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与人生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借助米歇尔·福柯、吉尔·德勒兹的身体创造理论,对"李小龙功夫身体现象"及其背后成因进行一系列新的探查。研究认为,东方文化场域"规训"、自我关怀与"褶子"意识的激发等三方面因素先后勾连催化了李小龙功夫身体的养成。其中,家庭曲艺氛围、本土拳种文化与香港时局所构成的"场域"给李小龙以传统武技、精神的"训诫"与熏陶;移居北美后,西方哲学的学习与体育科学的运用分别给寻求"自我技术"的李小龙以现代化态度与身体形态上的改观,为其功夫的革新奠定了意识与结构上的基础。与此同时,在与诸多拳术"相遇"、身体"新体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褶子意识"被激发,触发了他对各类拳术思维的"识别"以及中国传统武术的反思,造就了他鉴"诸家之法"革旧武术成新学的功夫思维与体系,进而形成了其功夫身体。研究进一步认为,多拳种实践背景、实战能力、身体危机、关怀自身、自我技术、哲学思维、"褶子意识"与创新力,是其功夫身体养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尝试从科学电影理论的研究角度出发,探讨功夫电影的一般理论。本研究延伸了蒙太奇电影理论中"结构主义"的思想,对功夫电影的构成进行有意义的"分割",发现功夫电影的本质是"流动的技击动作",并分析了功夫电影的一般特征即"打斗"和"冲突"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心理生命结构"为切入点,从健身气功的定义、天人整体观、文化养生的功能等分别论述具备"心理生命结构"的理论依据,认为健身气功的"三调"分别对应于"心理生命结构"的三个方面:"调身"即"表象","调息"即"情感","调心"即"意志";"心理生命结构"的"体验"论诱导出"心斋"的虚静功夫则是健身气功"思想停泊的港湾";"心理生命结构"的"意义"论有利于纠正对健身气功的认识误区,进而提出"长年、长心、长德"是健身气功"意义表达"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王祖金 《武当》2012,(10):40
胆,又称胆力、胆量,是指人的勇敢无畏、自信果断的意志品质,并且能从心理上战胜自己,从气势上战胜对手。胆是散打比赛中必需的品质之一。关于胆,古今不乏精彩的表述,如"一胆二力三功夫","对敌若无胆在先,空有眼明手捷功","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有胆克敌易,无胆难施技","有胆胜无胆,胆大打胆小","无胆,武不高"等等。那么,究竟什  相似文献   

5.
一主体意识是人们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是活动的承担者和主人翁的一种认识和态度倾向,是个人的主体价值和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主体意识中的核心部分是自我意识,它是指个体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而与其客体并存着,它包含着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及自我评价等几个方向。人有了良好的自我意识,就能认识自己应该做什么,做的结果是什么,从而能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昌晓军 《体育博览》2011,(7X):152-153
随着现代篮球比赛攻守对抗日趋激烈,防守已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个人防守能力是实施全队防守战术的基础,它主要体现在运动员的个人防守意识,以强壮的身体和坚韧的毅力为基础的防守技术,整体的协防能力和拼抢篮板球的能力,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个人防守能力要从思想认识、理论学习入手,它是一个较为复杂、细腻、连续性的过程,是通过反复训练和比赛经验的积累,把防守技战术、防守意识及身体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和谐的发展的结果。一名真正优秀的运动员不光要具备进攻能力,还要有出色的防守水平与意识。本文就如何训练篮球运动员防守能力和防守意识培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太极功夫     
马虹 《中华武术》2007,(10):50-52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喜欢它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中国先后有三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倡导太极拳。台湾《太极拳》杂志著文云:"从二十一世纪起,中国的太极拳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美国《时代》周刊提出:"中国的太极拳,是最完美的运动。"俄罗斯《文化报》载文论述:"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整体健康术。"这些对太极拳的评价和论述,都不是偶然的。因为我国的太极拳,特别是正宗的传统太极拳,博大精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确是将文化、武术、养生融为一体的一门学问,或者说它是人体生命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谈及"太极功夫",人们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所谓"功夫",只限于搏击于擂台上的交手功夫;也有人认为太极拳只不过是一种保健操、养生术,或说它是老年人的一种运动方式,谈不上什么"功夫"。可是,历代太极拳界出现的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为国争光的人士,也大有人在。另一方面,既然说太极拳是很好的养生术,可又有一些太极拳名家50多岁即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据此,经过多年来的观察、体悟和综合分析研究,本人认为对"太极功夫"的内涵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比较科学的整体认识。我认为所谓"太极功夫",它的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功夫,那就是"人格修炼的道德功夫、防身应变的武术功夫、延年益寿的养生功夫"。今天,我想就这个命题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抛砖引玉,请同道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阿蓝 《上海集邮》2003,(2):C001-C001
在我国,羊历来是吉祥、善良、美好的象征。商代甲骨文卜辞中,"羊"通"祥","吉祥"即"吉羊"。值此祥和羊年,上海电信特色拜年金卡温馨出炉,单枚成套,属特种201卡,面值50元,并配有精美卡折。画面仅用二色,金色的羊在红色背景的映衬下显得格  相似文献   

9.
太极混元内功培养的是混元一体的上乘功夫,即一粒混元气通于经络,充于肌肤,敛入骨髓,缠绕全身18个小球,最后形成一个旋转自如的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的太极球。该功夫能帮助练习者增长内气和内劲,提高太极拳和太极推手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套健美操,都由三部分组成,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准备部分为2~5min左右,以拉展动作、关节活动、屈膝、弹腿、小跳等简单动作,使肌体得到热身,并逐渐进入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从探讨中国运动员的自我解脱和人际关系两大心理课题入手,详细解析这些心理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脉络,即举国体制与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以及两者互动所产生的情况。进而建议要将社会—文化脉络中的特征与内涵融入到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框架中,并从文化传承角度尝试对"和而不同","尽人事、顺天命","阿Q应对","众生皆佛","儒道平衡"多个重要文化内涵加以领会并挖掘新意。指出运动心理学专业人员的终极目标是帮助运动员成长,而这种良性成长只有在契合本社会—文化条件情况下才能完成。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应为开创一个契合本社会—文化脉络的运动员心理建设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一、有关"自主性"的含义与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把主体的活动称为"自主活动","活动主体对于活动的主客观条件,对于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独立、自为、自决的权利。它把自然生存条件、社会生存条件以及自我的生理、心理潜能、自我的情感和意志置  相似文献   

13.
李斌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4):41-44,47
回顾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要特别强调"反思意识"或者"反思性思维"。通过这种回顾与反思,我们得到如下启示: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学校体育课程变革的前提;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重视自身文化基础上的创新,重点要处理好三大关系,即传承与借鉴、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中国哲学诠释学方法,在"技道并进""德艺双馨"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功夫所至即是本体"的哲学范式下,提出:武术功夫是一个三维合一的概念,其既涵摄本体与主体,亦包纳才艺与能力,还囊括了方法与规则。从"功力"角度看,功夫具备本体的性质,指的是类似禅、太极等理念在长时间实践中的现身性表达;从"功用"的角度看,功夫就是一种高级的搏击竞技能力或表演才艺;从"功法"的角度看,功夫表征了方法运用的得当。其蕴藏了:(1)神形共建;(2)在人伦日用中寻求终身技能的发展;(3)身体技艺与情感意志共同成长三层"元实践"哲学意蕴。功夫旨在塑造整体的人、具体的人和自我超越的人,这无疑与身体素养所强调的"身体锻炼与人格培养并举"的整体论哲学在逻辑上相贯通。武术功夫在语义和哲学内涵两个层面上与身体素养有着极强的互释性,属于中国本有的身体素养思想,这就使得功夫修炼具备了提升当代人身体素养和助推当今武术发挥更广义的教育价值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海牙 《武当》2006,(9):44-46
仙学的基本内容仙学包括三元丹法、中医针药与内家拳三大部分。一、三元丹法三元丹法,即天元、地元、人元三品丹法的合称。天元丹法,一般是指“清静派”的大丹功夫。这种功夫没有流弊,能够自己作主去修炼,而不必一定借助于外物。做这种功夫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可执著于在肉体腔子  相似文献   

16.
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与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是教师对自身工作特有的自我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主要包括韦纳的归因效果理论,自我效能感的归因理论,以及习得性无助的归因理论。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是我们认识和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的一个有效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自我锻炼意识对大学生形成有规律的锻炼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体育课过程性评价模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评价方式.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大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结构和体育课过程性评价对大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影响机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自我锻炼意识的三维结构,构建了体育课过程性评价的自我锻炼意识效应模型.自我锻炼意识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锻炼态度、价值观和认知控制感.体育课过程性评价能够促进大学生积极锻炼态度的形成,提高目的性体育价值观,提升个体内倾控制感.未来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明确自我锻炼意识三个结构所包含的具体维度.二是从历时性角度探索体育课过程性评价模式对大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影响.三是引入其它心理学变量,探索其与过程性评价模式对大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韩宝轩 《中华武术》2004,(12):30-31
五行通背拳突出以理推术、以势求法、科学教学、重在“意导”的实践理念。所谓“意导”是指“人的大脑中枢神经意识支配肌体做出符合自我意愿动作的能动作用”。所以,只有强化大脑中枢神经意识的支配作用,思想才能高度集中于练拳的动作而排除其他杂念的干扰;只有神经意识充分、专注、准确地指挥和协调人体各部器官系统机能的运动变换,才能不断提高神经系统接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达到迅速、准确地传递和接受大脑对人体动作变换的信息,才能真正高质量地精练五行通背拳。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中国哲学诠释学方法,在"技道并进""德艺双馨"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功夫所至即是本体"的哲学范式下,提出:武术功夫是一个三维合一的概念,其既涵摄本体与主体,亦包纳才艺与能力,还囊括了方法与规则。从"功力"角度看,功夫具备本体的性质,指的是类似禅、太极等理念在长时间实践中的现身性表达;从"功用"的角度看,功夫就是一种高级的搏击竞技能力或表演才艺;从"功法"的角度看,功夫表征了方法运用的得当。其蕴藏了:(1)神形共建;(2)在人伦日用中寻求终身技能的发展;(3)身体技艺与情感意志共同成长三层"元实践"哲学意蕴。功夫旨在塑造整体的人、具体的人和自我超越的人,这无疑与身体素养所强调的"身体锻炼与人格培养并举"的整体论哲学在逻辑上相贯通。武术功夫在语义和哲学内涵两个层面上与身体素养有着极强的互释性,属于中国本有的身体素养思想,这就使得功夫修炼具备了提升当代人身体素养和助推当今武术发挥更广义的教育价值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杭东 《武当》2014,(11):36-37
李小龙是世界武道变革之先驱,是武术技击家、功夫电影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华人武打影视演员、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演员。李小龙通过电影,把中国功夫传遍了整个世界。因此,李小龙对中国武术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