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合作学习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动态因素的互动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标准,共同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结论:体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促进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等。  相似文献   

2.
闫增印 《体育世界》2014,(10):69-70
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可以看出国家对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在澳门高校武术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大学生情意总体表现上,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体育价值观与态度、自信心、沟通能力、行为习惯、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力六个分纬度上合作学习教学组均优于传统体育教学组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价值观与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目的,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体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策略,在我国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深化对体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尚须解决体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概念体系、目标体系、运作机制、师生的行为及特点等几个方面的理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理论的研究方法、实证实验的研究方法、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建立模型的研究方法,以便更好的发挥出体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最大功效,促进学生的身心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学生现状的分析,以高职田径技术教学作为实验内容,以促进高职院校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目的。通过实验从理论上证明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的可行性和其优势所在;证明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和心理健康的改善,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改善和学习兴趣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望改变目前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淘汰的尴尬景况,促进教学改革,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杨汉春 《体育世界》2009,(3):102-104
主动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它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对大一女生进行了一学年的主动性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自觉性、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等方面,实验班都优于对照班。因此,采用主动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好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以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是一种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验表明。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运动教育、战术游戏和合作学习是体育教学中很有价值的教学模式.定向学习则是连接运动教育、战术游戏和合作学习的理论框架.3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都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认为体育教师应该成为体育学习的促进者,强调体育学习要取得身体的、社会的和认知等的综合成果,并且这些成果是通过作出决定、社会互动、运动认知等方式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调查、对比和实验等研究方法,对体操普修课"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两轮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基本要求,它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的束缚,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对提高学生关系、学习兴趣、动作技术水平及学生的自身能力等方面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体操普修课教学较理想的教学模式,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探究——合作”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课题选择,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或课余体育训练中进行主动探索、合作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课程重点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和共同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以教师传授为中心,提出以学生的交往与合作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此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