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洪洞通背拳,又称无极通背缠拳,其宗师乃清代乾隆皇帝御赐"神拳"郭永福。此拳法风格独特,技击性强,内容丰富,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此拳术已有数百年历史,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一支优秀拳种。文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洪洞通背拳的源流、独特之处、发展以及健身性进行研究,对洪洞通背拳的文化内容以及文化人类学价值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总结,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历史以及文化内涵,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拳经总论》的内容综合解析,从战略思想、战术意识、基本技法、临战经验等方面对洪洞通背拳《拳经总论》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促进洪洞通背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是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但可惜的是,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陈家沟的太极长拳已经失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与洪洞通背拳拳理、拳谱、《拳经总歌/论》、传承人等几方面的对比研究后发现,目前在山西流传的洪洞通背拳就是失传的太极长拳。考虑到太极拳与戚继光32势拳法的关系以及太祖长拳在明代的地位、太祖长拳的技法等因素,认为太祖长拳对太极拳的形成有间接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文章提出了将太祖长拳、洪洞通背拳、戚继光32势拳法(或戚家拳)等拳种结合起来进行太极拳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洪洞通背拳的产生、形成的历史背景及与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并对洪洞通背拳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发展对策,以期使洪洞通背拳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康小亮 《精武》2003,(8):24-26
洪洞通背拳,又名无极通背缠拳,是中华武林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以兼内外两家之长而名播武林;因与陈氏太极拳异名同骨的血缘关系而引起太极拳理论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有人说,洪洞通背拳就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故乡——河南温县陈家沟第十二世传人郭永福所传的“一百零八势”太极长拳。就其本意来讲,“通”为通达、开阔、力从背发之意,体现通背拳腰脊发力、贯于肢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国际太极拳大师、陈式太极拳第11代传人、陈家沟第19世传人陈立清女士,"1975年不顾严寒酷暑,两次赴太原、洪洞许方庆老师处觅回了陈氏失传近三百年的陈氏108势长拳"。许方庆老师是洪洞通背拳第七代传人。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代太极拳大师在年届六旬要去山西洪洞再学拳呢?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经济学等角度对洪洞通背拳的现存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使其在现代社会里实现良性发展,使我们更好地利用它为社会服务,从而实现洪洞通背拳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看到峰峰《也谈“陈式太极拳源于洪洞通背拳”吗?》一文,很高兴。峰文经过对比发现陈家沟留传的《拳经总歌》和《一○八式长拳谱》与山西洪洞通背拳,动作名称和定势基本相同。这点,我们的“发现”恐怕是一致的。然而,峰文的结论:“洪洞通背拳很可能是源于陈式太极拳的一个支流”,我们的意见就不同了。 分岐在出发点上,即“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创编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太极长拳一○八式”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以秦晋地域范围内,历史凝结成的人群中与武术有关的文化事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将田野调查与地方文献分析、历时性研究与结构性分析有机结合,以多个主题考察、展示、论证了秦晋武术文化的重心与亮点,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秦晋武术与地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藉由秦晋武术文化宏博内蕴的发掘而获得对秦晋武术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从时间序列梳理了秦晋武术文化的沿革、由空间结构分析了秦晋地域流传主要拳种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特定地域文化的联系,并剖析了秦晋拳种的由来与传习途径、秦晋武术文化得以形成的内在机制,从而完成了秦晋本体武术文化的整体性观照.在此基础上,选取陕西红拳、太谷形意拳和洪洞通背拳这三大秦晋典型拳种进行了个案的、近距离地观察与多元解读.军旅武术文化和民间武术文化一度交相辉映,在探讨秦晋地域恢弘雄健的军旅武术文化后,对秦晋歌舞百戏中的武术因子进行了文化诠释,并选取温曲武秧歌、孟县武社火等活态文化作了个案解析.最后,从较能反映秦晋武术文化精神的尚武精神和武德传统两个方面具体阐释了秦晋武魂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武术演武的形成与架构角度,将武术套路演武作为一种身体运动文化进行阐释与说明,并进一步构建武术套路生成与发展的文化原理.主要结论:武术套路是中国审美文化主导下的武术格斗思想与格斗技术的结晶体,是以人体攻防本能为基础升华形成的一种身体运动审美文化,是体现尚武距离美的艺术;在武术套路演武中,招法与劲道是演武文化的灵魂,“拳势”特点体现演武文化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