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措施和主要途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访谈等方法,对新课程标准下陕北地区农村中学课余体育开展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表明:场地器材设施、经费不足,师资缺乏等是制约课余体育开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邓景怡 《体育世界》2013,(10):75-76
农村中学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是我国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本研究通过农村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原由,并提出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广西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学校领导不重视,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不力;体育经费严重短缺;专职体育教师缺乏;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备;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开展较差等是制约该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加大检查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师资质量、有针对性开展课余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阳新县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分别从农村学校体育的管理、物质条件、体育师资、体育教学、课余体育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对影响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致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按影响程度划分为最重要致因与次重要致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对策,为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工...  相似文献   

5.
高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教育学依据与目标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学校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基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课余体育训练对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3个方面论述了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必要性;同时还提出了我国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定位是在全面推动学校体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鲁西北农村22个县、200所中小学就体育的指导思想,体育开课率,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体育师资队伍,体育经费、场地、器材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律,为全面推进鲁西北农村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易明辉 《体育世界》2010,(7):102-103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体育特别是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余运动训练是、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学校体育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窗口,体育比赛是学校对外交流的平台,抓好学校体育的课余训练,解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际困难,是体育教师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从初中学生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重要性、及发展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严重缺乏,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开展不够,学生体育意识淡薄。建议转变现念,加深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建立适合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保障学校体育正常运行的资金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加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从而使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中课余体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体育课教学一道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的总体。高校学生在校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终生体育的理念和实现,关键看高校开展课余体育如何。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具有代表性高校的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针对山西省高校课余体育整体现状以及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山西省高校课余体育现状、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需求现状、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体育行为等研究结果,对促进学生的健康,促进高校课余体育的发展,以及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将会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且为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一定的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80%的中小学生在农村学校就读,发挥农村学校人力资源优势,探索切台实际的农村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体制,寻找农村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发现和选拔体育后备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搞好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天津市教委印发了《天津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标准和体育竞赛管理办法》,重点扶持了一批具有较好基础和条件的学校,鼓励他们加入到课余体育训练行列中。经教育部批准,我市已有国家级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16所,市级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高中校47所,初中校94所,小学校188所,另外还有172所市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316所区县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这些学校,为提高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尚剑  杨金善 《精武》2012,(20):69-70,7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超过半数学生喜欢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参与的动机相对广泛,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因性别不同而具有差异,学校对课余体育活动开展重视不够、经费投入太少。重视加强高职院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学生的需要、学校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贵州省仁怀市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课及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和家庭环境,并从学校和家庭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一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信息动态     
北京普通学校培养 运动员的课余训练 体系初步形成 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主办的“北京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经验交流会”上获悉:自北京市开展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工作以来,经过 13年的实践和探索,北京普通学校培养运动员的课余训练体系初步形成。 为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自 1986年起,北京市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联合在普通中学进行培养运动员的试验。 1988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通知》,极大地推动了北京市的试验工作,当年就成立了 16所涉及篮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进粤北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揭示该地区农村学校体育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广东省北部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学校和家长体育观念陈旧;体育经费严重短缺;专职体育教师缺乏;学历层次低,中青年教师居多;科研能力差等是制约该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加大检查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师资质量、有针对性开展课余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校办“体校训练”的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强调指出:要重点抓好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教育和体育的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世界体育强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今后如何进行改革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1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1、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学校数量据专家调查资料称,在194258所中小学中有1…  相似文献   

17.
课余体育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体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基于高校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实,需利用课余体育广泛的活动内容与空间,有效地开展高校课余体育。文章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与学生层面分析高校课余体育有效性开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高校课余体育开展的有效性对策,从整体上协调高校课余体育各要素,加强高校课余体育各环节的联系,支持不同层级的体育竞赛,加强体质测试的有效影响,实现高校与社会体育设施的互补。  相似文献   

18.
对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余体育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完成。本从对课余体育的认识出发,结合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现状,就普通高校课余体育改革措施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育     
G807,G812.42 9801544对农村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的探讨[刊,中,A]/张盂琳,李明生∥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485(XH)农村体育∥训练∥学校体育∥现状∥趋势∥课外体育长期以来,研究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理论及重点大多是在城市中小学,而对于农村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研究及论述较少.据统计,我国参加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校体育》2014,(Z2):74-75
学校体育项目的组建与课余训练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近几年来在学校课余训练方面上取得了很大突破,课余训练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培养了一批优秀运动员,为学校、县、州赢得了荣誉,确实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在日常训练中,笔者在抓好学校体育管理的同时,结合学校体育教师多年带运动队训练积累的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为体育课余体育训练的项目组建与管理实施提出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