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鹏 《体育科技》2013,(5):50-53
文章以2010-2011赛季欧洲五大联赛的比赛技术统计为基础,随机抽取50场比赛为研究对象,对比赛进行进攻相关技术指标的统计以及各技术指标与进攻能力的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射门次数、射门成功率与传球成功率三项技术指标与进球有较高的直接相关性,控球率与进球存在一定的间接相关性,而角球、任意球、传中成功率、头球成功率等技术指标与进球的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中各执罚区任意球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执罚区任意球射门技术指标与最佳射门区域、最佳进球区域及比赛成绩的关系进行间接评价。结论:执罚区域射门次数与运动成绩无显著关系,而射正技术指标与运动成绩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43。最佳射门区、最佳进球区分别为边3和中3。  相似文献   

3.
运用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的64场比赛,分别从前场、中场、后场三个不同区域的控球时间、射门次数、射门成功率、进球数等方面做了系统的分析.力求以控球时间为切人点,探讨影响比赛胜负关系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前场控球时间与射门次数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射门成功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与进球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前场控球时间与本方失球数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中场控球时间与射门次数、进攻效率、进球数都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射门成功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后场控球时间与中、前场控球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其他因素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1 射门技术指标特点分析 1.1前四名队伍各位置射门指标分析 手球比赛技术指标主要是依据手球竞赛规则及通过相同的统计方法得出,因此,技术数据之间具有相对可比性.但以第10届全运会、第11届全运会的比赛技术指标数据不具有绝对可比性.表1中,第10届全运会女子前四名队伍进攻各位置射门情况.解放军队总得分最多,命中率最高.9m位置广东队得分、射门次数及命中率居各队之首.6m位置射门解放军队得分最多,命中率最高.边锋位置射门安徽队得分和命中率居首.  相似文献   

5.
运用等级相关系数rs对2003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三支降级队伍的技术指标排序与联赛排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射门次数,射正球门次数,前锋进球数,被射门次数,罚球区外被射门次数等技术指标与联赛排名等级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降级球队在以上相应指标上的劣势是这些球队降级的主要技术原因.从技术分析的角度阐述了球队降级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对九运会与八运会女足决赛中射门情况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我国12支优秀女子足球队在九运会女足决赛的28场比赛中射门情况与八运会女足决赛的射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八运会相比九运会进球数较少,九运会女足比赛射门位置主要集中在罚球区外,在罚球区内和远距离射门的次数偏少,前卫队员的射门次数及进球数较少。指出,应加强快速、对抗性的射门训练,以提高我国女足比赛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足球教室     
射门培养良好的射门意识绝大多数的年轻球员在比赛中都热衷于射门。如果想赢得比赛的胜利,并从比赛中获得更多的快感,那么惟有射门方可得到。这其中首要的环节就是通过培养良好的射门意识。射门能直接反映出队员所具有的创造性和自我判断能力。通过正确的练习,队员必须学会判断哪些情况下自己必须承担射门得分的责任。射门技术不仅是足球比赛中激烈对抗的焦点,而且也是世界性的技术难点,报以它必须是训练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对200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的所有关于完成射门动作的位置区域与选择不同区域进球数、射正球门次数、偏出球门次数、射门总次数、进球率作为主要指标进行统计,进而对射门得分与射门位置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与射门效果的必然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2004年第12届欧洲杯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为研究对象,并结合第11届欧洲杯赛及第17届世界杯赛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对淘汰赛阶段7场比赛的胜负双方的射门次数、射正次数、进球统计发现,负队与胜队在射门次数上不比胜队少,有的甚至要高,而射正次数则  相似文献   

10.
肖志华  毕诗永 《体育科技》2011,32(4):36-40,44
以第十九届南非世界杯足球比赛决赛阶段的64场比赛1816次射门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对比赛中场上队员的射门数、进球教、射门队员位置、进球队员位置、射门区域分布、射门部位的选择等数据进行分析。运用观察统计的方法找出他们的特点与规律,为足球训练工作和比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在64场比赛中射门区域主要分布在2区和5区,占了总体的64.2%。射门队员主要以前锋和前卫队员为主,前锋和前卫队员的射门次数占了总体队员射门次数的86.6%。正对球门的进攻已经成为各队进攻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统计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后卫与对手后卫队员比赛中投篮次数、两分命中次数、两分投篮命中率、三分投篮次数、三分投篮命中率、罚球次数、罚球命中次数、罚球命中率、防守篮板、进攻篮板、总篮板以及助攻、犯规、抢断、失误等16项技术指标,运用t检验、标准差等方法进行比较,对我国后卫队员比赛能力量行量化解析,分析了其与对手后卫之间存在的差距,为今后我国后卫队员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统计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后卫与对手后卫队员比赛中投篮次数、两分命中次数、两分投篮命中率、三分投篮次数、三分投篮命中率、罚球次数、罚球命中次数、罚球命中率、防守篮板、进攻篮板、总篮板以及助攻、犯规、抢断、失误等16项技术指标,运用t检验、标准差等方法进行比较,对我国后卫队员比赛能力进行量化解析,分析了其与对手后卫之间存在的差距,为今后我国后卫队员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第5届女足世界杯32场比赛的962次射门统计,结果表明:本届世界杯射门次数增多,但是进球率显著下降;总射门的97.3%在E、B区完成,超过28的射门是由中前场发动进攻形成;定位球和抢断球发动进攻形成的射门最多;总射门的47.8%在完成前只有2次以下的传球,29.0%的射门形成时间在4s以下等等;形成射门的进攻战术模型有中后场发动逐步进攻射门模型,前场定位球进攻射门模型苘场发动阵地进攻射门模型,底传中、边路长传中进攻射门模型,中后场定位球、长传快攻进攻射门模型,边路射门、门前补射进攻射门模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东省高校2009篮球比赛远投命中率与感知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各因素对远投命中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对中国男篮与对手在第29届奥运会比赛中的若干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在罚球次数、罚球命中率、封盖方面稍占优势;篮板球、助攻方面差距不大;抢断、失误、总投篮次数、2分投篮次数以及投篮命中率方面与对手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6.
28、29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比赛数据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28、29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所参加比赛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届奥运会相比除在防守、罚球、盖帽上略显优势外,在助攻、失误、篮板、抢断、2分命中率和快攻得分与对手都有明显差距。29届奥运会在防守质量方面有所提高,但助攻变得更差。本研究通过两届奥运会对中国男篮各项技术指标的研究,旨在深入地分析中国男子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为中国男篮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第16届亚运会男子铅球前8名运动员及其比赛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亚运会男子铅球前8名运动员年龄结构、身体形态结构较为合理,符合该项目年龄、身体形态的发展趋势;比赛中前三次试掷的成功率及创造最佳成绩的机率大于后三次,同时通过对比世界级与亚洲级男子铅球运动员的成绩,可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据近年来,我国女篮在15场国际比赛的罚球资料表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仍在不同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影响着罚球的成功率,笔者分析了我国女篮在国际比赛中罚球命中率的变化规律及与国外女篮的具体差异、指出了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远距离单手肩上投篮训练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立 《体育学刊》2005,12(4):113-114
讨论影响投篮命中率有7个因素:手法、瞄准的方向、球的旋转、抛物线、协调性、判断反应和心理因素,并提出提高远距离投篮命中率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0.
Situation awareness (SA) refers to the awareness of all relevant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n ability to synthesise this information using domain knowledge gained from past experiences and the ability to physically respond to a situation. Expert-novice differences have been widely reported in decision-making in complex situations although determining the small differences in expert behaviour are more elusive. This study considered how expert squash players use SA to decide on what shot to play. Matches at the 2010 (n = 14) and 2011 (n = 27) Rowe British Grand Prix were recorded and processed using Tracker software. Shot type, ball location, players’ positions on court and movement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ime an opponent played a shot prior to the player’s shot to the time of the opponent’s following shot were captured 25 times per second. Six SA clusters were named to relate to the outcome of a shot ranging from a defensive shot played under pressure to create time to an attempted winner played under no pressure with the opponent out of position. This new methodology found fine-grained SA differences in expert behaviour, even for the same shot type played from the same court area, beyond the usual expert-novice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