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分析网球击球的法则,认为网球发力击球的先决条件是正确合理的身体姿势和击球技术;合理控制球的技法,则必须合理选择击球位置、击球时机和击球点;有利于打回头球的技法是保持身体平衡、控制中场和及时转入新的击球动作。  相似文献   

2.
通常,我们知道合理的回击包括几个环节:判断来球——移动步伐——引拍、挥臂击球——动作还原。在这几个环节当中,较为难的就是判断来球和挥臂击球。每个打球的人在击球失误后,常常会去思考击球失误的原因。在实际训练和比赛中,到具体分析时,除了要正确判断来球的旋转、落点、弧线外,作为击球应当从击球时间、击球部位、用力方向这三个方面去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世界优秀网球选手击球时的观察和分析,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头和非持拍手臂在网球击球时起到了维持身体平衡、保持良好的体轴、增大击球力量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击球的稳健性和威胁性。  相似文献   

4.
李晓东 《乒乓世界》2010,(2):114-117
五个击球环节按顺序为:判断、位置、时间、距离和调节,它们将贯穿于击球动作的始终,对击球动作的协调性、合理性、准确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每名运动员的握板、习惯、手型、感觉不同,故对他们的击球动作不宜过于苛刻和要求千篇一律,只要他的击球符合原理、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特点即可。对击球动作我的理解是:运动协调、身前击球,能够发力、调节、放松、还原、连续,有速度、力度、旋转、准确的保证,就算是好动作。  相似文献   

5.
1. 软式排球技术动作结构 与六人制排球技术一样,软式排球技术动作的种类很多,且形式多样。按照技术动作结构的内容、目的、任务可将其划分为准备技术动作和击球技术动作。准备技术动作是击球技术动作的前提和基础。 软式排球的准备技术动作是为击球动作提供条件和作好准备。它包括准备姿势、判断和移动,判断是落实击球目的性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意识性的表现。准备技术动作也称无球技术。 软式排球的击球技术动作是排球技术中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运动技术,它包括击球点、击球部位、击球手型和击球用力四个技术环…  相似文献   

6.
一、感知过程的心理品质 排球运动以各种型式的击球为核心,并以球来实现直接对抗的。击球的高度、角度、力量、球的飞行路线及落点构成了击球的种类和特点。为了实现运动击球技术动作的目的或实现某种战术行动意图,任何一种击球过程(除发球外),都有众多环节同时或连续的做成。直接参与和调节控制击球动作的心理机能有视觉、听觉、平衡觉、触觉、肌肉运动觉等。  相似文献   

7.
网球运动中,对战双方的动作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着,在我们移动击球的同时,对手也同样在做出回防和站位的选择。因此,击球的准确度和效果将对对手产生很火的影响。 击球之后,我们要留意观察对手的站位和回球选择。接下来,轮到我们根据对手的回球情况来选择站位和击球。  相似文献   

8.
锻炼反手,提高网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球运动,大多数情况下是单手, 单侧的非对称性的身体运动。 当然也有球员使用双手握拍击球的方式,特别是在两侧击球时都用双手方式,但毕竟那还是极少数的。况且,大量的击球、发球还都是要用单手进行的。因此,网球选手通常都很注意加强击球一侧手臂的力量和速度,比如我们常常见到运动员用右手挥动加重的拍子来练习挥拍动作,以便提高击球的速度和力量。由于这种原因,网球选手典型的体形往往是一侧的肌肉强,而另一侧的肌肉相对较弱──仅从体形上看,这种训练已经违背了一般意义上的锻炼目的。实际上,只注意提高击球一侧手臂、手腕…  相似文献   

9.
ellie 《体育博览》2010,(9):38-41
网球移动的复杂程度不亚于网球的击球技术。大多数时候,教练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生快速启动,却忽略了制动问题。大范围跑动击球后,上身和下肢如何停下来,是在为回位和下次击球作准备,也是提高整体移动速度的一环。我们会提供一些训练方法帮助业余选手在击球完成后提高回位速度。  相似文献   

10.
乒乓球比赛的数学模拟竞技诊断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通过战术行为、击球位置、击球方向和击球技术4个转移概率矩阵模型和竞技效率值,对高水平乒乓球比赛进行模拟诊断。结果表明:相持和进攻是影响乒乓球比赛获胜概率的两个最重要的战术行为;运动员在侧身住的直接击球效果要好于正手位和反手位;击球方向从“本方反手长球到对方反手长球”的竞技效率值最大;弧圈球技术在乒乓球比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横拍运动员。  相似文献   

11.
韦晴光 《乒乓世界》2008,(5):114-121
击球前,先注意观察对方击球时的击球点和击球动作,并且要事先调整好自己的准备姿势。  相似文献   

12.
软式排球的运动特性和教学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软式排球有自己的运动特点,对于击球的动作必须有不同的要求,笔者结合近一学年来的软排教学体会,谈谈软排的运动特性和教学要点,供大家参考。   一、垫球要点:插臂要及时,击球部位要平紧,击球力量协调   软式排球由于球轻,垫球的手型和用力稍不正确,球便会失去控制。所以在垫球过程中,必须按动作要领去做,两臂必须伸直内夹形成经较平紧的垫击平面,击球时要蹬腿、提腰、挺肘、压腕的全身协调用力击球,这样才能控制好球的高度和弧度,提高垫球的稳定性。   垫球是一项防守技术,主要用于接发球和接扣球。发球和扣球速…  相似文献   

13.
张凡  姚远 《乒乓世界》2008,(2):118-120
击球的五个环节:判断、击球位置、击球时间、击球距离和调节球。这个内容我的师傅岑淮光以前讲过,《乒乓世界》也发表过,但这么多年我还是有一些新的体会。我和他讲的题目一样,但讲的东西不完全一样。这是一些打乒乓球的基础性道理,希望能够对选手潜力开发、加强理论知识有所帮助。我希望大家不要完全凭感性打球,而是用“理”来打球。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实战中总会强调使用进攻型套路,毕竟进攻的威胁大。容易创造出绝佳的得分机会。但在实际运用战术的过程中,进攻只是总体思路。真正的击球手段要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此外,即便我们可以抢先进攻,但并不意味着能占据绝对主动。实战与训练总会存在差距:击球位置、击球质量、击球方式上存在不足。在实战中。我们在非正常状态下击球的比率很高,对于多数来球都需要在技术动作上不断调节。并且在击球的瞬间还要盯住对方的动向。在回球落点和旋转上灵活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2-103
我们常说,击球时要注重身体重心的调节,要有重心交换,要依靠腰部的转动来发力.尤其是在正手进攻的过程中,要先将重心放在右腿上,击球时要转腰,将重心转移到左腿上,这是正手进攻的基本动作。然而在比赛中,来球的落点是随时变化的,击球者几乎都是在跑动中击球,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完成最“标准”的击球动作,此时就要靠运动员自身的调节,通过调整身体重心和击球动作,尽量合理地回球,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排球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的三维高速录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运用三维高速摄影方法对男子排球运动员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进行了三维的运动学分析,目的在于揭示击球过程中身体各环节的运动特征,结果分析表明,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是以躯干的转体、收腹及伸肩动作用力带动肩、肘、腕、手依次用力成鞭打动作击球的三维运动,躯干转体动作的角速度大于收腹动作角速度,转体动作在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深泽  樊人图 《网球天地》2010,(3):112-113
不同的击球方式,可以让球产生不同的速度.旋转和落点,从而造成对手击球节奏的变化,增加其回球的难度。Peter专门设计了一系列练习.让大家体验不同的击球节奏。  相似文献   

18.
如果提出一个问题——你对自己的正手击球满意吗?恐怕回答“NO”的人比回答“YES”的人要多得多。的确,正手击球毕竟是网球比赛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一种技术。哪怕是击球技术水平已经很不错的人,也仍然希望自己的正手击球技术进一步提高。磨练自己的正手击球,是每个网球爱好者永远的追求,那么让我们从职业高手那里“窃取”一点击球的秘诀占为己有吧。 只要意识到这一点,你的击球失误就会惊人地减少 看看下面的这些照片,虽然都是大师级的技术,可是动作出奇的简单。然而这么简单的动作却蕴涵着击好球的奥妙。当你正手击球总是击不好或者感到动作变得十分僵硬时,最好的方法是回到基本技术,从最基础的击球要点上着手解决。这里刊载的职业高手们的连续动作照片,揭示着正手击球最基本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以2000~2001年“步步高杯”全国排球甲级联赛第4轮8个参赛队为统计对象,以中南大学南方排球队4名主力队员为实验对象,将脚击球技术运用到排素比赛中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脚击球技术在比赛中有较大的潜力可挖,当球飞行距离较短和起远距离低位球时脚击球成功率高于手击球。  相似文献   

20.
反手直接拉下旋是非常重要的进攻技术。在弧圈球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反手拉球的技术有了很大变化。从前,我们通过反手拉下旋的方式直接上手,目的只是为了能抓住先机,然后在相持阶段找到得分的机会,而反手拉球几乎都是高吊弧圈为主,重在“稳”、“准”。如今反手拉球与正手拉球具有同样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不但要保证进攻的稳定性,还要努力提高击球的威胁性,即使在击球点较晚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击球的旋转、速度和力量。对业余爱好者来说,我们没有必要按照国家队选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初学阶段,一定要先掌握摩擦、发力的方法,保证击球的稳定性,然后再进一步提高击球的质量。我们在学习反手快撕的时候,已经基本掌握了摩擦和制造弧线的技巧。在反手拉下旋球时,击球原理与反手快撕基本相同,只需要在发力方向和击球部位上进行调整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