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将更便捷更丰富的文化食粮惠及人民,才是促进文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举措。随着科技馆的不断发展,数字科技馆已成为科技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数字终端以浏览、参与、互动和体验的方式进行科学普及的一个新科普阵地,它与实体科技馆有着相同的使命---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本文旨在论述通过建设数字科技馆,以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手段推动科普传播,促进群众文化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2.
科技馆是公益性文化设施,是未成人校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如何实现科技馆资源共享,落实好科技馆免费开放政策,充分发挥科技馆公益性文化设施作用,本文主要谈了三点意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因地制宜,确定免费开放的主要内容;服务观众,提供免费开放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科技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代科技馆是以展览和教育为主,普及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科普辅导员更是科技馆展览、教育工作的实际肩负者和主要力量,是联系观众与展品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辅导员作为科技馆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切实加强对当代的科普辅导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行之有效、有特色的评定体系,是科技馆软实力建设的关键.本文将从辅导员培养评定的背景作用出发,以笔者工作的浙江省科技馆为例,探索辅导员培养评定的方向与制度.  相似文献   

4.
科技馆要增进公众对科技与社会文化发展关系的了解,扩大科技馆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影响力,就应该进一步做好流动科普服务。本文就做好科技馆体系下流动科普服务的意义、方式、评价和改进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极其重视,各地科技馆建设如火如荼.为此,各地在注重科技馆场馆硬件建设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科普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对科学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讲解模式受到强烈的冲击,科普辅导员的工作环境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所以,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科普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多关心、多帮助、多鼓励,同时要多为他们创造更多展示自己能力和水平的各种平台,为科技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观众的视角来分析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具体的发展方式,以求能够为国内的科技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科技馆旅游项目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后起之秀,以其科技性、独创性备受旅游者青睐。重庆科技馆作为重庆地区科技馆旅游项目的前沿阵地,在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之后,面临着来自于其科教基地与旅游景区双重身份的复杂挑战。本文将立足于重庆科技馆科普教育与旅游服务功能并存的现状,剖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探析重庆科技馆作为4A级景区的前瞻性、创新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公众对于科技馆教育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高.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合作的“巴斯夫小小化学家”为例,提炼了其作为国外优秀教育活动的五个优点,并对比国内科技馆教育活动,对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改进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21,(1):61-66
5G时代数字传播与虚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体育文化传播的重大变革,与此同时,数字以及虚拟审美也对原有的体育审美认识造成了重大冲击。本研究认为:5G时代媒介技术的融合发展与应用进一步促进了体育文化呈现数字审美转向,主要表现为"权力"美学的淡化及"大众"美学的渐兴、"静穆"审美式微下的"沉浸"审美发展、"统一"审美向个性化"定制"审美转变。在享受由5G智能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时,我们还应注意因审美距离的缩短而导致体育文化的深刻意蕴消解、审美聚焦的转变将体育文化拆分、资本运作下审美风潮后的体育文化落寞的现代性反思。"身体审美"观念转向、情感体验提升、人文情怀回归,构成了体育文化在5G智能时代数字审美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0.
数字体育是体育、科技与时代发展的产物,电子竞技是数字体育中"体验体育"的一个比赛项目.数字体育的发展,应由竞技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导入电子竞技是发展数字体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文化素质,更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的主阵地,一直以来发挥着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作用,本文从科技馆展览教育角度出发,通过其对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意义、科技馆展览教育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的阐述,研究其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更好的发挥作用的策略,以期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数字鸿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传播学、文化学理论等,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数字鸿沟的表现与成因进行研究.认为:应提高认识,加强数字技术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中的引入与应用;加快制定鼓励性法规和政策,保障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数字文化产品的国内发展空间,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提高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数字标准化程度,克服数字化传播的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13.
临时展览是科技馆展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保持展馆对观众持久吸引力的有效手段.如何充分发挥好临时展览的作用,本文认为:临时展览须具有时一定的时效性,展览主题要结合社会热点;展示主题应贴近受众,形式避免单一;展品设计要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布展环境与展览主题相结合,氛围浓厚;充分开发临时展览的功能,多途径实现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临展在公众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已经得到了愈来愈多的认可,已逐渐成为科技馆科普宣传教育的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14.
电气自动化影响着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电气自动化对发展科技有着重要作用,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将社会带入了数字时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在电气自动化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数字技术应用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主要就是对系统改进和创新,增加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已经是我国影院的一种重要的放映形式,但那么在农村的文化建设中电影放映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重点来探讨这个方面的内容。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不折不扣的文化服务,是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迅速进入数字时代,轻松休闲的多媒体内容已成为阅读的热点,使读书的形式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改变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及思维方式、身心健康。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知识的组织者和传递者,应充分地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优势,发挥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读书氛围与追求真知的良好学风。  相似文献   

17.
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审视数字经济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探寻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的外部影响,剖析数字经济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数字经济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向度。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的外部影响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配置的变革、产品供给种类的丰富及数字化消费的兴起。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形成平台经济效应以降低产业成本和提升产业效率,辅以商业模式升级,数字创新赋能对体育产业实现引领作用。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历史机遇,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宏观层面强化体育产业数字化的顶层设计,在中观层面建立数字体育多元协同的参与格局,在微观层面建设数字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博物馆具有强大的功能。本文以苏扇数字博物馆建设为例,从数据采集加工管理到内容架构,视觉设计到文化渲染等技术艺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陈展于网络,为社会公众提供苏扇相关信息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数字体育是数字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十四五”时期,面对“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体育强国”等战略机遇和挑战,落实新发展理念,优化提升体育管理效能,创新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提高竞技体育训练科技含量,夯实体育产业发展基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层次、多样化、均等化公共服务需求,助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本文通过总结“十三五”期间浙江省体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建设成效,分析“十四五”时期数字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入结合体育数字化改革发展特点,提出新时期促进数字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思路,为数字体育建设“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体育逐渐成为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陕西省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数字体育的兴起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陕西省作为我国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和教育资源,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对于陕西省将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该文旨在探讨数字体育背景下陕西省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路径,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