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武术产生于中国社会,烙上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印迹。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尊重自然的生态文化、尊重武德的中道文化、倡导多元的平等文化;武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人文精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武术产生的深厚文化基础。武术人文精神是中华武术区别于其他传统项目的重要之处,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武术人文精神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武术根植于中华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同一性、普遍性;武术的基本属性是武术的技术性;中华武术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并成为中华文化当然的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特有的区别于其他组成部分的基本属性是其技术性而不是其他.武术技术是武术的根本.技击是武术技术的特点,中华武术与其他技击“意同形不同”,是技术差异,是不同技击项目存在并能传承的原因.离开中华武术的基本属性武术技术去空谈武术文化是空中楼阁,只有站在武术技术属性基础和中华武术在中华文化中的正确定位上研讨武术的文化属性才是其正确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6,(6):12-12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武术运动、促进全民健身,本刊将与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首届《中华武术》传统拳演武大会,会间将举办多种交流和评选活动。欢迎广大武术爱好者踊跃报名。《中华武术》杂志武迷俱乐部会员报名优惠。[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它是以体育为载体,承载着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武术的产业化就不可能脱离武术的文化意义,而仅谈武术运动的产业化。从武术文化的角度研究产业化,全方位分析现状,为武术文化的产业化寻找更多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中西文化冲突与武术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华武术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认为:中华武术因吸纳了西方先进的体育文化而提高了其观赏性、规范化和现代化程度;但中华武术不可完全模仿西方文化,应将武术“西化”转变为武术“化西”,既要保持传统,又要融会中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体系,实现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建。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审视中华武术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审视中华武术的文化底蕴,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武术文化形成的本源,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质对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审美上的"形神兼备",还是健身养生中的"内外兼修"、"形神合一",或者道德范畴的"崇尚武德"、"重义轻利"等,都体现了中华武术承栽着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是从我国古代军事技艺中衍生并发展起来的一支传统体育奇葩.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影响到世界的体育文化,并被世界人民所喜爱.所以,把中华武术仅仅理解为攻防搏击技术的集合,则会导致不少人认为中华武术仅仅是冷兵器技艺遗存或械斗技能的规范,而走上了形似而神失的异路.真正的中华武术不仅仅是腾、拿、躲、闪的攻防技术,还有依据中国传统哲学、医学原理,对拳法进行形而上的诠释和它依据哲学理念演绎创编出新的拳术.更重要的是中华武术是对格斗实践的升华,而武学文化是对中华武术的升华与浓缩.这是一个不同于现代体育运动理论基础的理论体系,只有掌握了解这一理论体系,才能真正认识、学习中华武术;才能真正理解、弘扬中华武术;才能真正推陈出新、发展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情操、促进友谊等功能,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因此,举办首届全国武术形象大赛,树立武术大使形象,势必在全世界范围内,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参与这项活动,为弘扬民族文化,开展全民健身推波助澜,并成为武术项目进入2008年奥运会的前奏曲。 一 首届全国武术形象大赛,成为武术发展史上新篇章 中华武术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但武术形象大赛的举办却是史无前例,为古老的传统体育注入了时代的气息,使这项有着深厚底蕴的群众运动,更加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无疑是武术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具有  相似文献   

10.
温冰 《武当》2013,(10):39-41
武当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华武术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风雨历程,武当武术在孕育、萌芽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粘附和涵摄,逐渐形成了以儒、道、释等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医学、兵法学、原始宗教学等文化内容为内核的,以艺、技、气、医等外部形态特征为武术外沿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性体育项目。特别是其“内功外拳”的武术理念和“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内功动养机制,在中华武林独树~帜。武当武术丰厚的文化底蕴,博大的社会空间,精深的思想内涵,在健康理念的时空,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广泛的影响着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与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载体,在它们的发展进程中,有其同源性。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诗歌中所蕴涵的鏖战豪情、尚武爱国等军事武术文化意境进行研究,旨在丰富中华武术文化,使中华武术真正成为重塑中华民族精神的工具,成为联系中外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儒、道、释三家对其有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道、释三家影响了中华武术的内在思想、外在表现形式以及传承方式,使得中华武术超越了技击术的范畴,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载体。  相似文献   

13.
武术进入奥运会与中西文化的对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小美 《体育科学》2005,25(7):59-6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演绎等方法,通过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差异的比较、武术与奥林匹克文化价值终极追求及其相互适应的分析,指出:中华武术与奥运结合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具有更高审美要求、技击要求和内在修养要求的武术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接受和认可,同时,丰富和完善奥林匹克文化内涵。以竞技武术入奥为平台,推动我国文化走向世界,以此带动其他领域的文化跨越国界,在异国他乡寻找另一种诠释的机会。建议政府在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起主导作用,以唤起社会和民众对其的关注和认同。以中华武术为前导,带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毋庸置疑。然而,对于"武"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的定位一直不够准确。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辩证唯物历史观指导下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社会经济形态、教育、文字,以及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进行研究。研究结论:武术起源于中华古代先民的生存斗争,华夏部族间战争与民族融合铸就了中华民族。"武"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从这一全新视角论证武术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为我们重新认识武术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功夫电影市场的崛起,人们对于武术的关注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这项中华传统格斗技术感兴趣.但是大多数人对于武术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于武术套路演进和武术传统文化的关系知之甚少.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武术套路演进历程和武术文化的发展特点,并对武术套路和武术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具体又生动的体现。反之,中华武术对传统文化又有深刻的影响,它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心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武术科学研究的意义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武术的科研工作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在武术科研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住武术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武术的技击特点、武术的传统健身特点.武术工作者在武术的科研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来的生存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而武术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今天,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并阐述中华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阐述了与中华武术有密切关系的儒、道、释以及阴阳五行四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与发展的意义。这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世界,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各国民族复兴和繁荣的重要源泉,成为各国之间展开竞争的引擎.堪称为“国粹”的中华武术,一度被国外媒体评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有影响力形象符号之一.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全球化所带来的洗礼和冲击,武术文化价值愈显重要.为此本研究试图在深刻认识软实力的含义和特征基础上,阐述中华武术软实力的表现形式,剖析中华武术在发挥其自身软实力价值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中华武术软实力提升的发展可能路径进行前瞻分析.以期使武术文化价值更加凸显其影响力和认同力,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