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数字化视角下太极拳健康促进的价值和困境,并提出实现路径:一是完善太极拳健康促进的数字化教学内容,为“云推广”奠基;二是搭建太极拳健康促进的数字化智库平台,实现太极拳文化知识“云沟通”;三是系统整理太极拳健康促进的数字化智库内容,推动共享太极拳文化“云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太极拳在太原市社区发展状况展开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社区太极拳在社区体育中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呈现参与人群呈老龄化比重大;群众缺乏专业指导、参与社区太极拳的积极性不高;场馆设施缺乏;练习项目单一、套路繁多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仝茂华 《体育世界》2009,(10):119-120
作者利用文献资料发、问卷调查法对焦作市社区太极拳活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太极拳现在已成为焦作市民的主要健身手段,并且焦作市也一直在为创造太极城而不懈努力,但其中也隐藏着不少问题。比如:普通市民对太极拳的认识不够;政府部门对太极拳社团组织的管理不力;政府对太极拳文化的营造缺乏必要的投入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政府应加大社区太极拳文化氛围的建设,加强政府机构对社区太极拳组织的管理等。以期为焦作市社区太极拳文化的建设提供参考,并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具有锻炼身体、养生等集于一身的优点,使其便成为了人们锻炼身体的"宠儿"。太极拳运动在社区居民那里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受广大社区人们的欢迎与热爱。文章通过对阜阳市颖东区部分社区太极拳开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阜阳市颖东区部分社区居民的太极拳开展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有力的意见和建议,为太极拳能够更好的在阜阳市颖东区的推广提供帮助。结果显示:阜阳市颖东区社区居民参与太极拳运动的男性少于女性,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影响着社区居民对于太极拳运动参与的热情;其次,阜阳市颖东区社区太极拳运动设施不够完善,即使有专门的太极拳运动场馆,社区管理委员会也存在缺乏管理方面的漏洞等。这些问题说明阜阳市颖东区在社区太极拳运动开展方面还有待更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禹  姜娟 《中华武术》2005,(10):40-43
本文研究的是太极拳的“健康文化”。我们认为太极拳运动的“健康”包含了“健身”“健心”“养生”三个层次。因此,我们对课题的把握,一是抓住“健康”,二是紧扣“文化”,三是建立“系统”。目前没有人以“健康文化”为研究的切人点,也没有人建立了“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我们的研究是奠基性的,它不仅可供有条件进行相当规模的科学测试做参考,而且它将同时给21世纪的太极拳运动带来有序的理性思考及对这份民族健康文化更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晋江市深沪镇社区太极拳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社区太极拳运动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着组织管理薄弱、参与结构单一、宣传力度不足等现实问题。当前,加强组织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场馆条件、建立激励和竞赛交流机制等途径是促进晋江深沪镇社区太极拳运动项目更好发展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实修体悟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进行研究。首先指出太极拳文化研究过程中的逻辑裂隙:“空中楼阁”式文化论述严重,“西方式”文化研究范式充斥,“为论而论”式研究心态泛滥;其次阐述太极拳文化主旨:“反动与弱用”是太极拳文化的鲜明特点,“和谐自然”赋予太极拳文化的核心命脉,“术道融合”彰显太极拳文化的最高要义。并据此衍出太极拳文化的当代价值:“反动与弱用”作为时代精神的灯塔,对我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处理国家关系、实现和平崛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谐自然”的文化命脉则是缓解当代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关系紧张的最佳良药;“术道融合”的最高要义给当代武术研究发展提供了别样路径,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社区体育锻炼活动开展得好坏是关系到全民健身的大事,为了促使徐州市社区太极拳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针对目前社区太极拳活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徐州市社区太极拳组织的管理模式正在形成之中,社区居民的活动站、活动点以小、中型为主,其组建包括基层政府协助和群众自发型两种;(2)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社区可以扶植和发展一部分正规民间体育组织,使其逐渐走向成熟;(3)城市社区太极拳活动应有多种类型;(4)多渠道、多样化地筹措体育场地设施。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村体育”,“新农村体育”离不开太极拳。太极拳固有的健身养生功能相对于目前广大农民来说如“雪中送炭”.研究指,出,太极拳运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驻农村,为促进新农村体育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学校体育功能、建立老年人太极拳活动中心、举办小型比赛和吸引社会资金等措施来发展农村太极拳运动是新农村体育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化符号圈理论的太极拳文化符号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体育科学》2012,32(12):85-92
为研究太极拳的文化符号及结构,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圈”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太极拳文化符号结构.研究认为,洛特曼“文化符号圈”理论适合用来解释太极拳文化符号结构;太极拳文化符号是身体感知为主的运行图式,具有“中心”和谐、“边缘”活跃、“界限”规范的特点,并组成特有的符号空间体系;太极拳文化符号圈具有不匀质性,肢体文本是主要的物质载体,在外体现为拳势和套路,在内蕴含有伦理与思维方式;太极拳文化符号具有体势性、表意性、隐喻性、整体性特点;太极拳文化符号结构决定了它“回到事物本身”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研究社区参与传统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实践与路径。传统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困境:社会结构变迁造成保护场域衰微,西方文化冲击导致保护环境式微,传承主体认知落后导致存续受阻。以太极拳为例,探讨社区参与传统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实践:政府主导作用下社区参与保护成为直接体现;社区参与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提出参与路径:在“国”中设计,明确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中的社区参与理念;在“社”中传承,确立社区在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中的核心地位;在“民”中发展,确保社区成员在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中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口令词和背景音乐在太极拳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背景音乐与口令词在太极拳课堂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包括:减轻教师任务;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加强动作记忆;使动作形象生动;让学生表现到位;增强文化感知;赋予师生自己人效应和暗示效应;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太极拳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对太极拳练习要点“松”、“静”、“柔”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不断快速发展,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太极拳、喜欢太极拳并开始习练太极拳,随之对太极拳的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太极拳的起源、历史演变、拳种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分析,并由此提出四点建设性意见:打造太极品牌;借助电视媒体,推动太极拳市场化发展;借助学校平台,营造太极拳气氛;建立系统的太极拳文化学科,从而为太极拳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继太极拳“模块学练法”学练模式在学校体育取得成功后(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一等奖),笔者将其引进社区体育,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该学练法打破了社区太极拳传统学练的框架,能较好地解决社区太极拳学练中学与练的问题,使学员学得快、记得牢、乐意练,学会后能长期坚持习练,能有效提高太极拳的学练效果。  相似文献   

15.
社区体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参与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因而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应适合老年人参与。同时由于社区内活动场地器械较为缺乏,因而要求社区体育中开展的活动项目对场地要求不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太极拳的特点及其价值,并探讨了太极拳在社区体育开展的优势,从而为太极拳在社区体育中广泛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是构建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使其丰硕的健康成果有条理、完整地展示出来。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因此,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应定义为“: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太极拳运动健身、运动健心和运动养生3个部分组成的具备了有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由公平正义的“道德价值”、人性的“规范体系”和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的“互动行为”方式构成的。太极拳运动由于受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观”的思想影响,要求人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保持宇宙、自然、人、物的和谐与统一,这个价值取向始终贯穿在太极拳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尝试从“天人合一”的视角来阐述太极拳的内涵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介绍向恺然的太极拳经历与太极拳著述,总结其太极拳理论的主要内容:对太极拳基本范畴的阐发和创见、构建简明的太极拳理论系统、阐释围绕太极拳技击功能的疑难问题、探讨太极拳传播与继承的一些问题。研究认为向恺然太极拳理论阐述具体、通俗,追求系统和简约,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严密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起源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邃的文化内涵是维系和推动太极拳运动可持续发展并风靡全球的内驱力,研究太极拳的文化内涵,首先要追溯它的起源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目前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尚无统一定论。大多武林同好都是根据唐豪先生的考证,倾向于“太极拳为陈王廷首创”一说;也有人提出了“太极拳为陈卜首创”这一观点,但并没系统论述。笔者查阅了大量史料,从目前有证可考的较流行于世的陈、杨、武、吴、孙等几大流派来分析,并从有据可查的几段历史文字记载中字斟句酌,逻辑推理,较为支持“太极拳为陈卜首创”一说。一、据陈鑫公记载,明洪武七年,陈卜首创太极拳,…  相似文献   

20.
杨黎明 《体育世界》2008,(12):41-42
采用历史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通过研究新发现的家谱史料,考证太极拳的起源与传播,提出“博爱千载寺太极拳”起源说。主要观点:(1)陈王庭与李岩、李仲三姑表兄弟依据“无极养生武功”和“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创编“太极养生功十三势拳”;(2)李仲、李岩和陈王廷均是太极拳的创始人,因政治原因,太极拳由陈王庭发扬光大,历代相传,“成为独特之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