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农村体育的组织与管理.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方法对新中国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得出:党的正确领导和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决定着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兴旺发展.目前,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规模小、人际环境单一,存在资源获取困难,缺乏日常活动场地、指导和村委会的支持,缺乏政策法规的有效支撑等问题.提出的发展对策如下:逐步完善法规制度,加强监督与注册;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与实体化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发展资源;采用商户型、精英型、领导型、节庆型和自发自在散落型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发展路径或模式发展农村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研究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现状、特点、形成条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认为走政府引导下的社会化发展道路、优化非正式体育群体发展的设施环境、启动闲暇教育、开发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培养核心成员是培育和发展非正式体育群体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特征,以及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与地方社会稳定的关系,提出推进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健康发展的建议:地方政府正视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存在的合理性,积极引导其健康发展,重视核心人物的培养,丰富体育休闲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非正式制度视角,结合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分析非正式制度对发展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作用,并联系实际提出了分区域选择农村体育的发展方式;重视祭典、节庆等传统节日的体育植入,培养农村体育品牌;重视体育社团和“体育带头人”的培养,丰富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努力实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协调,合理输入提高经济绩效等策略,旨在为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7,(6):53-5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公共性和主体间性理论对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失衡现象进行了历时性研究。结果认为:大众体育发展失衡与我国早期对"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术语错位指向和内涵理解单一相关;长期失衡导致了大众体育发展存在体育公共服务体量匮乏和结构单一、活动内容形式异化和代际体育文化素养贫乏的困境;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失衡超越的关键在于由政府主导优化公共性结构,加强体育非正式制度建设,具体表现为强化和优化政府体育公共服务,加快体育非正式制度的自组织建设两个方面;在强化和优化公共性的同时,把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关系定位于主客体间性;在维持社会本位和人本位的适度张力下,在对话中改变二者以往的对立状态进而促进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演进路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演进路径进行实证研究。基于组织演进理论提出假设,依据假设从心理归属、交往意愿、距离临近、社团领袖变量建立演进路径初始模型,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演进模型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由5个测量模型和1个结构模型组成。鉴于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演进路径不同,建议体育管理部门在培育或管理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时应合理引导,村委会应从农村体育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角度,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演进、发展等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7.
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进行研究,便于根据其发展进行阶段性的引导与管理,促进农村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文献法、访谈与问卷调查法,初步收集与整理测量有关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发展阶段的27个项目,使用李克特5点量表的方式设计量表,基于相关理论开发出5个维度:组建阶段、凝聚阶段、执行阶段、稳定阶段、整合阶段.对此量表进行2次调查,运用SPSS18.0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通俗性检验、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得到信效度良好的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发展阶段的量表及全模型,可以运用于相关理论的实证研究,以便为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不同发展阶段的确定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体育实践的历史审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卢文云 《体育学刊》2006,13(1):122-125
通过历史文献,分析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村体育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国农村体育的发展要强化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方式要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要加强农村体育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农村基层体育骨干;要充分挖掘、整理和推广地方性、民族性的体育活动项目,丰富农村体育活动内容;要因时、因地、因人、因项目制宜地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为农村的传统节日庆典注入新内容;重视农村社会弱势群体和异地民工的体育发展问题;重视农村学校体育,充分利用农村学校体育资源。  相似文献   

9.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群体动力学角度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进行研究有利于农村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本课题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的方式设计问卷,以河北省183个村庄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为调查对象,依据群体动力学理论提出五个假设:活动效应、交往动力、情感动力、价值观动力、宣传动力来判断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效应的形成,结果5个特征变量均成立.对个体特征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效应在年龄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年龄愈大活动效应愈明显;交往动力在收入水平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情感动力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具有显著性,随年龄增长情感效应有递增的趋势,群体动力形成的情感效应女性高于男性;价值观动力在文化程度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宣传动力在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职业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以胡各村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来探析村落体育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村落体育与城市、乡镇体育相比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特征:参与对象的特殊性和活动群体的聚集性;活动时间的季节性与制约性;锻炼的自发性与组织的松散性;锻炼内容的简单性与可操作性。针对其特点进而提出村落体育发展的对策,以期对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科学》2014,(4):67-73
探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有利于体育组织的发展与有效管理。本研究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方式设计量表,以891位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为调查对象,基于群体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四个假设:成就感因子、乐群效应因子、心理归属因子、群体领袖因子,采用SPS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结果显示四个假设均成立;用LISREL8.53软件构建了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全模型,各项指标显示拟合良好。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成员在成就感因子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成员在乐群效应因子与心理归属因子上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在群体领袖因子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此基础上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提出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依据,将农村体育实践活动划分为农村体育主体、文化内容、时空条件、价值取向引导和组织管理"五要素";并以工业化与农村体育相互关系为框架,分析工业化这一变革中国社会的原始力量对当今农村体育"五要素"的冲击,探讨如何利用工业化对农村体育发展有利的一面,而避开其不利的一面,摆脱农村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3.
无设施的体育——非正式体育活动对城市空间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概念的扩大和非正式体育活动的普及 ,导致非正式体育活动设施需求的增加。非正式体育活动设施不同于专门性体育运动设施 ,其实质是对现有其它类型设施的二次开发。规划师和立法工作者需要在城市规划中 ,充分考虑这种平行于传统模式的新型体育模式 ,并在规划中提出有效的供给方案。  相似文献   

14.
乡村节庆体育活动是农村传统节庆活动的形式之一,它在增进邻里关系、提高村民健身及对促进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部分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组织时间、活动内容及活动经费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组织时间多为春节、元宵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政府支持不够”、“缺少专业人员组织”及“节庆体育活动经费不足”是影响节庆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一个村落体育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罗湘林 《体育科学》2006,26(4):86-95
为了更为真切地理解农村体育的实际状况,探寻其发展轨迹与内在运行规律,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一个村落体育的发展沿革、活动内容与结构以及其功能的考察,探析及推演村落体育活动的一般状况与规律。研究发现,村落体育在社会变迁中表现出调适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村落体育的结构可分解为体育活动主体、体育活动条件和体育活动形式3个构成要素,体育活动则有“仪式性”、“功利性”、“娱乐性”等多种类型;而功能表现出混同的综合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考察少数民族村落的体育非正式制度,探究少数民族村落体育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机理。少数民族村落体育非正式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筹划规则、体育参与资格、体育礼仪规范、体育动作规则、体育器具规范、体育服饰规范、体育禁忌、体育奖惩规则等。少数民族村落体育非正式制度的目标价值有:约束体育行为,维护公正公平;规范动作程式,固化体育内涵;追怀祖先圣贤,祭祀本土神灵。少数民族村落体育非正式制度借助民间组织权威和社会舆论等软控制手段,规范村民的体育行为。少数民族村落体育非正式制度变迁的机理:生存环境的变化是村落体育非正式制度变迁的推动力量;环境变化引起体育生活方式的改变,继而引起体育价值观的改变,最终引导体育非正式制度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变迁。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大力实施,为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稳步推进,为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运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从民族民间体育人力、内容、设施资源等方面,对湘西州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湘西州农村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学校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湘西州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欠佳;认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开发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为农村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河北省农村体育现状,增加农村体育人口。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从农村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出发,以对河北省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目的、需求度、参与度;组织状况;场地器材情况的现状调查为依据,发现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关对策,旨在为促进农村群众体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村体育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身体的健康,而且可以丰富当地文化生活,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缺乏,而导致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还相对滞后,严重制约农村体育的发展,延缓了农村体育现代化的进程。采用文献法,结合实地调查法,对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农村体育经济的发展、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打下体育人力资源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制度与乡村传统体育的发展:乡土社会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乡土社会视角,探讨非正式制度对乡村传统体育的影响,有助于我们科学的认识乡村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宗族制度和祭祀制度的两种制度安排的案例分析,探究非正式制度对乡村传统武术和原生态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探寻非正式制度时发展乡村体育的积极因素.提出发展乡村体育,应实现乡村传统体育与现代化的耦合,选择诱致性变迁的方式来改进乡村传统体育,并根据乡村社会发展的不同类型,发展多元化的乡村体育模式,促进乡村体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