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入弯道和出弯道蹬冰技术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认为:在速度滑冰中双支撑阶段的重心速度大于单支撑蹬冰阶段;出弯道阶段速度大于入弯道阶段的速度;在一个单步中,无论是入弯阶段还是出弯阶段,右单步的支撑时间大于左单步,而这种时值的延长体现在单支撑阶段;出弯的步频明显大于入弯,步幅却小于入弯;入弯与出弯在步幅上的显著变化表现在单支撑蹬冰阶段的步长分量上。  相似文献   

2.
速滑女子500 m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姿势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影像测量的方法,获取优秀女子运动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蹬冰技术的运动学参数。目的是通过对优秀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的运动学特征比较分析,揭示出高水平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蹬冰技术的动作规律,确立正确的入弯道与出弯道蹬冰技术概念。运动员出弯道阶段的平均速度比入弯道阶段的速度快,左腿在单支撑蹬冰阶段和双支撑阶段蹬冰的平均速度要比右腿速度快;从身体姿势变化来看,入弯道躯干角度大于出弯道躯干角度。  相似文献   

3.
运用三维DLT拍摄的方法,对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500m比赛第1次出弯道左腿蹬冰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组运动员左腿双支撑蹬冰阶段的时间长于世界组运动员;国内组运动员左腿蹬冰各阶段躯干角的平均值均大于世界组运动员;从国内组运动员髋角的初值与均值明显偏大可判断出其左腿单支撑蹬冰瞬间及左腿蹬冰过程中的身体姿势提高。  相似文献   

4.
速滑运动员男子500m出弯道技术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男子速滑500m运动员出弯道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男子速滑500m运动员在出弯道阶段左右腿蹬冰有较大的差异;当前我国优秀运动员出弯道阶段身体重心偏高,膝关节角度偏大;在双支撑转向单支撑阶段髋膝关节主动用力不够,爆发式蹬冰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揭示优秀速滑运动员蹬冰技术的时间特点,对明确clap式冰刀蹬冰技术动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动学三维摄像方法分析后认为:在一个单步中.有单步支撑时间大于左单步,而这种时值的延长体现在单支撑阶段;从蹬冰腿关节的伸展时机上看,踝关节的缓冲时间表现为右腿大于左腿,但缓冲时间占整个单步时间的百分比却相同,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下肢三大关节伸展角速度达到最大值的时机上看,髋、膝关节具有相对的同步性,但踝关节却具有一定的延迟性。  相似文献   

6.
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的时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揭示优秀速滑运动员蹬冰技术的时间特点,对明确clap式冰刀蹬冰技术动作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运动学3维摄像方法分析后认为:在一个单步中右单步支撑时间大于左单步,而这种时值的延长体现在单支撑阶段;从蹬冰腿关节的伸展时机上看,踝关节的缓冲时间表现为右腿大于左腿,但缓冲时间占整个单步时间的百分比却相同,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下肢三大关节伸展角速度达到最大值的时机上看,髋、膝关节具有相对的同步性,但踝关节却具有一定的延迟性。  相似文献   

7.
短跑道速度滑冰中,弯道路程占总路程的一半,因此,弯道技术对运动成绩影响很大。为研究弯道技术,采用影像测量方法对九冬会比赛中优秀运动员的弯道动作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从测试数据看,女子运动员在11.33 m/s以上,男子运动员在11.88 m/s以上;从曲线图看,男女运动员的同侧髋、膝角度一时间曲线形状相似,这表明同侧腿关节角度变化规律相同,支撑腿髋、膝动作协调,摆动腿髋、膝动作协调,蹬冰腿髋、膝角同时发力。对比以前测试的一些短道弯道速滑动作图表,可知,只有优秀运动员才具有同侧关节角度一时间曲线形状高度相似的特点,此现象揭示了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动作结构特点。此外,单支撑阶段速度上升,而双支撑阶段速度下降,可能表明单支撑蹬冰比双支撑蹬冰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生物力学方法,从三维角度对世界优秀运动员王曼利1000 m滑行的弯道1个复步蹬冰动作研究后认为:王曼利左右腿支撑时间各个阶段存在一定的节律性,有利于弯道滑行速度的稳定.但左腿起蹬时刻要略晚于世界优秀选手的平均值,而左右单步动作频率都要高于世界优秀选手的平均值,说明是通过加快动作频率来达到提高步速的.蹬冰起始时刻膝关节角度较低,有利于增大蹬冰距离,而蹬冰的展膝程度中,膝、踝关节蹬冰角度没有充分伸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象:选择参加2002赛季国际滑冰联合会(ISU)举办的世界杯(哈尔滨站)A组,1000m比赛中的优秀男、女速滑运动员。研究方法:拍摄研究法、三维分析法、数据处理法。结果与分析1.不同阶段关节角度的变化在单支撑阶段伴随着下肢的蹬伸,上体产生明显的下压动作。从左、右单步上看,无论男、女运动员其左单步各时相的角度均小于右单步,并且女子小于男子。髋关节角度是下肢惟一由单支撑蹬冰阶段开始到双支撑蹬冰阶段结束始终增大的环节,在下肢三大关节中变化幅度最大。特别是采用Clap式冰刀后,髋关节的活动范围更大。从蹬冰角的变化特点看,右单步…  相似文献   

10.
短道速度滑冰技术动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运动员的比赛动作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得知在弯道弧顶 7m长的距离内 ,在高速滑跑的情况下 ,所有运动员都没有完整的单步 ,多数运动员以右单支撑进入该区域 ,以双支撑离开该区域。从身体姿势看 ,蹲屈姿势低 ,上体姿势高。所有运动员都以较低的上体姿势进入弧顶段而以较高姿势离开。身体倾角和蹬冰角越小 ,滑速越快。从弯道弧顶段的平均速度来看 ,女运动员 5 0 0 m的平均速度比 10 0 0 m要快 ,单支撑蹬冰阶段的平均速度比双支撑蹬冰阶段快 ,单支撑阶段的纵向蹬冰是弯道增速的主要动力来源。双支撑阶段的侧蹬冰仍是提高弯道速度的重要手段。双支撑阶段浮腿着冰较早 ,而蹬冰腿迟迟不进行侧蹬冰是导致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运用3D技术对速度滑冰中频幅组合与步速关系进行了探讨,首次提出了在周期性项目中区分定点支撑方式与动态支撑方式的概念。分析得出.由低速向高速滑行时。在步频与步速关系中,动态支撑方式遵循定点支撑方式的变化规律;但在步长与步速关系中,动态支撑方式却有与定点支撑方式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男子110 m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高速摄像机拍摄和录像解析刘翔、陈雁浩及我国最好成绩在14 s以内的8名优秀男子跨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并与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跨栏前8名运动员比较,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栏间时间的总均值比国外运动员快;分栏时间长而平均速度低;过栏腾空时间总平均数值长;跨栏步技术存在起跨角大、下栏距离长的问题.揭示了我国跨栏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我国的跨栏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优秀110 m栏运动员跨栏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收集3名获得过奥运会及世界田径锦标赛前8名的我国新老运动员比赛时的技术参数与第6届世锦赛前7名等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李彤的跨栏步技术、起跑和起跑后加速状态下攻栏的技术好于世界选手,但他栏间3步的速度以及终点冲刺的能力明显差于对方;刘翔栏间3步跑的速度以及终点冲刺的速度强于世界选手,史东鹏与世界选手十分接近,但他们的过栏腾空时间长,其原因分别是由于起跨角大,下栏距离长而引起.另外,史东鹏起跑至下第1栏的速度明显差于世界选手.分析出我国新老优秀110m栏运动员能走向世界的技术因素与不足之处,希望能为我国其他110m运动员所借鉴,同时也有利于刘翔、史东鹏今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十运会田径比赛女子掷标枪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投掷步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快,但速度利用率却不高;投掷步时短,步频快,不能为最后的用力做好充分的准备;投掷各步躯干后倾角变化小,对标枪施力不够;左脚落地时膝角缓冲过大,制动效果差。同时,投掷成绩与最后交叉步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收集3名获得过世界田径锦标赛前8名的我国新老运动员比赛时的技术参数,与第6届世锦赛前7名等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李彤的跨栏步技术、起跑和起跑后加速状态下攻栏的技术好于世界选手,但他栏间3步的速度以及终点冲刺的能力明显差于对方;刘翔栏间3步跑的速度以及终点冲刺的速度强于世界选手,史东鹏与世界选手十分接近,但他们的过栏腾空时间长,其原因分别是由于起跨角大,下栏距离长而引起。文章研究分析了我国新老顶尖110m栏运动员能走向世界的技术因素与不足之处,希望能为我国其他110m运动员所借鉴,同时也有利于刘翔、史东鹏今后能够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谷化铮  陈民盛  邹晓峰 《冰雪运动》2007,29(4):22-24,31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优秀速滑运动员的弯道蹬伸技术与重心移动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左右腿蹬伸方式上的不同,决定了速滑运动员在蹬冰过程中重心沿切线方向上前移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