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金玲 《湖北体育科技》2013,(12):1122-1124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人体运动学、人体运动和身体运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梳理,阐释运动体验的概念、内容和作用。认为运动体验是后继运动参与和运动保持的关键影响因子,在体育教学中应首先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运动体验,进而深化良好的运动体验,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正>"目标式教学"是近年来从日本传入我国的较为成熟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习惯。"目标式教学"模式多采用游  相似文献   

3.
<正>在教学中,学生产生消极学习态度的原因很多,就体育教学而言,首先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身体基础,而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  相似文献   

4.
孙瑜(浙江杭州萧山区赭山小学):认定学生的乐趣是否属于运动乐趣起码需从两方面去分析,即运动过程中和体验到快乐。例如某校迎春篮球赛正在进行,场上队员、计分同学、场外观众均感受到了乐趣。虽然三类角色人群通过篮球赛这一时空载体在同一时段体验到了乐趣,但他们的乐趣类别却有所不同。场上队员以自己的肢体运动体验到的身体乐趣、合作乐趣和竞争乐趣应属于运动乐趣;场外观众通过观看比赛获得乐趣则属于观赏乐趣;计分同学的乐趣则包含了  相似文献   

5.
设置基本运动技能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的重大变革之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新时代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内涵、实践价值与目标要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性;教学内容聚焦一体化,注重内容完整有序;教学方法聚焦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聚焦运动体验,淡化技能“完成”导向;教学评价聚焦过程性和发展性,建立学生运动档案。  相似文献   

6.
论运动技能教学和体育运动乐趣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运动技能教学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可以兼得吗?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还有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运动技能教学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既然要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就无需要求学生非得掌握什么运动技能,只要学生玩得痛决,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就可以了,体育教学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吗?而有的同志则认为,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其教学就必须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运动技能,只是快乐地玩一玩、活动活动就不是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时候就是牺牲一些…  相似文献   

7.
运动技能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以运动技术、运动技能为基础构建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体现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一门重要课程的价值所在,运动技术是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术教学这个载体,那么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就是一句空话。在新课程背景下,运动技能的教学不但不应该弱化,反而应该加强,运动技能教学将体育教学串联起来。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运动教育是现代西方体育教育,尤其是中小学体育课中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运动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它是在体育课中,用解决身体运动问题的方法,着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运动能力的一种启发式和发现法的教学形式。现代运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努力掌握控制人类生活的身体运动  相似文献   

9.
遵循三大教学规律 实施有效体育教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前言体育课程以其独有的身体动作练习,改善着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体验着体育运动在人生发展中的价值,起到了促进人加速成长的重要作用。而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类课程一样,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些规律,就能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运用体育知识、学会动作技术、掌握动作技能,增强体质,收获运动过程中所带来的人生最有价值的情感体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价值的最大化,这就是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论体育学习中的“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在体育教学理论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能”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论题。在近20年的体育教学改革中,有关“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能”等问题的讨论,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发展。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明确了:“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意义无非是体现在“现在”和“将来”这两个时间维度上。运动技能学习的“现在效益”,既体现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体能,又体现在它能满足学生对运动文化的需求;运动技能学习的“将来效益”则体现在学生所掌…  相似文献   

11.
全面回顾分析了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学校体育教学必须突破体育课等于运动教学的观念,真正做到把运动作为一种手段,通过各种身体锻炼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运动负荷价值阚理论,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根据课的不同内容合理选择课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倪胜勇 《体育教学》2009,(12):57-57
“悬荡”运动无论是追溯到人类早期还是现代,都是人类野外生存必备的一种技能。在我国民间体育活动中也有多种形式的“悬荡”运动,如朝鲜族的“荡秋千”,青海省的“土族轮子秋”等等。体育教学中开发“悬荡”运动,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生身体和运动意志具有全面锻炼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卢小燕 《灌篮》2021,(3):87-87,123
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规则性和综合性等独特特点,它是借助身体运动、练习的方式进行的。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不仅能满足学生精神上的娱乐需求,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量,充分体现出其锻炼价值。文章从把握课程理念,融入课的不同结构;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结合教材特点,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多元游戏练习等方面,提出了在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中,体验到参与体育的快乐,进一步发展自我,提高运动技能,促进体育精神、体育品德的形成,为终身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形成精确地、省力地控制自己动作的技能技巧,能长时间协调地完成动作。而为了能更快地形成这些技能技巧,就必须积极发展与技能技巧有密切联系的身体运动素质。 体育教学必须遵循人体科学,掌握身体运动素质发展的规律和最佳时期关键,否则我们就耽误和错过了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最佳年龄时期。  相似文献   

15.
<正>一、小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感觉的重要性体育教学中我们知道,在学习一种新的运动技术之前,首先必须对该动作做相应的感知、观察,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感知,并通过运动体验活动去理解动作的要领  相似文献   

16.
休闲运动与和谐社会价值理念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而“练身又养心”的休闲运动作为人类身体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中介。在物质层面,休闲运动通过各种运动形式、方法、手段满足人们对身体运动的需要;在精神层面,休闲运动以其文化形态渗透在人们的价值体系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为此探讨休闲运动的和谐社会价值,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动文化反映了社会的主流价值,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同时参与运动、体验运动文化也是个人走向社会化的一个纽带。学校体育课程该如何通过对运动文化的特征分析,对竞技运动进行复制和改造,并运用到学校中,为学生在类似真实社会运动文化模式的情景下提供广泛的、平等的、有教育意义的运动经验,培养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的、有运动文化素养的和热情的运动者。  相似文献   

18.
体验是人类最为直观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包括宗教体验、认知体验和审美体验三种类型。研究通过体验、审美体验问题的美学向度考察,认为体育观众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是运动者自我对象化的结果和观众生命体验的情感共鸣,观众与运动者共同构成体育观赏体验的审美关系;运动者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意志体验,是运动者通过意志努力而实现的自我对象化过程与运动者意志体验内化的情感表达,运动者与自身及其身体外延物共同构成运动参与体验的审美关系。体育审美体验是体育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诠释与促进竞技观赏、体育消费、运动参与和美好生活实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运动技能游戏的创编范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新课程体育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心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锻炼身体,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为此,在体育教学设计中,如何把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练习创编成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运动技能游戏,是一个值得我们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背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了定向运动,同时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1)身体形态指标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没有差异;(2)身体机能指标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均存在着差异;(3)定向运动能够促进男生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的发展,能够促进女生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灵敏性质;(4)定向运动对学生的体育行为的理解、对学习结果的认识以及对学习行为的情绪体验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