,现实发展有不足,教学措施有待提高等,今指出明确使之近于完善。  相似文献   

2.
郭树璞 《武当》2014,(1):20-20
喉头、腰脊和地心是习练太极拳的三个新环节,它对技击、健身与养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喉头喉头的作用是吞咽呼吸,无论是健身养生或技击,太极拳老师们都讲过,一吸一呼,动作的快慢,一定要与呼吸紧密配合。健身养生中医学讲,舒心平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练习中的"呼"与"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的统一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与中国传统养生方法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从 哲学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是协调统一的。初学时只要求自然呼吸。动作熟练以后,可以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和需要,在 合乎自然的原则下,有意识地引导呼吸,使其更好地适应劲力与动作要求。在太极拳练习中呼吸的调节尤为重要,呼吸 调节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练习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观赏太极拳名手演练,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感,一种享受。但是,有的人练起太极拳来,虽然拳架规范、动作连贯,却给人一种白开水样的感觉。乃至,架子大者,人感其“散”;架子小者,人觉其“紧”;架式适中者,人说其“平”。这是由于上乘太极拳演练技巧,不仅要求姿势正确,动作合顺,还要具有太极拳的“韵味”。缺乏韵味的动作,犹如没有内涵的空壳。名手演练的魅力,就在于他们的动作不仅展示着形态美,还放射着诱人的内涵美。这种内外合一的美,就是太极拳的“神韵”的源点。 培养太极拳的韵味,关键在于 要以意识 主导动作 和呼吸,…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项目,在新时期传承和发展太极拳的传统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极拳吸收中医整体观念思想,强调意念、呼吸、动作导引相联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养生观进行研究,论述中医经络基础理论及相关理论,阐述太极拳运动中的意念、呼吸、动作肌肉变化与中医经络联系,指出太极拳练习中"以意运气、以气运身、以体导气",三者相互联系,密切配合,通过意念的调控,气的吐纳及调息、肌肉运动和动作导引来达到疏通经络,养生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历史悠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早在苏联时期就对太极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研究呈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特点,不仅对太极拳的技法和动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太极拳所包含的哲学内涵和文化也进行了深刻探讨。以太极拳运动在俄罗斯的跨文化传播为重点,着重探讨太极拳运动及其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与接受效果,反思存在的传播困境并提出加强对俄传播针对性,建设新媒体传播平台,突出太极的文化内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消融语言符号冲突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小其技能,大其文化——太极拳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太极拳教学过程中仅仅注重动作技能传习而忽视其文化内涵的倾向,提出"小其技能、大其文化"的观点,对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学拳者应理解的若干理论问题作简要阐述,呼吁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来看待太极拳的传习,避免只教授动作技能,而忽视太极拳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1 重外形、轻内功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主要以姓氏命名的陈、杨、吴、孙四种风格的太极拳 ,有老架 ,有新架 ,竞赛套路等 ;近几年来武、李、张式太极拳也在社会上流传。一些太极拳爱好者象追星族、采购员一样 ,哪里有班那里去 ,学了一套又一套。为了不忘记套路 ,每天练太极拳象记流水账、放录像一样过一遍 ,孰不知太极拳是内家拳 ,没有内气的运行就不是内家工夫。太极拳从个人技术上可以分为搏击、养生两个部分。社会上大多数的练习者多以养生为主要目的。以养生为目的的太极拳锻炼也不需要陈、杨、吴、孙每天上百个动作的重复。繁复的动作不便…  相似文献   

9.
在太极拳的教学中,必须做到在强调动作规格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并要求学生根据动作特点合理进行呼吸,做到呼吸与动作协调配合,这是练好太极拳和提高强身健体效果的重要一环。那么在太极拳教学中如何进行呼吸与动作配合的教学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祖国传统文化瑰宝,具有独特的健身和防身价值.作为技击传承创新基础的高校太极拳教学,曾一度只重视健身而忽略技击本质,通过对高校太板拳攻防含义教学的研究,旨在使太极拳的本质属性得以重新审视和定位.  相似文献   

11.
李锐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27-228
随着素质教育改进进程的不断推进,太极拳被列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重要内容,通过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讲解与示范过程中加入技击方式,切实提升太极拳教学质量与效率,增长学生对太极拳拳式及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基于此,本文就技击意识的培养对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相关概述,旨在充分发挥出技击意识在促进太极拳教学高质高效开展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出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伟  郑玉 《湖北体育科技》2013,(11):1023-1024,1040
通过对比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南开大学太极拳课程教学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太极拳技术技能的掌握能力不仅提高了,对太极拳拳理的理解也加深了。  相似文献   

13.
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在太极拳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法具有优越性和可行性,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单个动作的理解及掌握能力,而且能更好地表达太极拳运动的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蕴涵养生、健体、搏击之道,更体现了和谐发展的哲学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构建和谐社会时期,探讨太极文化,对提高全社会的体育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全民素质,乃至世界人民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广泛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打太极柔力球是现今的一大趋势,相关调查数据表明老年人打太极柔力球不仅有利益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更好的避免老年人犯老年痴呆症。对太极柔力球对老年人健康体适能以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文化向外传播的代名词之一,其文化承载能力是其他拳种所不具备的。其健身、养生等方面太极拳具有独特之处,作为太极拳流派之一的和氏太极拳,它所包含的易理更是在招法之中处处存在,文章就和氏太极拳的哲学蕴含、和氏太极拳之"圆"观点着手,就和氏太极拳的哲学思想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健康观念越来越强烈,锻炼意识不断增强,太极拳运动这一文化国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河南是武术大省,又是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太极拳课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发挥这一优势,既弘扬太极文化,又满足人们对太极拳运动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太极起源于((易经》,而太极拳则是由太极演变而来。太极拳讲究的是阴阳相生、刚柔并济,同时也很重视气的修炼,御内气循经脉运行,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保持正常的人体生理机能。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太极养生在白领阶层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认为白领阶层工作压力大,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习练太极拳可以调节工作压力、缓解精神紧张,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生活、身体状况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功能、健身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的有效举措,可以有效推进亿万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目前,太极拳已经列入国家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对太极拳也作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编写了一系列规范、统一的教材,有配套的太极拳书籍、挂图、音像制品等,使太极拳在发扬传统、百花齐放的基础上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的现代体育道路。文章着重分析了如何进行太极拳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练习太极拳来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兴趣,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关于太极拳的研究大多围绕教学展开,缺乏在社会背景下对于太极拳传承的专门研究。笔者以文献研究法、走访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城镇化建设中太极拳的传承进行研究,针对太极拳传承中出现的危机,提出对策:通过新媒体传播太极拳;政府鼓励企业定期举办太极拳赛事活动;加强城市宣传力度,推广太极拳;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就业岗位,正确传授太极拳拳理及技法;正确引导人们的健康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