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茂芹 《体育教学》2010,(1):I0004-I0004
山东省实验中学是首批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我省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绿色学校”,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目前学校设有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泳项目的高水平训练队,在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中先后为我国夺得9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每年为全国重点大学、专业队培养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体育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2.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篮球运动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我国在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培养方面存在的弊端。主张通过“体教结合”的途径,从单纯的追求竞技成绩转变到追求运动员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并借鉴美国篮球“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培养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亟待关注的5个问题和3个建议,力争使体育和教育达到深层次、实质性的结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篮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为基本方法,对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河南省在输送竞技性运动员时总体人数相对充足,但优秀运动员较少;在培养模式上,形式比较单一、培养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严重缺失等问题,不过可以通过拓宽资金投入、管理模式多元化、发挥“体教结合”的优势等途径开展,以保证竞技体育健康、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79  
运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体教结合”应是文化教育与运动员训练和成长全过程的结合。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应该是“体教结合”的一种最佳模式。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有其内在动力,体育部门提出的“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两个部门存在的分歧与困惑,提出建议,认为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不同培养模式对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和推动高校体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以清华大学的田径运动员胡凯和邓亚萍,人民大学奥运跳水冠军郭晶晶,北京体育大学举重奥运冠军张湘祥为案例,对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模式进行研究,为高校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在优秀中学生中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政策,通过总结多年基层业余训练及培养输送高水平运动员的经验,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阐述如何平衡体育训练与学习的关系,说明正常的体育训练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指出过度的体育训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观点,以期为培养中学生高水平运动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学院化"培养模式的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教结合”培养运动员模式的出现,是时代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一个体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走学院化之路将成为各大洲今后发展的总趋势。通过研究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近些来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大学文化的高水平后备人才势在必行。而田径运动项目进入“学院化”培养模式有他自身的优越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体教结合”是世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队模式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综述,将教育规律、训练规律、管理学等有机的融合一起,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多元化的角度考虑优秀运动队的培养和管理,注重全面系统的发展学生运动员,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注重强调由过去运动员学生到现今的学生运动员,使学生运动员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迅速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改变我国现行单一的专业训练体制,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前不久作出重大决策,准备从今年起,在全国围范内设置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院校,以开辟新的渠道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的运动员,使竞技体育在竞争中得到高水平、高速度的发展。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共同制定的1986—2000年学校体育运动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在学校中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使学校的体育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我国及世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和文化、体育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查,找出目前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途径,这种培养途径应该实行"体教结合"的方式,即运动员在高校学习训练阶段,一面进行运动训练,提高运动竞技水平,一面进行体育教育和专业课学习,使运动员在转业后又能在高校获得一门专业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新的专业工作奠定基础,也减少过去运动员转业的后顾之忧。这应该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敏 《少年体育训练》2013,(3):24-25,23
市、县两级体校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石,是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和输送的重要基地。潍坊市作为体育大市,为国家队、省输队送了诸多优秀运动员,然而近年来,潍坊市市县两级体校在发展上面临诸多的难题,直接影响到向省级运动队体育高水平人才的输送。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从辅导员的视角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现状做出分析,得出结论:高校辅导员对高水平运动员持欢迎态度,指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方式有待加强。提出改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现状的相关对策,使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真正做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探索新道路。  相似文献   

13.
结合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实践,运用“比较分析教学法”就如何加速大学生学习、掌握、理解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加快学生学习动作的进程;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高水平运动员形成个人的技术特点和风格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俱乐部的竞赛机制等方面入手,对日本U15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在政府多年来的重视和投入基础上,日本建立了以学校为载体,中学生为生源,拥有高水平教练员队伍的U15足球俱乐部.同时建立了健全的培养模式和完善的竞赛机制.带给我们的启示:提高足球普及程度;把学校作为足球运动发展的载体;金字塔式的运动员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等.  相似文献   

15.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英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研究,从英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机制、培养机制以及后备人才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现阶段英国政府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机制主要为以英国运动理事会和英格兰运动理事会为主导,各单项协会、学校以及俱乐部等共同管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有学校化和社会化两种模式,呈金字塔形,逐级向上输送。在后备人才保障机制中,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彩票基金以及社会赞助;教练员的培养主要有《训练指导认证计划》(UKCC)职业教练员认证计划的保障;在培养精英运动员的过程中,与训练相平衡的文化教育以及完善的职业规划体系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指导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支撑力量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体系,经过20多年的实践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培养运动健将的培养模式。从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体系实施背景、发展历程、运行现状等方面展开分析,探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体系中的内在逻辑和运行规律,明确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本质。运用战略管理的研究思路,针对现行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基于绩效考核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运动员培养框架,从而有效促进高水平运动员事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高效、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亮 《体育教学》2009,(8):14-15
棠张中学为江苏省三星级高级中学,有67个教学班和3个排球特色班。学校对体育工作一直非常重视,是首批“江苏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排球先进单位”、“江苏省业余体育训练先进单位”和徐州市“优秀体育器材室”等30多个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近年来,我校体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学生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体育高考、高水平运动员输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为研究视角,以运动员“单飞”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以李娜夺得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的成功案例为切入点,对我国现行的几种运动员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导致培养模式多元化发展的原因所在,消解运动员培养模式上的困惑.并指出单一“举国模式”下的运动员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的发展需要,以此提出相应改革的对策、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模式训练———优秀运动员成长之路———少年跨栏运动员沈真声的三年训练●方水泉技术与训练前言依照优秀运动员的模式进行选材和训练,是竞技体育走向高水平的必然。是充分发掘体育人才和提高成才率的科学之路。跨栏项目是田径运动中的高技术项目,从基础训练到表现出较...  相似文献   

20.
林麟 《体育师友》2006,(3):22-23
所谓体教结合,即指教育系统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和竞技、学习俱佳的大学生运动员。美国等体育发达国家,学校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主渠道之一。中国提出并推行体教结合已有20年,但步履艰难,更有专家直言:没有什么成效,近两年才有点起色。一、体教结合是当今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国际大体联副主席、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以欧美一些教育和体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为例,说明体教结合是当今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他说:“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短暂的,如果没有在学校获得足够的知识,他们在结束了运动生涯后,往往很难融入到社会中。欧美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