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优秀男排队比赛中得失分与胜负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B.E.P评价法,将我国优秀男排队比赛中的发球、扣球、拦网等技术,与世界男排强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我国优秀男排队除拦网外,在发球、扣球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提示我国男排队员的基本技术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以第六届大运会男排甲组前四名代表队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对现场统计所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运会男排甲组比赛的得分顺序依次为扣球得分、靠对方失误得分、拦网得分和发球得分,初步揭示出大学生排球比赛得失分的规律,并据此提出改造的对策和建议,为大学生男排的技术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国男排的拦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男排何以夺得1984—1986年“三连冠”?排坛人士众说纷纭。扣球和拦网是一对主要矛盾,美国队除了有自己独特的“摆动进攻法”以外,其优势在拦网—道格拉斯·彼尔认为“这一技术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美国男排的强点”。从表面上看,美国男排的拦网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战术简单,基本上总是由两名或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北京奥运会男排比赛12支男排队伍144名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排年龄结构偏轻;身高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体重和克托莱指数与世界强队差距大;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第十二届男排世界杯得分最多的球员在比赛中发球、接发球、拦网、扣球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本届男排世界杯得分最多队员的各种基本情况;(2)跳发大力球是得分最多队员的主要发球方式;(3)绝大部分接应二传放下接发球任务,且大部分是本队的得分最多队员。本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希望能为以后得分最多的男排队员的选材、发球,扣球及拦网技术的训练、比赛过程中各种技术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排球运动员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当今排球运动重要标志是运动员身材高大、弹跳好、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全面,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网上争夺日益加剧。为了更好地挖掘进攻的潜力,突破强有力的拦网,不仅从前排的激烈争夺,而且发展到后排纵深的对抗,从而大大地加强进攻的力量,极大地丰富了进攻战术。美国男排为何能夺取“四连冠”,除了独特的“摆动进攻法”和与众不同的接发球站位法外,还与美国队拦网占优势是有密切相关的。道格拉斯·比尔认为:“这一技术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美国男排的强点”。1988年奥运会美国男排与苏联队争夺金牌的比赛再次证实这一点,美国队拦网得分大大地超过苏联队,据前三局统计数据表明,美国队依靠拦网就得一局球左右。拦网这项技术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冠到1986年成为世界女排坛第一支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男排在拦网高度和技巧方面发展很快,比赛中经常出现运动员用拦网动作将对方的大力扣球或吊球直接拦了回去。这种拦回去的球速度快,路线短,突然性大,拦死率高。使拦网的得分数急剧上升。以一九七五年第三届全运会男排前八名决赛与一九七九年第四届全运会男排前十三名决赛相比较,后者拦得次数比前者增加了一倍。在第四届全运会男排决赛中,拦发球的次数很多。据统计,在十场比赛中,发球被对方拦网的共有24次,平均每场互拦发球2.4次,最多的达8次,其中拦死6  相似文献   

8.
现代排球比赛中网上精彩激烈的争夺战就是在扣球与拦网中展开的。本研究对2012-2013年中国排球联赛福建赛区的7场29局比赛拦网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比8支球队在拦网技术方面的数据,分析我国男子排球甲级队伍的拦网技术的现状,从中找出福建师范大学男排拦网技术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排球比赛中,网上争夺十分激烈。拦网技术已被各队所重视,现在又出现了拦发球技术,而且拦发球的次数不断增多。拿第四届全运会男排决赛为例,在十场比赛中,发球被对方拦网的共有24次,平均每场互拦发球2.4次,最多在一场比赛中高达8次,其中拦死6次占75%。如何对付拦发球?谈一点肤浅看法。现在具有威胁力的发球:一是速度快,变化大而飞行弧度低的飘球;二是弧  相似文献   

10.
世界男排技战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8年世界男排邀请赛的现场观测和技术数据分析,分析论证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男排技战术特点和打法,着重对发球、扣球、拦网和扑救(防守)等技术作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世界男排联赛、 2 0 0 0年奥运会男排预选赛、亚洲男排锦标赛等世界大赛的分析研究 ,比较得出中国男排与民办一流强队之间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基本技战术方面无法与欧美强队相抗衡 ,且没有形成自身特长与风格。因此 ,提高基本技术 ,在力量和速度上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提高基本战术 ,在战术打法上发挥快活多变的亚洲风格。全面提高、攻守兼备 ,形成自身特长 ,就成为缩小我国男排与世界一流水平差距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中俄女排赛中国队失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观看实况与录像,采用对比的方法对200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俄交锋中国女排失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一攻稳定性比2001年大奖赛差,拦网存在明显不足,发球与强攻没有威胁,快速多变受阻,面对高大队员的进攻与拦网无计可施,战术运用不当。建议中国女排抓身体训练的同时,提高扣球技巧,加强集体拦防,渗透“后排快攻”战术。  相似文献   

13.
对新一届中国女排技术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观察、专家访谈和比较分析法,对新一届中国女排在2005年度宁波市北仑主场三项高水平国际赛事中的技术统计数据,与FIVB公布的28届雅典奥运会女排比赛的技术排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扣球技术老将状态稳定,新队员表现突出;拦网技术整体差距明显,已成为制约中国女排进步的一大问题;发球技术达到了世界较高水平;一传技术表现比较稳定;二传进攻组织流畅;防守能力新老队员水平不平衡。  相似文献   

14.
自201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获得第5名起,日本女排显现出强势崛起之势,而中国女排则每况愈下,多次比赛战绩不佳,亚洲霸主地位不复存在。通过对2队比较,探索日本女排逐渐上升的原因和中国女排战绩不佳的根本。通过运用录像统计法、数据对比分析法对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冠军日本队与第3名中国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日本队在发球、接发球、扣球方面都优于中国队,进攻节奏上明显快于中国队。  相似文献   

15.
广西少年男排甲组 1991年获全国少年排球赛身体素质总分第一 ,比赛第三名、二人入选国家少年队 ,总结运动员初期训练经验 ,得出结论、早期全面身体训练、突出基本动作正确性 ,是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女排在2010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上的11场比赛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认为:①中国女排的发球、接发球和防守都存在问题。②中国女排在进攻方面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进攻结构不合理、个人和集体战术应用过于单一。③中国女排今后在调整队伍、配备场阵容和训练时,应充分考虑影响进攻能力的3个主要因素:保证进攻点的多样化;合理分配每个进攻点的进攻比重;提高每个进攻点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上海女排参加全国排球联赛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立明 《体育科研》2011,32(5):76-78
通过对2006-2007和2007-2008年全国女子排球联赛以技术统计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上海女排这两个年度在比赛过程中技战术上的变化情况,寻找与其他强队的差距,从而探讨上海女排比赛时的各种技战术因素,并为上海女排今后的技战术发展提供训练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质量与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中国女排在1999年世纪杯和2000年奥运会与世界列强26局的比赛录像进行有关数据统计,从中比较与对手的差距,并将有关数据与相应的得分情况进行回分析,找出中国女排在比赛中连续失分的原因及规律,旨在揭示其在抓机遇发展自身特长上的不足,以供新组建的中国女排参考。  相似文献   

19.
第9届世界杯女排前六强队网上实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健辉 《体育与科学》2004,25(4):56-58,62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第9届世界杯女排比赛中国队与前六强队比赛技术统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主要是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心理素质稳定、失误少的结果。但是,中国女排网上实力与世界强队相比没有绝对优势。提示现代世界女排比赛朝着女子排球男子化和“速度排球”的方向发展。指出中国女排应进一步加强接发球的训练,以保证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运用,对拦网的判断和移动的速度进一步加强训练,不断提高拦网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烨 《体育科研》2016,(6):93-96
通过比赛现场统计法、比赛录像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上海男排在2013—2014年的全国男排联赛上22场比赛和2014—2015年全国男排联赛上的24场比赛进行技战术的统计分析,找出上海男排在近两届联赛赛中技战术上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策略,为上海男排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备战2015—2016年全国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