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第49届世乒赛及2007年世界杯前8强比赛的观察和统计,当快弧类两面拉打法对阵单面拉打法时,对两面拉打法双胜组合发抢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快弧类两面拉打法双胜组合发抢的一般规律和竞技方式。为备战奥运、欧洲横板两面拉对阵中国直板单面拉和中国横板两面拉打法对阵亚洲直板单面拉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王皓为代表的中国式直拍两面快弧类打法发球双胜组合发抢特征研究,探讨直拍两面快弧类打法选手双胜组合发球与发抢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对世界女子主流打法弧快类对阵弧快类和快弧类打法的比赛录像进行观察,研究接发球连胜两分的情况下接发球运动员对落点的控制、正反手使用率;在第一分得分的情况下,第二个接发球技战术.结果显示:女子接发球反手使用率高于正手,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先胜一分的情况下,第二个接发球得分中,接抢段得分率明显提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反手斜线配合反手斜线、反手直线配合正手直线等是比较常用且有效的路线配合方式.  相似文献   

4.
直板快攻(包括弧圈,以下简称为快弧)技术的打法,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朝着技术全面、特长突出的方向发展。只是依靠正手单面攻、拉、冲,是不能适应现代乒乓球比赛需要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乒乓球双胜组合特征进行研究得出:双胜组合对比赛的贡献最大;连续两个发球以正手斜线和中路的短球相互配合为主;第3板的抢攻以正手抢拉斜线与正手拉斜线的组合为主等.揭示双胜组合的一般规律,为备战2008奥运比赛和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蒋澎龙侧身拉后转推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组图中的蒋澎龙侧身拉后转推挡,是直板拉推结合型打法非常有代表性的技术环节。对于直板单面拉选手而言,在侧身上手时.下一板的第一选择常常是准备以较大范围的移动。进行正手连续拉.侧身后的还原动作较小.身体重心也多放在正手进攻上。而对于直板拉推结合型打法的选手来讲.情况则有所不同。大家不妨与B组图中蒋澎龙推挡后接侧身抢拉的动作相比照.揣摩其中身体重心转换和还原方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7,(1):102-102
2006年7-8月的“DIY专家”评选活动,主题是为“横板两面异质快弧打法”配球拍,四川崇州的陈建读者对这一主题作出了如下注解:横板两面异质快弧打法属于横板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一种,大体可分为横板正手正(生、防弧)胶、反手反胶和横板正手反胶、反手正(生、长、防弧)胶等几种。  相似文献   

8.
以世界优秀女子一线横板弧圈球结合快攻型打法5名乒乓球选手为研究对象,采取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其2010~2012年间参加的50场国际比赛录像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通过对女子横板"弧快"打法方法的技战术特征分析得出"弧快"打法选手发抢段使用率、得分率均为良好,发球和发球抢攻战术是发抢段主要得分手段,发球后控制技术也具有一定得分实力;接抢段使用率、得分率都为优秀,接发球、接发球抢攻、接球后抢攻是接抢段主要得分手段;其相持段使用率保持在良好水平,得分率为及格,该打法相持段反手得分能力突出。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法、数理统计和观察法,从握拍方法、打法类型、横、直拍进攻型选手的技术几方面对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青少年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中,左、右手握拍的比例为2.3:7.7;直拍选手人数略有增加;但直拍正胶快攻型打法和削攻型打法人才匮乏;横拍弧快类打法优势地位明显;横拍快弧打法后备力量不足;“前四板”抢攻积极.得分能力较强,但相持段的得分能力较弱;比赛中心理不够稳定.身体素质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弧圈球从六十年代的初期到现在,从低级发展到高级,从单面拉发展到两面拉。由于弧圈球的旋转强,冲力大,使许多人一时很不适应,尤其是业余爱好者,往往感到很难对付它。那么究竟如何去破它,如何去战胜它呢?我们认为对付弧圈,首先要在思想上消除恐惧心理,树立积极主动敢打必胜的信念。采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我为主,以快制转”。力争在前三板球取得主动,加强发球接发接的抢攻、抢拉及抢推,尽量用速度压住,不让对方拉出弧圈球,尤其在接发球时注意少搓,应多拉多打,用多种方法接发球,以抢拉抢攻为主,配合快搓,控制对方,迷惑对方。但每局比赛中,完全不让对手拉出弧  相似文献   

11.
以女子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运动员发抢段平均得分率良好,发抢段主要得分手段为发球和发球抢攻;接抢段平均得分率优秀,且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运动员接抢段技战术使用各具特色;相持段平均得分率为及格,反手技战术为主要得分手段。通过对运动员三段得分率、使用率与名次进行卡方检验得出检验发抢段、接抢段技战术表现与其排名有显著性相关,运动员的技战术在三段得分率及使用率个体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唐金根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1):28+100-28,10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解析法,分析2011女排世界杯中关一攻战术情况。结果表明:中国队和美国队都采用固定3人接发球。进攻上中国队以战术攻为主导,但主二传处于前排时,难以发挥战术进攻的优势。美国队战术攻,强攻两种进攻方式较为均衡,没明显弱的进攻点。在扣球跟上保护方面,美国队跟上保护队员都是3名接发球队员充当,在人员搭配上优于中国队。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两块瑞士产 KISTLER 三维测力台对10名优秀男乒乓球运动员正手拉弧圈球技术过程中地面对人体的地面支撑反作用力进行测试.用两种发力方式拉弧圈球,一为用最大力量,二为中等力量.从垂直、水平、前后3个方向对完成轻拉和重拉时左右脚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两种技术动作之间左右脚支反力的最大力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1)完成轻拉和重拉时,垂直方向上的地面支撑反作用力最大.左右和前后方向上的支反力较小;身体重心的移动影响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的变化,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2)发力拉弧圈球时,更要注重增加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蹬地力和重心移动幅度.  相似文献   

14.
对参加第15届男篮世界锦标赛的7支欧洲强队相互间的8场比赛涉及到进攻与得分的66项技术指标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当前欧洲篮球强队得分规律及进攻特点。结果表明,欧洲男子篮球强队后卫和前锋运动员得分区域、方式、手段多样,外线运动员的得分能力优于内线,利用突破得分成为主要的攻击手段。整体进攻以迅速的人、球转移、大量的掩护、连续的突破、精准的中远距离投篮为基本攻击手段,战术运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  相似文献   

15.
反拉弧圈球技术不仅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技战术。文章通过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励勤的几场比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是主动进攻技术,具有杀伤力大和使用率高的特点,受到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高度重视。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是男子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应对对手弧圈球、争取进攻主动权、制胜得分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技术,我国男子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必须很好地掌握此项技术,以便在比赛中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系统分析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进攻状况,采用观察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从进攻的整体情况、阵地进攻情况、快攻情况三方面对中国男篮在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的进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失误偏多导致完整进攻次数的下降,对进攻整体的效果形成较大影响;阵地进攻以内为主,充分利用内线的优势,构筑起相对有效的阵地进攻战术体系,内外结合的进攻特点彰显突出,体现出较好的进攻效果;过于依赖高度和内线的优势,而忽略进攻速度的提升,快攻比例偏低,快攻整体能力整体低下,严重影响到整体进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外优秀男子乒乓球选手技术实力的评估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规则实施后,国外男选手的成绩有上升趋势。欧洲及韩国选手击球力量大,打法凶狠,技术完善,是冲击我国乒乓球霸主地位的有力对手。通过观看第50届世乒赛,2010年世界杯及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的比赛录像,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对部分中外优秀男选手在比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技术特点进行评估与对比,探索新规则的基本规律。为中国乒乓球队今后的科学训练和保持世界乒坛领先地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弧圈球技术的脚部用力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首先要求运动员发出的正手弧圈球力量能够明显区分,分为强力量和中等力量两种;其次从3个方向(垂直、水平、前后)对两种发球力量进行测量;最后分别对左右脚发力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并对两脚发力最大值进行对比。结果不管是用中等力量或强力量完成正手弧圈球,垂直方向的下肢脚部用力均大于左右和前后方向的脚部用力,且身体重心的转移将密切影响脚部用力的大小。结论运动员在发出正手弧圈球时,不仅要十分注意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脚部用力,同时还应调整身体的重心。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现场拍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15场比赛,对中国女排的各轮次战术进攻特点就行了研究,揭示了中国女排各轮次进攻打法和战术特点.结果表明:中国女排主要进攻战术特点是以2、3号位快速、多变进攻为主,结合4号位拉开进攻的高快结合进攻打法.中国女排强轮是第一轮,第一、二、六轮次主要是以薛明的3号位近体快、短平快为掩护,结合王一梅的拉开进攻打法为主;第三、四、五轮次主要以马蕴雯2号位的单脚背飞、背快为掩护,结合4号位的拉开进攻和后排进攻.4号位强攻、背飞、近体快是中国女排得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