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比赛获得成绩情况李雪姬,女,1988年出生,身高1.70米,2003年11月进省队训练,2006年获得的成绩请看下表: 二、训练计划安排紧扣专项(一)2006年的训练计划安排模式受到男子200米、400米世界纪录创造者迈克尔·约翰逊及其教练员哈特2004年来北京讲学的资料启发。从过去一周专项跑三节或四节课,改为一周连续跑五节课,放弃以往星期四小调整的手段。严格控制训练的运动量、强度、间歇时间、组数、次数。现在训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陈萍高原训练计划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陈萍高原前、中、后训练的运动强度、运动量和训练方法的研究,探讨了陈萍高原前、中、后训练方法、计划安排的特点。研究表明:陈萍高原训练的特点是上高原前强度小,训练量大,主要采用持续跑的训练方法;上高原后训练量略有减少,经过两周的适应期后训练强度增加,并以混合氧训练为主,主要采用间歇跑、重复跑等训练方法;下高原后的前一周以一般耐力训练为主,采用持续跑的训练手段,赛前的专项训练以无氧为主,运动量减少,在训练手段方面,主要采用间歇跑、重复跑为主,兼有氧耐力为辅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正> 所谓上坡跑是指在有一定坡度的路面上向上跑的运动方式。教练员应根据提高运动员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的要求,合理安排上坡跑训练的长度, 一、上坡跑的安排 1.训练安排 上坡跑训练最好安排在冬训期间。负荷应保证占整个冬训总跑量的30%-50%,强度保持在80%以上。可采用120米、150米、200米和300米等几种段落。每次练习中间要保持一定的间歇时间。间歇时间一般控制在1分钟左右。训练的节  相似文献   

4.
短跑是一项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型的周期性项目,主要特点是距离短、速度快、强度大,其供能特点是时间短、效率高。同时由于特殊的供能特点,要求运动员的肌肉类型和相应的训练特点和训练安排有所不同。在短跑训练当中,在注重速度素质训练的同时要打好力量基础并进一步练好专项力量素质。训练中结合专项特点,做好快速摆动技术、屈蹬式技术、放松跑技术以及全程跑节奏等。掌握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势,要求做到基本技术动作规范化,突出技术个体化,整体技术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和探索中国普通高校优秀跨栏跑大学生运动员赛前训练是否具有科学性,运用观察、生物力学测量、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优秀跨栏跑大学生运动员张亚菲市运会赛前一个月训练计划进行分析,对比中国现行跨栏跑训练理论得出,张亚菲的训练计划符合当今直道跨栏跑训练理论,以速度为核心,高度重视栏间节奏跑,重视快速力量训练;在训练方法与手段上,以间歇和重复的训练方法为主,以及与专项紧密结合的栏性练习;在训练结构上,增加每周强度课次数,以达到提高训练强度比重这一目标。这一研究旨在为中国普通高校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蔡勇 《中华武术》2005,(11):18-22
(三)提高专项跑的训练比重,使运动员跑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初看美国教练员给的训练计划,大多数教练员认为训练的内容、强度比较低,运动员会很轻松地完成,有时也会产生增加训练量的念头,但是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入,教练员、运动员普遍感到这个训练计划并不轻松。从哈特教练的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出:提高专项跑在训练计划中的比重是训练中的主要特点(每周5天都有专项跑的练习,专项练习穿一般的运动鞋),哈特认为加大专项跑训练的比重可以使身体调整到具有能够承受比赛的疲劳程度的能力,在需要时这种能力就会  相似文献   

7.
冬训是竞技状态形成的重要阶段,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依赖于冬训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及实施的效果.抓好冬训有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优秀短跑运动员2006-2007年冬训训练内容、训练安排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广西优秀短跑运动更冬训训练安排特点是:冬训时间为20周,每周训练7~8次,共139次课.其中,速度训练28次、速度耐力训练32次、力量训练51次、一般耐力训练22次、技术训练38次;广西优秀短跑运动员冬训训练内容主要是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专项身体训练比重大,占总训练课次的65.5%;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起跑技术和全程节奏跑技术;力量训练的特点是训练强度大、训练手段多样化,以发展髋部肌肉群的力量为主.突出快速力量、平衡力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间歇训练是跑步运动员常用的一种专项训练手段。运用间歇训练法能显著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间歇训练要求运动员跑一段冲速,使脉搏达到每分钟180次左右,稍事休息,待脉搏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时,再跑一次,这样重复多次直到脉搏在90秒钟内不能恢复到120次左右时,一次训练即告结束。间歇训练的强度和量是根据训练目的来决定的。短段落大强度的间歇跑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入体内ATP、(三磷酸腺苷)、CP(磷酸肌酸)和肌糖元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径赛项目高水平高考测试仅跑一次,按成绩排名次及高三学生的特点,提出“从实战出发,突出负荷强度,量小强度大”的训练原则。训练安排共分两个周期:高三上学期为第一周期,突出力量、速度等基本素质训练;高考前8—12周(高三下学期)为专项强化综合训练。两个周期均突出量小强度大、课时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一、创新练习方式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速度耐力训练的方法一般是安排间歇跑或快慢组合跑,这种枯燥的练习学生很难按要求完成。可在篮球课上利用"四角传接球"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每个角安排3名学生,先用1个球进行,每传接成功一次喊出一个连续数字,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连续传接球成功次数最多;然后过渡到2个球甚至更多,随着球的增多学生间歇的时间逐渐减少,间歇跑在不断重复中。分析:体能练习具有难以回避的重复性和枯燥性,  相似文献   

11.
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的某些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对策,认为教学改革应从转变教学观念、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改变培养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道家体育、教学传统对现代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先秦道家体育、教学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现代体育教学的若干启示,对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育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实施健康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体育教育中实施“选项分层”的教学改革方案,并且通过在教师、教材、内容、场地等结构方面的改革,能够使体育教育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组织形象的体育公共关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组织形象问题能够充分体现体育公共关系学科的特点,它是体育公共关系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概念,深入对体育组织形象的研究,将有利于体育公共关系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环节、课外体育俱乐部、体育教学、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文件。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措施主要有: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畅通反馈渠道;加强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6.
推进体育教育信息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进体育教育信息化,要重视应用性教学,融信息化于体育教育之中,充分发挥教师在体育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要增强体育教育工作的信息意识,支持教职工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7.
学区体育——社区体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阐述了我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现状,提出了“学区体育”概念,深入分析了实施学区体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对学区体育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8.
处于潜在危机中的美国田径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20世纪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自30年代以后的大半个世纪里,美国在田径运动各类项目上一直处于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80年代以后局面发生变化,在一枝独秀之下出现了群芳争艳的景象。美国田径优势项目逐减少,其最据优势的短跨和跳跃类项目也已处于危机之中。人们从20世纪最后一次世界大赛-27届奥会田径比赛中已经看到端倪。  相似文献   

19.
试析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体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具有社会体育指导能力。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结合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分析社会变化与体育人才结构对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的新要求;社会发展要求体育人才应具备社会体育能力;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能力发展途径。从社会体育人才角度,阐述高校体育师范生社会体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课程论的基本观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体育课程的界定问题,以期能为我国体育课程理论的建设和改革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