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耐久跑"这项学习内容感到有些畏惧,主要是跑动距离较长,学生易感枯燥、疲劳,缺乏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如何才能做到不需教师过多说服动员,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愿望,并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呢?笔者以定向跑为灵感来源,从改变练习手段入手,用游戏创新教学,让"耐久跑"变为"轻松跑"。一、蚂蚁搬家练习目的:通过持续循环跑动,达成有一定速度的耐久跑练习,发展速度与耐力。  相似文献   

2.
<正>耐久跑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心肺功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但实际教学中,因为形式单一枯燥等原因,学生并不喜欢耐久跑练习。为此,笔者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游戏和耐久跑进行有效融合,设计了"小小驾驶员"系列游戏。一、驾驶不超速游戏目的: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谦恭礼让的品德和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游戏方法:在场地上设置若干条"行驶道路",可以利用体育场地上原有的边线等线条或通道作为"行驶道路",把学生分成  相似文献   

3.
<正>耐久跑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有氧代谢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但是,耐久跑比较枯燥、单调、生理负荷量大,学生易产生倦怠和消极的情绪。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将"耐久跑"教学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时效。  相似文献   

4.
<正>耐久跑枯燥、单一、重复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笔者从事小学中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一副扑克牌让笔者大受启发,抓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将游戏和扑克牌贯穿于一节水平二(三年级)《耐久跑》实践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与各位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5.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将“耐久跑”教学与故事情境、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新鲜性,利用新颖的组织形式,分段实施“耐久跑”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让学生喜欢耐久跑,还可以培养学生诸多良好品质,充分体现体育教学“育体育心”的多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测试成绩也有所提高,但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幅度相对其他测试指标较小。而耐久跑是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体育教师如何让耐久跑教学不再枯燥,提高耐久跑的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参与、主动尝试练习,是值得我们探讨的。现根据笔者多年的耐久跑教学经验,在此抛砖引玉,向大家介绍耐久跑趣味练习八法。  相似文献   

7.
一、耐久跑教学中学生逆反情绪的产生原因1.组织教法方面耐久跑的组织教法比较单调,在准备部分尚可安排适当的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基本部分的学习中传统的组织和教法缺乏创新,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导致对耐久跑产生厌烦心理。学生不喜欢耐久跑的原因主要在于耐久跑比较枯燥、乏味,传统的组织教法由于其缺少趣味性,很难调动初中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另外,从耐久跑的内容本身来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思路本课遵循"健康第一"的新课程理念,针对学生普遍对耐久跑的害怕和恐惧心理,采用了初中学生都喜欢、熟悉的游戏("贪吃蛇"),把突破学生的"心理"作为切入点,并营造了"蛇王争霸"的竞赛环境;另外,在练习场地上选用了有丰富、直观线条的足球场代替枯燥的跑道。通过练习形式及练习环境的改变,给学生一种焕  相似文献   

9.
张大荣 《体育教学》2008,(8):124-125
一、指导思想 耐久跑是学校体育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从事耐久跑练习对改善学生的内脏器官功能和心血管系统机能有很大作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顽强、刻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但由于耐久跑练习时间较长,体能消耗大加上练习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害怕厌倦的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奔向2008”教学设计大大提高了耐久跑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课亮点:教师采用大多数学生较熟悉的游戏"贪食蛇"来完成本节课耐久跑的练习。游戏不仅使学生在练习中克服了对长跑的恐惧心理,同时,该教师在游戏中引入了竞赛,这一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增加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同时也使耐久跑练习不再是  相似文献   

11.
耐久跑是体育教学大纲的重点内容,也在终身体育锻炼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耐久跑练习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因为它是长时间单循环运动,比较枯燥乏味,大多学生都有畏惧的心理,缺少兴趣。如何把枯燥的耐久跑教学变成没有痛苦、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莱格尔跑"是篮球裁判员晋升裁判员等级、获取执法资格、等级裁判员注册的体能测试必测项目。笔者将篮球裁判员体能测试的"莱格尔跑"大胆地引用到耐久跑教学,实践证明,"莱格尔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耐久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耐久跑能力,改变了传统耐久跑枯燥的方法,丰富了耐久跑的内容,同一班级还能多次重复上课。  相似文献   

13.
<正>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动员每一节耐久跑课都要不失时机地做一些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明确耐久跑的意义和目的,大力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认识。让学生克服害怕情绪、畏难情绪和退缩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练习为主动练习,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动员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二、注重意识和品质培养在学生明确其目的和意义的同时,就要进行耐力跑的"极点"知识的渗透,做好"极点"的调控,在心理上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恐惧。在展开耐力跑素质训练时,  相似文献   

14.
<正>研讨背景:耐久跑是冬季体育课堂中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授课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因内容枯燥与教学手段单一,使之缺乏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等;故而很多教师不太愿意选择耐久跑作为授课内容,学生更不愿意学练。常见的课堂授课形式是:教师课堂激趣(游戏),徒手操,教师讲解练习要求(示范呼吸与摆臂要求等)——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集中或者单一指导——使用轮流领跑等形式复习巩固——放松(游戏)——点评——  相似文献   

15.
耐久跑是高中体育教学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体育教学的难点。耐久跑枯燥乏味,对学生的耐力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如果没有在教学中引入趣味有效的方法,将会极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导致耐久跑练习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将趣味游戏活动引入耐久跑教学可以改变低效的教学局面,也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到耐久跑的趣味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高中体育教师在改革耐久跑教学时,要积极引入趣味游戏活动,不断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满意度与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当中达成体育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水平三的耐久跑教学,应该以运动性认知为主线,以不同的练习形式让学生体验并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能够在练习中正确运用,通过直道跑与弯道跑的对比,让学生感受身体姿态的变化,并且知道离心力与身体变化的关系,最后形成正确的弯道跑技术动作。通过创新的体验与练习,拓展体育课程资源,将枯燥、无趣的耐久跑教材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由于五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在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以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为例)时,以肢体运动与呼吸节奏相配合,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崴 《体育教学》2012,(4):33-34
本课亮点:1.这节课设计简单,适合小学生的学情,以“数字”游戏为载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2.场地要求不高,只需一片空地或半块操场,再加12张小体操垫,就可完成趣味“定向越野”的耐久跑游戏。3.及时激励给予“自信”。当“极点”出现时,学生的身体机能处于低谷,心理活动也较频繁,身体疲劳内心痛苦,此时学生的意志非常薄弱,他们极易在此时放弃,我抓住时机,及时激励给予“自信”,并给以技术指导,使学生克服“极点”,完成耐久跑练习。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路: 本课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出行当做本堂课的主要导引,并与耐久跑联系起来,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耐久跑变得新鲜有趣,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达到耐久跑的效果.本课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合作互动,真诚平等的教学情境,最为闪亮的是在本课的练习中学生可以根据体能状况来选择跑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蕴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设计思路: 本课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出行当做本堂课的主要导引,并与耐久跑联系起来,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耐久跑变得新鲜有趣,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达到耐久跑的效果。本课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合作互动、真诚平等的教学情境,最为闪亮的是在本课的练习中学生可以根据体能状况来选择跑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蕴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确立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走、跑交替的练习方法及监测脉搏的方法,从学生乐于参与耐久跑中去寻求学生跑后的感受,达到启发其对耐久跑的认识。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好动,但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笔者以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了不同的练习场景,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与合作精神。使学生在乐中练、趣中练、玩中练,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新"—设计新颖充满创意。利用蓟县的地理环境模拟出现实的场景,贯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