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业余体校儿少短跑运动员运动素质测试结果表明,目前,少儿运动员柔韧素质普遍较差。为提高儿少运动员柔韧素质及其探讨对儿少运动员短跑成绩的影响,对20名儿少运动员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经过一年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柔韧性训练,使其柔韧素质和短跑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表明柔韧对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有其重要作用。建议在今后儿少短跑运动训练中,应重视和加强柔韧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2.
少儿短跑训练应根据少儿生理、心理特点,对短跑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运动负荷、运动恢复采取科学的系统性手段, 无疑是为少儿以后的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成为高水平运动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所谓短跑技术,就是指能充分发挥短跑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方法。掌握合理完善的短跑技术是往后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关键;良好的短跑技术是提高和发挥身体训练水平的保证;优秀的短跑技术是形成战术和运用战术的基础;娴熟的短跑技术又能使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节省能量,精力旺盛,对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尤为重要。由此可见,任何要想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必须首先扎扎实实地学习、掌握好该项运动的基本技术。业余体校的短跑初级训练以及中小学生业余短跑训练,都应首先以短跑的技术教学入手。  相似文献   

4.
100米跑的生理学、技能发展和运动知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米跑的训练计划是由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构成的 在每一阶段中都应含有:身体、技术、战术和心理基本训练目标,并使它们相互联系。这些基本训练目标的相互联系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更高水平。 为初学短跑的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的时候,应该考虑运动员的个人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生理学、技能的发展和运动理论。 为初学短跑的运动员提供一个有效的训练计划前,不仅要从生理上对其进行测定,还应测定其发展潜能和运动知识,这些对短跑技术的发展将有所帮助。我们的主要论点是: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将生理学和运动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校田径队12名男子短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有效提高了短跑运动员的短跑成绩,从而为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以及为我国青少年短跑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短跑;核心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中,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是当前训练负荷发展的总趋势。为分析乳酸与短跑能力的关系和乳酸与短跑运动代谢特点及乳酸在选材中的应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短跑运动中的乳酸变化,结果发现短跑运动后的血乳酸浓度与运动强度、运动量、训练水平、糖原含量以及缺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水平运动员的最大血乳酸值高。利用血乳酸指标能够反应不同运动方式及不同运动强度下能量供应情况和机体耐受情况,反映运动训练的水平,可广泛应用于短跑运动训练的监控和选材中。可考虑将45-60米段落跑的成绩和血乳酸值共同评价运动员的速度水平,成绩好且血乳酸值低的运动员应作为重点对象加以考察;将80米的成绩与其血乳酸值结合起来,共同评价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短跑运动水平和国外优秀运动员比较,差距较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造成这个差距的症结何在?哪些是少年训练时期应解决的问题?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应从何处着手?这是我在多年的训练工作中反复思考  相似文献   

8.
力量素质是短跑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素质,也是短跑训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在力量素质的宏观训练思想和具体训练方法方面认识不足,已经对我国短跑运动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以训练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短跑力量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短跑力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短跑力量训练中的若干对策,希望对中国短跑运动员备战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博 《新体育》2023,(20):106-108
功能性训练目前在竞技体育训练中被频繁运用,是提升运动员运动表现和身体功能最为直接的训练手段之一,将其与运动专项进行结合。功能性专项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为短跑运动员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设计与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研究以功能性专项训练对短跑运动员运动表现和运动成绩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初中短跑运动员为主要实验对象,设计不同训练组别对其功能性专项训练进行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功能性专项训练运动员的田径类,爆发力运动表现都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旭峰 《中华武术》2004,(12):16-17
身体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运动成绩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体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而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所以,提高专项身体训练水平是短跑运动员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基本途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短跑的力量、速度、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等训练。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体育测量和统计分析等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专项运动素质指标进行分析,对我国48~56kg级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结构加以研究.正确分析散打专项运动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以期为小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素质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最终为提高我国散打运动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12.
素质选材法是健美操运动员选材方法之一,其主要从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这两个方面进行选材。这些素质的完成,确实能为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竞技状态提供保障,但鉴于我们对专项的要求,这些身体素质对专项竞技能力的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在体育领域中,功能性训练主要成为大众健身与训练运动员的一种方法与手段。通过对功能性训练作用的拓展,建议性的为健美操的选材提供有效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竞技散打运动中竞技能力的发展作了概要的评述,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和论文,概括出了竞技散打运动的竞赛与训练中对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以及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图表,反思了竞技散打运动训练所存在的问题,指出竞技散打训练中儿童少年早期身体素质训练应以竞技散打技术体系的训练为主,以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手段为辅,使各项身体素质得到最佳发展,以为后续训练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散打运动员柔韧素质训练及生理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韧素质是散打运动员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文章从柔韧素质的生理基础、柔韧素质训练的作用、柔韧素质与其它素质之间的关系等几方面分析了如何使散打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训练更加科学,使柔韧素质的训练更好地与散打项目的运动规律和实战技击相结合,最终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5.
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跃进 《体育学刊》2003,10(1):110-112
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为了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运动员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水平、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应具备相应的人素质。人素质与身体素质、技战术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相结合,共同构成了运动员的竞技修养,有利于把运动员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对运动员人素质培养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综述了中长跑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分别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说明了中长跑运动员运动素质的特点及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安徽省射击队为例,重点探讨在备战全国九运会大赛中,竞技训练管理与竞技表现同效性的一些见解.着重从系统规划、素质的同步化提高、训练专业化投入、畅通绿色通道、投资方式的科学化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体育基本理论研习的定位坐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洪潭 《体育与科学》2005,26(4):35-39,58
明确认知大学的本质,从教材、讲课、考核等诸方面进行对比评议;对体育学府4 个专业的名称做了修订并为之划定梯级;认为体育学可以体现高等教育的本色,而体育教学理论和运动训练理论是体育办学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龚婉敏 《体育学刊》2001,8(3):80-82
围绕高等学校在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中,大学生在体育方面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进行研究。提出将理论课和实践课(教材、课时、成绩)按1:1的比例组织实施的改革设想,改变传统的以重复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的教材体系,建立以强身育人、传授体育健康知识、加强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培养、形成终身体育思想为中心的新内容体系,使学生能自觉地运用在课堂上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指导自己长期参与体育锻炼,投身到全民健身的行列。  相似文献   

20.
灵敏素质是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可以有效协调各种身体素质能力的发挥,提高技术动作质量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灵敏素质训练应依据优先性原则、先易后难性原则、一般与专项结合原则、趣味性原则等原则设计、安排灵敏素质训练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