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界定考前训练时间考前训练包括适应训练、调整训练以及恢复性训练。适应训练安排在考前5周进行(时间跨度为4周),恢复训练安排在考前1周进行(时间跨度为1周),最后是1~3天的休整待赛。也就是说,考前6~7周开始依据不同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12周的业余游泳训练对儿童肩颈姿态的影响,为儿童更好地参与业余游泳训练与学习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式在福州市体校分别招募游泳组和对照组受试者。游泳组为游泳队运动员,进行为期12周的游泳训练;对照组进行为期12周各自所属项目的业余训练。采用2×3的游泳组、对照组的前测、中测和后测的准实验研究设计,观察两组受试者在第1周(前测)、第6周(中测)和第12周(后测)头前伸(CVA)、肩前伸(RSP)和胸小肌长度指数(PMI)指标的变化,并计算主效应和组间效应。结果:在21周的停训后,两组受试者前测数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CVA的时间×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2,124)=4.445,P=0.014,η2 p=0.067,但两组在3个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RSP、PMI的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12周的游泳训练不会对儿童游泳运动员的CVA、RSP、PMI产生影响。结论:业余游泳训练不会对儿童的肩颈姿态产生负面影响。不良的肩颈姿态受学习、生活习惯和其它客观环境等综合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合训练中抗阻训练模块与快速伸缩复合性练习模块之间的间隔时间对灵敏素质的影响。研究方法:为期6周、每周2次相同负荷的复合训练,单次训练负荷设定为:训练负荷强度为杠铃深蹲最大重量(1RM)的85%,每两周测试一次最大力量。训练人员根据抗阻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性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分为即刻组与四分钟组。结果:通过为期6周的复合训练,两组实验组T灵敏成绩都得到明显增长,两组实验组相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但即刻组T灵敏成绩平均提升的幅度明显高于四分钟组。结论:在复合训练中,做完一组抗阻训练后立即进行快速伸缩复合练习,对灵敏素质的提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张坤 《网球天地》2013,(7):88-89
2013年元旦刚过,我带着北京队的杨梓颐、王思琦、刘芯蕊、刘丰铭等6名球员,抱着一颗炽热的心来到西班牙著名的布鲁格拉网球学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训练。来到西班牙后才发现,这里的训练理念、训练方式和训练条件都和国内有很大不同,让我感触颇深。最主要的感觉就是运动强度大,要求球员发力完成每一次击球。在这里训练,一片场地上一名教练带两到三名球员,一天要进行近4个小时的技术训练和两个小时的身体训练。每天的运动强度非常大,训练内容安排得很紧凑,练习的节奏也非常快。刚到那里的第一周,我们的队员都跟不上,训练结束后感觉非常疲劳,到了第二周才开始慢慢适应。  相似文献   

5.
每四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已成为全国体育界的重大赛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各省市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及运动水平。我省大学生耐力项目运动员在历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过较好成绩,有较高的运动水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我省大学生田径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来源;入学训练时间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昆明高原训练对中长跑专项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中长跑项目训练的安排及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初步找出了一些规律及训练中各种因素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在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控制方面提出了训练时期和阶段划分的新观点、新理论,使训练更符合大学生业余训练的特点和高原的特点。同时介绍了大量高原田径耐力项目的训练方法,可为今后大学生田径耐力项目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同属有氧训练的短期耐力和力量性耐力训练对AT的影响,分别在训练前、训练6周后和训练8周后测试了20名男大学生的AT。结果发现:耐力训练6周后AT就有显著性提高,而力量性耐力训练8周后AT才有显著性提高。提示短期耐力训练和力量性耐力训练都能提高AT,但存在一个不同的训练时间阈值。  相似文献   

7.
杨明祥 《体育科研》2012,33(6):80-83-92
摘要:目的:旨在观察不同训练目的的4周高原训练对不同水平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对8名优秀男子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4周高原训练,内容包括公路专项力量、速度和公路有氧耐力,健将级组(c1)组以专项训练为主,一级组(C2)组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每天监测晨脉;分别在高原训练2、3、4周和下高原1周后测试血常规;分别在大负荷训练后、休息后和下高原后2周测试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分别在高原训练前后测试身体成分。结果:两组晨脉均随运动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高原训练早期升高后期下降的变化趋势;两组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LY)均在高原训练期间有所降低,结束1周后回升,C1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均在4周高原训练期间持续升高,并维持到结束后1周;C1组BU和CK变化与训练负荷相一致;高原训练后,C1组脂肪和C2组骨骼肌质量分别降低4.5%和3.9%.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对高原训练的适应性变化会受到高原训练经历和运动训练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为群 《福建体育科技》2003,22(6):23-26,37
短期集训以成为当今业余田径运动员训练的主要特征,采用恢复训练为主的短期训练计划,可以使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得到较快的恢复。福建省十二届运动会田径比赛行业组短跑冠军陈岩的赛前恢复训练计划是个成功的范例,其训练计划制定,小周期训练内容安排方法等,对业余短跑运动员赛前短期集训计划安排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国家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基本模式及训练负荷.主要结论:国家女举在备战大赛前的训练期时间较长,在周期划分上包括基础训练期、强度训练期和赛前准备期三个阶段;围绕“高强度、小负荷、快节奏”的基本模式,以专项技术动作、半技术动作和辅助项目训练为手段展开训练,提高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各阶段训练负荷安排均遵循“两大一小”的起伏变化,周训练负荷节奏呈现出两段式和阶梯式两种变换形式,且以量的增长为主;赛前最后四周,通过保持负荷量、提高负荷强度或递减负荷量、保持负荷强度的方式,提高强度,降低量度,达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东省8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5周高原训练前、训练中与训练后与免疫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高原训练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免疫能力以及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8名研究对象在高原进行为期5周的训练,3天一周期,与平原训练内容一致.运动员WBC水平在上高原后第1周末开始减少,持续3周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后上升,在下高原后的第1用达到一个峰值,并与进高原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随后又下降趋于稳定;RBC、HGB和HCY三个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在进入高原后升高,到第4、5周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呈现出和高原前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高原训练结束后下降,直到低于高原训练前水平后回归,第5周左右达到高原训练前水平.经过5周的高原训练,可以观察到运动员的血液指标变化大致呈现3个时相的变化,即升高相、保持相、回归相.提示高原训练导致运动员免疫能力产生明显变化,与运动能力有关的指标显著升高,并持续到下高原后两周左右.高原训练要严格运动员机体监控,在下高原两周内参加比赛更有利于运动员成绩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剖析克莱德·哈特教练的周训练计划,从专项跑能力训练、200米短间歇跑、力量训练、准备活动、训练总时间等5个方面找出其训练理念的创新点.认为克莱德·哈特教练制定的周训练计划模式化,但要求却不断提高,形式多样,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激情;课训练计划时间短、节奏快、效率高;注重专项跑能力的培养,周一~五都安排跑的训练.根据队员的训练水平,采取"金字塔"训练模式,不断提高训练要求;重视整堂课训练强度的叠加,对分段速度要求非常高,在训练中采用分段报时器进行控制,并严格控制单次跑的强度和间歇时间;在安排力量训练方面手段丰富,组数少,间歇时间短,节奏快,重视上肢力量和平衡力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两种训练方式对男大学生STI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宝元  许可  邓树勋 《体育学刊》2002,9(2):36-37,40
为了探讨同属有氧训练的短期耐力和力量性耐力训练对男大学生STI的影响.分别在训练前、训练6周和训练8周后测试了20名男大学生的S11。结果发现:耐力训练6周后LVET、QS2就有显著性延长.而力量性耐力训练8周后LVET、QS2才有显著性延长。这提示:短期耐力训练和力量性耐力训练都能延长LVET和QS2,但存在一个不同的训练时间阈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世界田径水平突飞猛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许多国家有计划地、系统地加强了少年田径训练,并缩短了高水平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年限。少年田径训练的重要性日益显得更加突出了。我国少年田径训练工作象整个体育训练工作一样,在批林整风运动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鼓舞下,在中央负责同志有关从儿童抓起指示的指引下,在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得到了蓬勃的开展。一九七三年八月在烟台举行的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九月在保定举行的全国少年田径运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计有62人、4个队、70次打破了20项全国少年田径纪录,展示了我国田径运动的可喜前景。在少年田径训练工作中,打好基本素质基础和基本技术基础是两个很重要的环节。在这两次运动会期间,我们对部分项  相似文献   

14.
高原训练的一般规律可归纳为:①高原训练的适宜高度一般在2000米~2700米之间,这一高度既能保持一定的训练运动量,又能达到适应和提高人体耐受缺氧的能力;②高原大气压降低而引起空气中氧分压减小,通过高原训练,运动员能增强在缺氧环境中的耐受力;③高原训练时间以3周为宜,返回平原练3周,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第21天表现出来;④我国开展高原训练,尚须加强对高原训练的认识,配备必要的科研仪器和科研人员队伍,增加高原训练的次数,克服不利的心理因素和解决高原训练的经费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短期耐力、力量性耐力训练对VO_2max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同属有氧训练的短期耐力训练和力量性耐力训练对VO2max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训练前,训练6周后和8周后测试了20名男大学生的VO2max结果发现耐力训练6周后VO2max就有显著性提高,而力量性耐力训练8周后VO2max才有显著性提高。这提示短期耐力训练和力量性耐力训练都能提高VO2max,但存在一个不同的训练时间阈值。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小学的篮球训练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训练时间少,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得不到保证,随之出现部分教练忽视技术、部分教练忽视素质的现象;第二,素质训  相似文献   

17.
徐岩 《体育科技》2011,32(3):53-55
为了解大强度间歇训练对少年男子运动员400m全速跑心率及血乳酸的影响,对入选第十七届江苏省运动会田径决赛8名少年组男子运动员实施5周90%左右运动强度的间歇训练,观察400m全速跑前后各阶段的心率和血乳酸的变化。结果显示:5周90%左右强度的间歇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少年男子运动员400m跑糖酵解系统供能和机体恢复期的乳酸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许聪 《游泳》2015,(1):52-53
每年12月到2月为期12周的冬训是全年训练计划中的重中之重,成功的冬训可以为即将开始的新赛季打下良好基础。根据年龄组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在冬训中应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重点,进行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力量性和耐力性等多种训练。对于游泳年龄组训练来说,冬训主要有两个训练目的,一是打好有氧基础,进行能量储备;二是狠抓年龄组运动员的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19.
<正>一、考前训练的阶段性划分体育专业考生考前训练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考前准备期、考前训练期和考前调整期。考前准备期一般是指考前8~6周,主要是进行过肌肉关训练;考前训练期一般是指考前7~2周,大概30天左右,主要是针对性强化训练;考前调整期是指考  相似文献   

20.
击剑训练计划与训练质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击剑运动训练计划和训练质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思路:训练计划的制订、分析和训练质量监控有机结合;通过记录运动员训练中的每次练习效果、得失分和有效练习(交锋)时间评定技战术训练质量。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运动员和对手的基础数据录入、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制订、训练计划量化分析和训练质量监控。以优秀运动员王敬之的一次日常训练课为例,运用该系统对其训练质量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