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世锦赛可以看出,中国运动员身体自然条件处于劣势,技术发展不全面、整体战术变化少,拼搏精神表现不充分,结果必然导致失利.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男子跳远前8名运动员竞技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奥运会男子跳远前8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3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出场次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26岁是男子跳远运动员展示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及格赛竞技表现能力平均值为96.3%,决赛竞技能力表现平均值为97.54%.在第4跳和第6跳时,出现最佳成绩的各占决赛总人数的37.5%,也是出现最佳成绩人数最多的两个跳次,第4跳是男子跳远决赛跳出最佳成绩的最好跳次,最佳出场次序为第4-8,运动员的心理定向对比赛结果影响很大,事关成绩优劣.  相似文献   

3.
期待中国花样游泳实现更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颖莉 《游泳》2004,(6):16-17
第二十八届奥运会的圣火早已熄灭,赛场上的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令人振奋不已,奥运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更让人难以忘怀。 雅典是一个充满着神奇色彩的国家,希腊神话与雅典娜的传说使这一届奥运会更充满了种种玄机和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奥运会我国女运动员获奖情况为分析切入点,从社会制度与举国体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传统文化与性别平等、运动队管理与科学训练、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与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体育商业化、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与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世界女子体育的蓬勃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此现象的社会学因素.提出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保障女运动员的基本权益、加强对女子竞技体育的宣传、进行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健全人奥运会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残疾人运动员在奥运会展示自己,不仅丰富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内涵,而且促进了人们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理解和帮助。残疾人运动员使用高科技装备和器械对奥运会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理统计、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国自1984年以来参加的历届夏季奥运会所取得金牌的数量及项目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子获得的金牌数多于男子,混合的金牌数呈减少的发展趋势;对历届夏季奥运会获得金牌项目数量进行分析,个人项目获得金牌不断取得进步,集体性球类项目有待加强;中国参赛运动员获金牌数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从第27届夏季奥运会后中国获金牌数在各参赛国中排名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伦敦奥运周期连续3届世锦赛女子跳马决赛选手的分析,认为伦敦奥运会跳马比赛呈现以下主要特点:北京奥运会后世界女子跳马动作难度显著下降,平均下降约0.4分;预计至伦敦奥运会将呈缓慢回升态势,且提升空间较大。运动员选用的动作主要集中在"尤尔琴科"和"踺子180o"等两个组别,动作难度的提高主要是增加转体度数和改变身体姿势;而像男子跳马一样,开拓多周空翻动作是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逐渐增加动作难度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我国应从培养高水平教练员和运动员入手,重视跳马的科学训练,以尽快提高我国女队跳马水平和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8.
时晓莉 《新体育》2013,(9):39-39
跳水一直是中国体育的强项,国家队里人才济济。山东籍男子跳水运动员王峰作为跳水项目的佼佼者,也曾用辛勤的汗水和忘我的拼搏精神书写过许多辉煌的片段。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运会游泳获奖运动员参赛战术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析奥运会优秀游泳运动员参赛战术特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与电视录相观察.主要结果与结论: "争道"和"争权"和战术是奖牌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游泳预、半决赛中较广泛采用的战术;"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战术是北京奥运会游泳决赛中,金牌运动员采用的两种行之有效的典型战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参加近7届奥运会各运动项目的获奖情况分析,得出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不足。因此,探讨如何根据运动员的培养方式,造就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我国在竞技体育舞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为促进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几方面不容缺失:①走"教体结合教育先导"的培养模式;②注重高水平运动员与基层运动队员之间的经验交流;③国家对体育事业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