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席敏杰 《体育科研》2016,(1):67-70,75
选取松平健太在2013年巴黎世锦赛与XXX的1/4决赛和2013年奥地利公开赛中与中国选手XXX的比赛,从发球、第三拍、接发球、第四拍及相持段对松平健太的技战术表现和特点进行统计与分析,为中国队备战2016年世锦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松平的打法手感细腻,具有一定的战术意识和变化能力,尤其是对于直板打法,具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体会。松平健太比赛作风硬朗,他在打法上最大的特点是:站位近台,强于速度,敢与对手进行强强对话。他的衔接和相持速度很快,正反手实力均衡,攻与防平衡,没有明显的漏洞,其中反手的加力和变线更为强势。但是松平在快速中,正手主动进攻意识不强,打球节奏过于单一,对于节奏和旋转变化缺乏调节能力,从而显得凶而不稳和快而不转。  相似文献   

2.
反方向截杀     
本套图中,丹羽孝希发球稍稍出台,庄智渊及时捕捉到来球的位置积极抢拉,同时他看到松平健太的站位过平,进攻落点便选择了松平健太的中间偏正手追身位。迫使松平健太在位置不舒服的情况下进行防守,也为陈建安创造了得分机会。陈建安判断来球后,及时侧身采用蹲地式抢拉将球冲到了丹羽孝希的正手位空当直接得分。  相似文献   

3.
年度回合11.9     
《乒乓世界》2005,(12):34-35
马林发侧下旋短球到王励勤反手位,王励勤反手侧拉直线,马林扑正手拉直线,王励勤回球到马林反手位。马林侧身再拉斜线,王励勤挡斜线然后侧身反拉直线。马林扑正手兜余线,王励勤回球到马林正手大角,马林扑救失误。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王皓在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中国乒乓球队口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对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柳承敏对王皓的比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场比赛中柳承敏的最强项是发球技术其次是反手位侧身拉斜线和正手位拉斜线而相持段的正手位与反手位防守是他的弱项技术.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3段指标评估法,对方博和崔庆磊在2015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团第5人选拔赛决赛中各项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在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方博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建议.研究表明:方博发抢段进攻非常积极,但还不够稳定;方博在接抢段和相持段得分率都达到了优秀水平,但使用率较低(21.4%);方博反手拧拉斜线、正手拉斜线和侧身位正手拉斜线是其强项,而相持段的正手位与反手位防守是他的弱项.建议方博进一步提高发抢段的稳定性和威胁性,并加强其相持阶段的防守能力.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4,(1):90-91
除了手腕动作灵巧自如之外.松平健太的脚腕和膝关节也非常灵活,并且腿部具备强大的力量能够支撑和保护重心。图3—6和图12中,松平健太在拉球时为了压低重心,充分发力,采用了双脚的内侧着地作为支撑点,这是非常罕见的,也是很难做到的,可见他的身体柔韧性非常好。此外;松平健太的重心调节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即上下起伏很多。从他的下膊式发球到各种进攻的衔接、两扳或者多板连续进攻的衔接,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起伏。这种动作会影响击球的命中率,然而松平健太利用腿部支撑不仅能在上下起伏时保持击球动作的足够稳定,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13,(7):156-156
松平健太用一种极富观赏性的打法在巴黎世乒赛再次大放异彩,他先后战胜马琳和萨姆索诺夫,成为了日本男队唯一一名进入前8的选手。凭借这两场高难度的胜利,松平健太一跃飙升30位。涨幅之快,抓人眼球。  相似文献   

8.
松平健太的外貌跟哥哥松平贤二是越来越像,小的时候健太是张略圆的脸,现在正在逐渐地变长,接近贤二的长脸型,两兄弟都长得白白睁净的。所以最近,眼神不好的记者一不留神会把他错认成哥哥贤二!  相似文献   

9.
年度回合     
年度回合:48届世乒赛男单决赛,王励 勤4比2马林:第5局10:9-11:9 马林发侧下旋短球到王励勤反手位, 王励勤反手侧拉直线。马林扑正手拉直 线,王励勤回球到马林反手位。马林侧 身再拉斜线,王励勤挡斜线然后侧身反 拉直线。马林扑正手兜斜线,王励勤正 手切,马林连续爆冲三板,王励勤回球 到马林正手大角,马林扑救失误。 入选理由:这一分是对王励勤和马林的 心理素质和意志的巨大考验,这一分的 输赢直接决定了两个人的命运;谁得分, 谁就会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从技术上看,  相似文献   

10.
张玉杰  范婷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5):574-577,621
运用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许昕在2012年卡塔尔公开赛四分之一决赛上对战江天一比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许昕在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许昕的三段得分率都达到了优秀水平,在发抢段和相持段的使用率比较高,特别是在发球抢攻段,许昕的进攻非常积极,得分率达到了86%;在接发球抢攻段,许昕的得分率为50%,达到了优秀标准,使用率(33%)也较高,但是他的接发球技术比较粗糙;许昕在相持段得分率较高,但使用率较低。许昕的侧身正手拉斜线、正手拉斜线是其强项,反手拧斜线、正手拉直线、侧身正手拉斜线是其薄弱环节。建议许昕提高其相持段的反手相持能力,增加反手回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反手击球能力是制约网球运动员整体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需要的技术能力和正、反手击球的能力非常一致。正、反手击球技术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其他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对网球运动员正、反手击球技术对整体技术水平的制约予以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对李佳薇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女子单打1/4决赛、半决赛等几场重要比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其发球多变并带有迷惑性,发球抢攻意识强,但发球和发球后(第三板球过渡)的控制不够精细。(2)接发球以搓、摆近网短球为主,反手接发球和正手接下旋球是其弱点。(3)李相持能力一般,尤其在正手的相持中失误率较高,但反手主动上手后和正手的衔接技术流畅。  相似文献   

13.
对世界女子主流打法弧快类对阵弧快类和快弧类打法的比赛录像进行观察,研究接发球连胜两分的情况下接发球运动员对落点的控制、正反手使用率;在第一分得分的情况下,第二个接发球技战术.结果显示:女子接发球反手使用率高于正手,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先胜一分的情况下,第二个接发球得分中,接抢段得分率明显提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反手斜线配合反手斜线、反手直线配合正手直线等是比较常用且有效的路线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正反手抽球技术的教学现状,发现教师一般注重技术动作本身的练习,而忽视与之相对应的辅助技术练习,如球感、脚步等。根据现有的问题力求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中寻求改进的方法,希望通过这些具体方法的尝试,能对以后的正反手抽球技术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对乒乓球世界冠军张继科右2/3台运用反手接发球的效果进行研究,旨在为丰富接发球的方法与手段提供参考。结果认为:张继科在右2/3台范围内运用反手侧拧接发球比运用正手抢拉拥有更高的稳定性,而且比运用正手抢拉接发球更容易直接得分,不但丰富了接发球的方式,而且增加了比赛中接发球的突然性,且在战术合理运用的情况下,能为比赛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右2/3台反手接发球的效果进行研究,旨在为丰富接发球的方法与手段提供参考。结果认为:张继科在右2/3台范围内运用反手侧拧接发球比运用正手抢拉有更高的稳定性,而且比运用正手抢拉接发球更容易直接得分。不但丰富了此范围内接发球的方式,而且增加了比赛中接发球的突然性,为比赛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main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and compare ball speed and hitting accuracy of forehand and backhand groundstrokes between ATP professionals (elite) and high-performance youth players when shots were played cross-court and down the line to a target square. Six elite and seven high-performance tennis players volunteer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A Doppler-radar device and a digital video camera, operating at 120 frames per second, were used to measure ball speed and accuracy of forehand and backhand groundstrokes in the respective situation (cross-court and down the line). The results of 1040 measured groundstrokes indicate that the ball speed of the forehand and the backhand ground stroke was higher in the elite group when analysing (1) all valid shots, (2) the six fastest shots, and (3) the six most accurate shots (all P < 0.05). In addition, all players achieved a higher forehand speed compared with their backhand when balls were directed cross-court (P < 0.01). The participants demonstrated similar ability when considering accuracy of their groundstrokes (P > 0.05). However, a group difference for accuracy was identified when considering the six fastest forehand shots (P<0.05), and the forehand cross-court stroke was played more accurately than the backhand cross-court stroke by both groups (valid shots and six most accurate shots, P<0.05). Moreover, there was no evidence that players who impacted the ball faster were any less accurate than those who impacted the ball more slowly. Analyses for participants actually reveal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all speed and mean radial error (accuracy) for the backhand down the line (r= ? 0.77, P<0.01).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ball speed seems to be the determining factor that separates elite from sub-elite tennis play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