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3,(4):9-29
余功保先生自八十年代开始就系统进行太极拳的研究,写作庙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太极拳辞典等一系列武术专著。2002年。他编著的《随曲就伸---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一书,引起国内外太极拳届的广泛好评,成为近期武术的畅销书,短时间内销售一空。又迅速再版。许多太极拳家、研究者、爱好者时该书予以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近年来难得的佳作。近期,本刊记者就太极拳的若干问题对余功保先生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这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许多人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仅直接受益于它的健身功能,而且注意体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太极拳的文化研究逐渐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尤其在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中,已逐渐成为一个文化热点。  相似文献   

3.
余功保先生编著的《随曲就伸——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亲》一书即将正式出版发行。读书以对话方式,与十几位太极拳流派的著名专家、高手全面细致地分析,阐释了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本期特选摘与吴式太极拳名家李秉慈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余功保先生编著的《随曲就伸——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一书即将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对话方式,与十几位太极拳流派的著名专家、高手全面细致地分析、阐释了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本期特选摘与武式太极拳名家乔松茂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余功保先生编著的《随曲就伸——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一书即将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对话方式,与十几位太极拳流派的著名专家、高手全面细致地分析、阐释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从入门到高级的各个层次,包括练拳要领、拳论解释、内功心得、错误纠正、疑难剖析等方面。精彩的  相似文献   

6.
魅力太极拳     
太极拳的文化魅力首先在于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太极拳形成于中国明末清初时期,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以陈式太极拳为基础,逐渐形成了杨、武、吴、孙等流派,现已成为中国武术在全世界普及率最高的一个项目。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项目之一,富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在国内外,太极拳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和重视.随着太极拳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太极拳,并逐渐成为国内大众健身的重要方式.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小组访谈法,研究太极拳在河南省高校留学生中的文化传播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太极拳在留学生中传播力...  相似文献   

8.
余功保先生编著的《随曲就伸——中国太级拳名家对话录》一书即将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对话方式,与十几位太极拳流派的著名专家、高手全面细致地分析、阐释了几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本期特选摘与吴式太极拳名家李秉慈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杨义龙 《精武》2008,(12):8-8
作为一位廉洁奉公、业绩突出的公务员,一位“仁以为己任”、践行“文化第一”原则的太极拳家,杨义龙先生认为:“文化太极拳”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应是武术文化精英履行他们对武术爱好者的道义责任,并用自身有原则而非自利的言行,在武术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和效仿。通过武术文化的普及、推广,不同层次之间的互动、互惠,来共同维护传统武术的规范和道德,进而构建和谐、健康的武术环境。杨先生任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会长以来,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推广太极拳更广泛的应用性,他一直致力于完成太极拳文化由精英向大众的飞跃。他倡议的在政府公务员、社会大众、大中院校、中小学生中全面普及太极拳的推广形式,已得到了哈市社会各方面的认同与赞扬,在他与协会全体人员的精诚合作下,哈尔滨市太极拳的文化创造力再一次焕发了青春。该会“文化太极,与时俱进”的理念使更多的传习者切实收益,一如该会副会长战华亭先生所说:“文化太极是老少皆宜,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在很多武术活动中经常穿插相关的武术论坛,但作为以武术文化为主旨的武术活动却少而又少。近期中国武术协会推出的“武术形象大赛”,一亮相便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各种议论纷纷出台——一种是支持,另一种持异议。记者为此专程采访了该项活动组委会副主任余功保先生,请他谈了自己对武术形象大赛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2002,(8):42-43
中国的散打近年来蓬勃开展.其中展现的巨大商机已逐渐引起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散打商业价值的全面开发是武术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首届散打世界杯举行之际.市刊记者采访了承办该项赛事的国武公司董事、中国武术协会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余功保先生。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2006,(12):47-47
太极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态,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广大人民锻炼身体、修养性情、愉悦身心的重要手段。网络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传播方式.甚至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内容。借助高科技手段更好地传播赶极拳,是其发展的必要内容,为了使太极拳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更广,更加有效、科学,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广阔的交流、学习的园地,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06,(12):15-15
[本刊讯] 太极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态,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广大人民锻炼身体、修养性情、愉悦身心的重要手段。网络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传播方式,甚至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内容:借助高科技手段,更好的传播太极拳,是其发展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太极拳的历史传承和当代发展,得出以下4点结论:1)太极拳的主要流派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此之前,太极哲学思想已全面成熟,并在中国文化"下移"的过程中影响到更多地在下层民众中发展的武术;太极拳追求以"整"为基础,以"空"为境界,以"以柔克刚"为技术特征的"技击之道",太极拳初期的演进都以这种"技击之道"为核心,只是后来才发生了价值异化的流变;2)太极拳在民国时期迎来的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发展,当时的太极拳因集中展现了"以巧斗力"的"技击之道"而得到世人青睐;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因其套路的健身养生价值被充分开发而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健身运动,从而迎来了第二次大发展;3)当代太极拳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因忽视了原本追求"技击之道"的太极拳而缺乏青少年的身影,二是民间流传的太极拳传承方式落后,传播模式不科学;4)立足于太极拳独特的技击文化,提炼出科学化、文明化的技术体系,开辟青少年市场,是促使太极拳迎来第三次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余功保:如何练好学好太极拳是一个大家讨论比较多的问题,有很多拳家从技术的角度做了大量的分析。我听说您在很多场合讲到要练好太极拳必须要具备“五心”“三要素”,很有特点。能否请您详细解释一下?  相似文献   

16.
北京 《武当》2009,(11):16-18
真正的太极拳是“阳春白雪”,不下些狠功夫是根本得不到其真谛的,不出些血本也休想进入它的殿堂。太极拳是道家养生文化和道家武术文化的产物。从历史溯源来看,太极拳经老子、尹喜、麻衣道人李和、陈抟、火龙真人郑思远、张三丰等历代祖师逐渐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太极拳发展历史的探究表明,出太极拳的养生文化是一个由无到有逐渐发展的过程。其中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体育健身理念是太极拳养生文化构成的基石,现代科学技术是其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十三妹 《武当》2009,(6):14-15
“继中二十一式养生太极拳”者是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王继中先生创编。继中先生出身于太极世家,自幼随父修炼太极拳,后师从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国际太极拳特级大师宋蕴华,至今已近六十个春秋。先生是天津市河东区体育局太极拳主教练,真诚为中老年朋友授拳,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被中老年朋友誉为“搭建健康平台的人”。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以翔实的数字资料和多个真人真事,记录了开封市汴京公园太极拳习练点40余年的演变历史,反映了基层太极拳习练群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态演变所呈现出的不同生存样态.文革前公园存在着以趣缘结合而成的习练太极拳群体;文革中太极拳文化虽然被扭曲,但是太极拳活动仍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后十多年社会转型期中,习练点每年春秋举办多次培训班普及太极拳运动,使太极拳文化在普及中有了更深入的发展;进入世纪之交,习练点返璞归真于为习练者带来愉悦和健康的体育终极目标,并逐渐成为传承陈鑫拳架知名站点.习练点能够长期保持凝聚力,在于太极拳文化本身的魅力,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20.
赵堡太极拳     
关荣光 《精武》2010,(8):15-15
赵堡太极拳源于16世纪前的赵堡镇,此镇位于河南温县东。传说战国时赵兵曾屯兵于此,故名“赵堡”。 赵堡太极拳是以儒家为理论骨架的太极拳流派。清朝末叶,赵堡太极拳宗承和兆元先生(1810~1890年)以儒文化,易经、中庸和理学充实其拳艺理论,其思冥想,饶有哲理丰采。开创太极拳代理架之先河而名扬海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