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我国青少年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益芳 《体育科学》2005,25(1):20-25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对全国 15所青少年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培训基地教练员队伍的构建、培训基地资金投入状况、培训基地的办学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总结培训基地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为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市场交流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市场学、社会学等理论,从实地调查着手对上海市竞技排球部分二线、三线运动员的交流现状,交流动机、择业意向及后备人才参与市场交流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针对上海市竞技排球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在政府宏观调控前提下,排球后备人才从半市场交流逐步向市场交流 过渡、最终实现人才流动和配置以市场为基础的目标模式,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竞技排球或其它体育项目后备人才的交流提供相关参照。  相似文献   

3.
中国排球优秀运动队15年动态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85年以来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人数急剧下降,至1999年排球运动员人数仅为1985年的40.55%,与人数最多的1979年相比则下降了76%。1985年以来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人数变化表现出两个阶段性的特点,1986—1993年为急速下降期,1994年以来为基本稳定期,但是这种稳定是一种低水平的稳定。东部地区是目前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地区,而我国排球运动队和运动员人数的大幅下降主要受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影响。要改变目前优秀排球运动员人数太少的状况,政策与管理体制是最重要的因素,要摸索出一套适应目前发育不完全的排球市场的管理与运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对我省11所青少年高水平排球试点校、布点校培训基地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教练员队伍的构建、资金投入状况、办学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总结各代表队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我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男子排球的竞技成绩不尽如意,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储备匮乏,人才梯队出现断层,培养质量不高成为阻碍我国排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将参加“2015年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营(男子组P的19支运动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男排高水平后备队伍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男排高水平后备队伍的教练员以初中级职称的教练员为主,拥有丰富执教经验的教练员占比较少,教练员参加岗位培训的情况并不乐观;训练计划的制定有较好的灵活性、时效性和科学性;运动员参赛场数严重不足;经费投入一般,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以我国女排现阶段竞技水平发展为研究主题,分析得出制约我国女排竞技能力下降的非技术因素有:人才基础薄弱;全运“金牌论”;基层排球教练收入低;排球市场萎靡;频繁换帅。针对影响我国女排竞技水平的非技术因素,提出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竞技体育的特点是金字塔型结构,只有塔基大,才能塔尖高。近年来河北省竞技排球的发展情况大家有目共睹,虽然男女一线队伍都在甲A队伍行列,但成绩却不尽人意。如何迅速提高河北省竞技排球水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到2004年获得奥运会冠军,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第3名,中国女排经历了20年的起伏。自1996年中国排球联赛步入职业化以来,比赛竞争日益激烈,观赏性大大提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竞技排球运动的良性发展。后备运动员的培养,对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起着主体和核心作用。我国竞技排球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后备人才的培养不容忽视。本文以上海市虹口区少体校2002-2010年排球专项5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女子排球实力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子竞技排球实力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子竞技排球实力变化经历了繁荣发展、整体实力下滑、综合实力提升、发展不稳定4个阶段.认清世界女排的技战术发展趋势,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培养球星;加强梯队建设、培植科学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是我国女子排球不断走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研究对象: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论证法。研究成果与分析:1.三线队伍人员比例配置有所欠缺据资料显示,我国田径训练三线队伍目前总人数为110327人,一线、二线、三线队伍人数比例分别为1.45%,11.15%,87.41%。按照国际通用的“一比十原则”,即要培养一  相似文献   

11.
以2006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前八名队的队员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3.0软件对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拦网高度、扣球高度6项指标进行数据统计,揭示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在非技术方面的差距,为排球科研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参加2016年8月漳州集训的省、市体校的18支男排队伍22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其年龄、训练年限及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指间距和手足间距等主要身体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其身体形态的现状与发展规律,可以为我国男排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参加此次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营活动的男排运动员年龄较小,训练时间短;不同专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跟一般意义上排球运动员的专位身体形态特征不符合,主要是由于大多数集训队员刚入队不久,训练年限短,专位分工暂时不明确。要紧密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抓住排球训练的"黄金定律",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便向更高层次的运动队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1996-2005年男排联赛运动员5项非技术性因素的动态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96-2005年我国男排联赛运动员在年龄、体重、身高、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和克托莱指数发展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排联赛运动员身高、扣球高度符合世界排球发展趋势,而年龄、体重、克托莱指数发展呈现出在较低的水平上逐年下降,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越来越大。建议加强年轻高大队员的培养,延长其运动年限。  相似文献   

14.
我国部分球类甲级运动队凝聚力及其对队员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强  夏正清 《体育学刊》2001,8(3):28-31
通过对我国足球、篮球、排球等10个甲级运动队的82名男运动员进行测试,确立了影响我国球类甲级运动队凝聚力的12个主要因素和预测凝聚力的回归方程,同时对运动队凝聚力水平的高低与运动员动机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我国进一步加强运动队凝聚力建设提供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8支甲级女排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我国女排士气的团体目标一致性、团体内部结构、教练员领导方式和需要的满足4个因子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文章认为:强化运动队团体目标确立过程的科学性和运动员的广泛参与;注意以运动员为本的需要和动机管理;加强运动队的文化建设;重视奖金分配及提高教练、管理者的素质等,都是新形势下提高运动队士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参加2012年8月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训练营活动18支高水平后备队伍223名运动员的年龄、训练年限及部分身体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其身体形态的现状与发展规律,为我国女排高水平后备人才的训练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我国女排高水平后备人才年龄小,训练时间短;不同专位的后备人才身体形态符合一般意义上排球运动员的专位身体形态特征。因此要抓住排球训练的"黄金定律",紧密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向更高层次的运动队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篮球前四名球队中锋的年龄、身高、体重以及多项技术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子篮球中锋队员已经具备了世界优秀中锋的形态学基础,但是2分球、3分球命中率、前场篮板、助攻、盖帽等还是与美、澳、俄存在一定差距,中国优秀女子篮球中锋陈楠已经接近世界优秀中锋的水平,但是其他中锋队员的技术有待于提高,板凳深度不够,阻碍了中国女篮走向更远。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6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国队与前8名队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等非技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的平均年龄与8强相比,相对较小,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具备世界一流强队水平,扣球高度、拦网高度达到世界女排队伍中的顶尖水平;中国女排各位置运动员,尤其二传位置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相对较小,在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扣球高度、拦网高度指标上均显示出世界优秀强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以及对全国36所重点办高水平排球队的观察和研究,就目前高校排球运动员的来源问题等几方面作了阐述,并指出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办高水平排球队的在这些方面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世界女排后备力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交通过对第四届世界青少年女排锦标赛前八名队伍身体、技术、战术等方面数据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世界女排后备力量的现状,找出了我国女排后备力量的主要优势与不足,对我国女排后备力量的选拔和培养,及对预测世界女排未来的发展格局,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