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体育赞助商所面临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体育赞助商面临如下问题:不成熟的体育赞助市场限制了我国体育赞助商的投资热情;体育赞助商面对薄弱的体育赞助体系感到无奈;体育赞助商对赞助对象的选择充满困惑;过于追求短期效益,体育赞助短期性行为太强;体育赞助缺少“组合拳”;体育赞助策略的模式实施缺少想象和创新,这些均是困扰我国体育赞助商能否沿着规范化、专业化健康发展的直接因素,并据此对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体育赞助的困惑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龙  陈中林 《体育学刊》2004,11(6):29-31
我国体育赞助市场面临的困惑是:1)国内企业对体育赞助的魅力认识不够;2)赞助企业以及体育组织者对体育赞助的“三赢”尚未认识清楚;3)缺乏良性、公平的体育赞助市场;4)缺乏相应完整的体育法规。要促进体育赞助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以及政策的优惠,要努力发展和壮大体育赞助的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育赞助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利用体育赞助树立自己企业的品牌形象,各大体育赛事和体育俱乐部如何利用体育赞助把体育产业搞得更为成功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体育赞助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分析我国体育赞助的现状及赞助市场、定位、国家的税收及体育法规等存在的七大问题,提出相应的目标定位、赞助策略、利用明星效应、吸引外资、完善中介机构和培养体育经纪人等对策,为我国体育赞助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体育赞助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国外体育赞助发展的先进经验,分析上海市体育赞助的现状。认为,上海市体育赞助已具有一定的市场绩效,影响因素为,整体规模偏小;项目之间差距大;追求近期利益;行政参与力度较大;体育组织的赞助运作能力不强;企业的赞助行为不规范;专业人才匮乏;传媒的作用不明显等。  相似文献   

5.
结合体育赞助开发地区性学校体育赛事资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健  张国林 《体育学刊》2003,10(5):39-41
当前,职业体育的商业赞助经营活动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并使得体育活动与体育赞助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体育商业赞助市场的发展开创了十分宽阔的前景,同时为学校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对职业体育赞助的营销手段与学校体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研究,结果证明,对学校体育赛事资源与体育赞助的互动开发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体育赞助的作用与我国体育赞助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促进我国体育赞助的发展,要规范体育赞助市场,维护赞助商权益。赞助商要合理定位企业的体育赞助行为,整合营销观念,树立体育赞助的品牌效应。同时应健全体育中介机构,培育体育经纪人队伍,理顺体育与媒体的关系,重视体育赞助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我国体育赞助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存在短期行为较多,市场开发过多、过乱等问题。赞助企业和体育行政机构、体育赛事组织机构要积极协调、沟通,通过建立赞助目标、诚信市场体系、多维评价体系等方式,将体育赛事的人文理念与赞助商的企业品牌融合在一起,积极有效地实施并实现赞助合作,保障赞助商的合法权益,使体育部门与赞助商的共同利益得到协调有序的发展。更快的使我国体育赞助市场走向一条良性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8.
我国体育赞助市场诚信缺失的原因及维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赞助市场诚信缺失的原因入手,全面分析我国体育赞助市场诚信缺失的表现,并对我国体育赞助市场诚信缺失的行为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体育赞助市场中的诚信缺失行为提出针对性的措施.研究认为我国体育赞助市场法制建设落后于发展需求,体育赞助市场各关联方对诚信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需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强有力的道德约束机制,才能有效改进我国体育赞助市场的诚信环境,不断促进我国体育赞助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赞助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赞助作为体育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部分,已经成为繁荣体育市场和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制约我国体育赞助发展因素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体育赞助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竞技体育与体育赞助的整合作用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竞技体育与体育赞助的整合是一种新兴的体育经济现象,这种整合作用对赞助商及被赞助的竞技体育会产生一定的效应,如何促进我国体育赞助活动的健康发展是章讨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司法警官院校普体、警体课程改革进行调查研究,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司法警官院校学生对警体课与普体课的喜欢程度、对警体课与普体课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2 .普体课开设的项目过多,低水平重复,有必要减少一些项目,开设普体选项课,以提高教学效果。3.被调查专业警体课总学时数均不足,应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所存在问题和缺陷,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得出:制约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村经济的落后;其次,学校管理者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价值与地位的认识不够;第三,整个河南省还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和措施;第四,新形势下,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及资源未优化组合;第五,农村体育教师的匮乏;第六,学校体育教师待遇低下。这些因素都成为制约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的进步与发展的瓶颈。文章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师观念更新缓慢,缺乏对创新教育理念系统的认识和学习;课程设置没有突破性进展,缺乏对体育创新性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的系统研究;教学形式和内容陈旧,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还未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体育创新教育的教学评价制度和体系还没有建立。  相似文献   

14.
体育彩票市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彩票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手段,能够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要实现体育彩票市场的持续发展,需要对体育彩票市场进行规范管理,深化体制改革,丰富体育彩票的内容,充分发挥体育彩票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体育人才的需要,顺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对体育专业英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针对体育类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校体育专业英语听力课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加强听力教学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上海市五个市区15所中学150名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认为目前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着认识论困境与实践论困境,具体表现在专业发展意识强而能力不足、专业发展目标模糊、科研能力不强、专业发展途径单一等方面。提出了激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制定适合自己发展潜力和需求的专业发展规划,"学会学习",提高合作意识,建立"学习共同体",积极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笑玲  高茂章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3):251-252,256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分析高校体育市场的特点,找出高校体育市场滞后的原因,提出开发高校体育市场的思路与对策,以促进高校体育、高校教育以及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现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改革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际体育信息协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抉择问题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研究发现,在我国体育课程中居于主流或主导的是西方体育文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仅是在内容或方法层面上进行补充;中西体育文化的特质分别在于“和合”与“争分”。最后指出,中国体育课程的文化抉择必须基于中国具体的历史情况和特有的文化形态,建构在由中国特定的体育文化决定的逻辑范畴内。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与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同时也处在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呈现的敏感阶段,因此,党中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我国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体育在新时期的新特点,阐述了体育是落实“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以“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对体育的要求及对策,从理论层面上对体育的功能和作用进行重新认识,这对于制定我国新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