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旅游资源的密集区,构建都市体育圈,从而发展区域体育旅游,建立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是当前一大趋势。依托乌鲁木齐都市圈,构建乌鲁木齐都市体育圈,探讨了乌鲁木齐都市体育圈概念、内涵和意义,分析了构建乌鲁木齐都市体育圈的条件,从指导思想、空间布局、形象定位、发展模式、建设内容5个方面提出了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2.
西咸一体化都市体育圈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打破区域堡垒、实行区域空间一体化已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发展趋势.“都市体育圈”概念的提出是城市体育发展的新范式.研究立足西成两市在历史文化、区位优势、体育、旅游等内在联系与发展前景,提出了构建西咸一体化都市体育圈的观点.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逻辑分析法,进一步提出了构建西成一体化都市体育圈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依据都市圈增长核、都市旅游环状模式等理论,全面考虑城市发展规律、城市人口、文化、地域环境等影响因素,将西成一体化都市体育圈的空间结构分为四圈、两轴、多点向外辐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成一体化都市体育圈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3.
1 原有体育资源对都市体育圈发展及其空间布局的影响我们在进行城市体育圈布局时 ,学校和各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应作为城市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其成为城市体育发展的重要依托。我们不仅要根据需要建设新的体育场馆设施 ,还要考虑到对原有体育设施利用、改造和功能的扩大 ,从而提高体育圈内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2 都市体育圈发展及其空间布局的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对都市体育圈进行空间布局时 ,既要涉及城市体育的发展现状 ,还要有超前眼光和前瞻意识。体育圈的空间布局和调整应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变化。因此体育圈布局…  相似文献   

4.
都市体育圈:概念、类型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城市体育发展的新模式——都市体育圈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都市体育圈可按都市市民生活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分类;都市体育圈具有内聚性、圈层状、依存性、网络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空间一体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构建都市体育圈成为必然趋势。文章在分析都市体育圈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都市体育圈城市规划与体育生活的关系。研究发现:住宅小区是未来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小区内的体育设施建设和居民健身状况休戚相关。社区绿地建设是居民活动的中心,完善康体模式一体化是解决居民健身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乌鲁木齐都市体育圈构建的基本条件和总体构想进行研究,以期为探索新疆体育新的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构建鸟鲁木齐都市体育圈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新疆体育新的发展模式,以期为政府对策、项目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构建长三角都市休闲体育圈的战略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地区文化同源互补、经济一体化、行政协调机制正稳步推进,都市生活圈已初步形成,有利于长三角都市休闲体育圈建设.认为:应着力打造城市体闲景观体育群、环太湖休闲体育圈、滨海休闲体育带和山水生态休闲体育特色区.建议: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产业化运作机制,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提高影响力,借助体育节培育体闲体育意识,树立文化生态品牌提升内涵建设,错位整合资源增强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都市体育生活圈建设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从时间地理学角度研究市民体育生活行为的时空特征,构建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都市体育生活圈,为城市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都市体育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都市体育竞争力为研究对象,选取2002-2004年为时间跨度,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与体育产业3个维度对北京、上海和天津的体育竞争力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设计了都市体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三个都市的体育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体育竞争力基本呈上升态势,竞争格局基本稳定;都市与都市体育目标定位与竞争力之间呈现出作用与反作用关系:竞技体育与体育事业经费量相关性极强等。并提出了提升路径:发挥竞争优势,明确都市体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把握时代特点,提高都市政府的体育管理能力;优化发展环境,构筑都市体育的支撑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融合的城市体育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具有跨文化融合的特征,通过城市文化熏陶,体育文化更显跨文化融合精神。阐释城市体育文化,即人类各种体育元素在城市时空中汇集、融合、升华后的,被世人认同的,具备较高竞技艺术水准的人体动态肢体符号体系,以及物态符号的总和。跨文化融合的城市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势。中华民族体育需要经历城市文化提炼和升华,需要借助城市将地域体育文化拓展为全球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城市体育品牌的涵义,分析"运动天堂·舟山"城市体育品牌发展的现状与海岛城市发展状况。研究表明:"运动天堂·舟山"城市体育品牌的形成,加快了海岛渔村城市化进程,增加了海岛居民就业机会,有利于海岛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各种"流量"的交汇、融合,促进海岛城市的交流与发展,加快海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城市间竞争性差异;使具有海洋特色的体育文化和全民健身运动得到了发展。同时,也破坏了海岛绿化和海洋生态环境及加重海岛城市污染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调查访问、逻辑分析等方法,在阐述体育城市内涵的基础上,调查分析晋江市体育发展现状以及打造体育城市遇到的瓶颈,分别从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角度提出打造体育城市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SPSS与AMOS数理统计法,选取武汉"1+8"城市圈的高中体育教师为被试,编制适合本土化的《武汉城市圈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在检验该问卷适宜性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作为高中体育教师群体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2)武汉城市圈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以情绪衰竭维度检出率最为显著,"比较严重"程度高达66.6%;其次,低成就感维度检出率也较高,"比较严重"比例为60.2%、"非常严重"比例为32.5%;3)武汉城市圈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学历、课程性质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城市生态社区体育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人、社区、体育、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社区体育新理念。本文在探讨城市生态社区体育概念的框架下,提出了城市生态社区体育建设应该考虑物质体育环境、非物质体育环境和居民体育活动行为等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这样的观点,针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特点,提出了城市生态社区体育建设区别与传统社区体育的三性,即"社群性、地域性和共生性",阐述了城市生态社区体育的建设特点与内容,并提出了城市生态社区体育建设的模式与不同类型城市生态社区体育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及综合分析等方法,简述我国体育城市建设的概况,并分析其背后生成的历史逻辑。研究认为,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体育城市建设在竞技体育成绩获取、竞技体育赛事承办、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在体育产业、市民健身等方面存在着不足,这种现象的生成同我国体育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历史国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深深烙印着近代屈辱受滞、现代奋力赶超的印迹。相应地提出,我国体育城市建设取得成就及面临不足具有近代受滞与现代赶超的历史必然性,搞好我国体育城市建设,要做好体育惠及民生的市民健康促进工作和体育惠及城市繁荣的产业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上海体育赛事体系构建的本质是探索一条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之路,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全球体育城市建设。基于上海构建体育赛事体系战略的历史和现实因素,结合上海体育赛事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城市发展方向,以“布局合理、配置集约、协同联动、特色突出的体系化发展”为主线,提出2025年上海体育赛事体系构建的战略目标,同时,提出丰富体育赛事供给、优化体育赛事空间、统筹体育赛事时间、健全体育赛事组织体系等四大任务,以及体育赛事品牌认证、体育赛事服务体系建设、体育赛事评估体系建设、体育赛事创新发展、长三角体育赛事联动等五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论竞技运动与城市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运动中以竞技赛事为载体形成的文化活动,在现代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与城市不断融合,城市成为其社会存在的主要空间。竞技运动表演需要城市的文化基础、居民体育需求、城市基础设施、体育设施、组织管理等优良条件,竞技运动表演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的改善、城市文化的提升和城市形象的塑造。两者的融合能够促进相互的发展,展现竞技运动表演社会存在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论述了现代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现代体育设施建设受限于城市发展;现代体育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发展,并进一步提出了城市发展对现代体育设施建设数量、类型和功能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不断兴建的城市广场不仅成为了现代城市的地标与文化象征,而且成为了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公共空间。通过以城市广场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为着眼点,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建设提出有效的对策,使广场体育文化彰显着城市独特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