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播健康生活的体育精神是青奥会的价值基础,青奥会是树立南京城市新形象的展示平台,也是传播中国特色体育文化的发展机遇。在对南京青奥会筹办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南京青奥会的举办提出了建议:吸引众多人群参与是基础;传播健康体育精神是目标;展示良好城市形象是重点;弘扬优秀体育文化是机遇。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2014年青奥会促进南京文明城市建设的契合点及其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奥会促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青奥会与文明城市建设共成长;促进了青奥核心价值与文明城市核心价值的高度融合;青奥文化与教育计划提升南京城市文化等是青奥会与文明城市人文环境建设的契合点。建议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形成体育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文化理念,借助青奥会加强城市品牌营销推广和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注重体育文化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结合2014年南京青奥会对南京城市品牌营销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南京青奥会有利于提高南京城市国际影响力,增进国际化文化交流,提升南京城市文明,有利于拉动消费,促进南京城市经济发展;有利于南京城市现代化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南京城市的美誉度;有利于提升南京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增强其城市间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青奥会是通过体育教育青年,并为全世界青年提供一次感受奥运精神的一次盛会。本文通过对南京举办2014青奥会的优劣势进行分析,阐述了南京城市体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同时对南京城市体育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体育文化的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体育场馆功能转变的建设、体育产业化的建设。为南京举办好青奥会和实现南京城市体育的整体推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南京成功申办2014年青奥会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的历程,剖析评估委员会对申办城市的评估意见,阐述关于不在同一大洲连续举办的问题以及南京的对策.对南京青奥会的承办做出展望:理念提倡"绿色青奥",科学合理地加速南京城市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丰富创新"青年教育",为奥林匹克教育探索新的实施方式;努力打造"南京模式",为青奥会的承办树立新的标杆和榜样;目标瞄准"青年盛会",为世界青年相互了解提供机遇和广阔平台以及深入研究"青奥遗产",注重青奥精神遗产的整理和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14,(5):1-5
南京青奥会书写了青奥会史、奥运会史以及南京城市发展史,同时也构成了一种媒介奇观。南京青奥会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南京市民对青奥会的支持具有可信性,它不仅体现了完整的利益至上的原则,还展示出中国式纳税文化的特点,而举办大型赛事则是中国庙会文化的延续,非首都城市参与举办大型赛事是中国融入国际大家庭的标志。体育的仪式化本色无法更改,南京青奥会是中国式密集举办国际体育赛事运动的阶段性一站,并由此可以激励中国的体育观念的转型。南京青奥会在展示中国大国复兴的必然性的同时,还将体育学的原始意味重新确立,锦标主义内涵退出青奥会舞台之后,一种更为纯洁的奥运精神构成了南京青奥会的基本文化符号,其所催生的文化景观体现了南京青奥会所具有的超媒介事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4,(1):69-72
通过大型运动会传播城市文化、城市品牌,是竞技体育服务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2013年、2014年南京先后举办亚青会、青奥会,这使南京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城市推广机会,南京得以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的城市文化和建设成就。本论文从城市文化的保护与建设的角度出发,运用案例分析、文本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在青奥会前后南京城市文化的发掘和传播问题。研究认为南京应该借助青奥会的机会,在深入盘点南京现有城市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南京城市文化的主题,力争让"博爱之都"的品牌在国际上叫得更响。同时,南京青奥组委会应该将中国文化、南京元素和青奥精神结合起来,通过策划仪式性活动,精心组织青奥开幕式,设计城市旅游线路,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各种渠道传播南京文化,让南京和青奥共成长。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成功青奥"的多元性评价,包括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体系、多元评价标准;认为青奥会的核心评估是青奥会的教育价值,基础评估是青奥会的竞赛效应,常规评估是青奥会的其他效应。南京青奥会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包括:城市形象定位的挑战;规避以往重大赛事影响的挑战;如何突出青奥会教育功能的挑战。最后提出青奥会应该注意的问题:1)青奥会的核心内容是运动竞赛活动;2)青奥会的核心角色是青少年运动员;3)青奥会的承继目标是教育青少年;4)青奥会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2014年第2届南京青奥会是对南京城市整体旅游形象一次最广泛、最有效的宣传推广.南京青奥运会的临近,使得南京如何利用青奥运机遇发展城市体育旅游产业的问题变得迫在眉睫.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网络检索、专家访谈、比较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奥亚会举办城市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举办城市在奥亚会会前、会中和会后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策略及其经验,以期为青奥会城市南京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研究青奥会对南京市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以举办青奥会为契机,分析影响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几大要素,综合分析了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举办对南京事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从而促进南京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南京市体育服务行业的水平,促进体育服务行业的规范,全面提升南京市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实现南京市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奥林匹克教育的涵义及内容的探析,主要从5个方面探讨了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教育价值:南京青奥会促进青少年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接受、表达的价值;青奥会促进青少年研习健康生活方式的价值;南京青奥志愿者行动的教育价值;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人文教育的价值;南京青奥会对促进青少年感知中华及世界优秀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10年2月10日南京获得2014年青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举办青年奥运会为南京首次赢得了直接向国际社会证明自己城市身份的历史机遇。青奥会是雅克.罗格主张并最终得以设立的新型的青年人奥运会,它以沟通和理解为宗旨,反映了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在商业化进程中流失的原始的奥运宗旨的补救愿望。青奥会具有高度的理想主义理念,这种理念将为南京注入城市升华的元素。青奥会是典范性的国际性赛事,在此赛事及其相应的系列性文化活动的促进下,南京的城市定位应当更为明晰,而青奥会有望成为南京作为古都型城市定位的见证性仪式。青奥会不仅是一种体育赛事,更是一种国际理念的综合体,南京和奥运会的对话将会促使南京实现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京青奥会目标、理念及其教育影响分析,认为:(1)南京青奥会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和节俭办青奥原则贯穿办赛全过程,把南京市的众多体育资源与自然资源有效结合,让青少年真实享受阳光运动的乐趣;(2)南京青奥会增加了青少年感兴趣的比赛项目,有助于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能够展示年轻人的青春与活力,培养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体育课程;(3)南京青奥会使学校体育课程在设置上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合在一起,促进其在青少年之间的传播,有助于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张伟  陈建杰  徐昶楠 《体育科技》2014,(1):16-17,28
体育文化展示被国际奥委会称之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脸面和形象,是奥运会竞赛体系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南京青奥会体育文化展示工作面临的挑战入手,对南京青奥会体育文化展示在与传统重大赛事影响的区别、目标定位、服务受众、主办城市的人文变迁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梳理,对通过体育文化展示工作实现南京青奥会体育赛事与文化教育的完美融合进行研究,提出借鉴吸收世界重大体育赛事经验,·创新体育文化展示思路;丰富充实体育文化展示的内涵和外延,拓展体育文化展示内容;兼顾多元文化的融合并存,突出本土文脉精髓特色;广泛开展体育创意人才培训,带动体育文化展示团队发展等措施,藉以对提升创新南京青奥会体育文化展示水平,推动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调查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常州市、淮安市共计9所中初中生,调查了解江苏省初中生的体育价值观现状、初中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情况。调查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我省初中生的体育价值观和初中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情况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还存在不足和可提升的地方,如存在认知内容上的脱节现象和地区之间的差异现象,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南京青奥会对我省初中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推动初中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南京青奥会将于2014年举行,这对于提升南京的城市形象,弘扬中国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首届新加坡青奥会作为"开路先锋"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其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在此基础上,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南京资源优势,创新打造一个具有中国———南京风格的青奥会是本篇论文要研究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南京举办青奥会,理念是”卓越、友谊、尊重”,旨在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更好的为青少年服务,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青奥会的举办对青少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传播了奥林匹克的精神,青奥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体育青少年,在参与体育赛事的过程中,交流多样文化,尊重和理解他人,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