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同光 《收藏》2015,(5):82-87
1987年4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发行新版人民币的命令》。从1987年4月27日起,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发行采用了一次公布,分次发行的办法。第四套人民币主币有1980年100元、50元,1990年100元、50元,1980年10元、5元、2元、  相似文献   

2.
卢伯雄 《收藏》2015,(1):74
笔者对第四套人民币各券种进行了研究,尤其对1996年版1元券(简称961)情有独钟,认为它潜藏着收藏优势和升值空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第四套人民币收藏的发力品种。独一无二的设计方式在第四套人民币中,"961"1元券(见图)是唯一沿用了第三套水印纸的券种,并以满版五星为钞票的水印,这种独  相似文献   

3.
卢伯雄 《集邮博览》2010,(10):90-91
1987年4月27日起,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共九种面额,14种版别,其中80版50元是第四套人民币中在发行日首先投放市场的,及时满足了流通领域第三套人民币中无大额货币的需求。随着纸币防伪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80版50元流通5年之后,于1992年8月20日发行了改版后的90版50元,90版50元增加了安全线,并采用了无色荧光油墨印制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陈桥 《收藏》2020,(5):122-124
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计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第三套人民币自开始发行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历时38年,是五套人民币纸钞中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在第三套人民币中有一个独特现象,就是其中的1角券在短短的3年内曾进行过两次大的改版,而形成了三种明显不同的版别(以色彩和主图内容为区别),即1960年"枣红"1角券(图1)、1962年"背绿"1角券(图2)、1962年"棕色"1角券(图3)。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票券在短时间内进行两次改版呢?本文结合相关史料和时代背景,对此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第三套人民币是1962年4月15日开始陆续发行的。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财政金融状况开始好转,为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方便群众使用,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设计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等13种版  相似文献   

6.
周金科 《收藏》2012,(7):100-101
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至1962年4月20日止,共有主币和辅币11种面额,13种版别。主币券以元为单位,有5种面额(1元、2元、3元、5元、10元);辅币券以角、分为单位,角券有3种面额(1角、2角、5角),分券有3种面额(1分、2分、5分);除1元和5元券有双版别(另版分别为五六版1元券、五六版5元券),其余均为单一版别。13种  相似文献   

7.
陈婧莎 《收藏》2012,(4):100-101
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至1962年4月20日止,共有主币和辅币11种面额,13种版别。主币券以元为单位,有5种面额(1元、2元、3元、5元、10元);辅币券以角、分为单位,角券有3种面额(1角、2角、5角),分券有3种面额(1分、2分、5分);除1元和5元券有双版别(另版分别为五六版1元...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流通硬币共铸造发行了4套,第一套是从1955年开始铸造的硬分币。1980年开始铸造第二套流通硬币,即人们常说的"长城系列流通硬币"(见图)。1991年开始铸造第三套人民币硬币"牡丹币";1999年开始铸造第四套人民币硬币"菊花币"。长城币的由来197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指示沈阳造币厂设计试铸长城流通币。同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长城币投产发行,并由上海造币厂开始生产。长城硬币包括壹圆、伍角、贰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银行从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全套按面额分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按材质分:9种面额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按印刷版别区分:2元、50元、100元面额有1980版、1990版两种;1元面额则有1980、1990、1996版三种。  相似文献   

10.
瑛子 《中国集邮》2001,(2):38-38
随着中国钱币发行史上第一枚塑料纪念钞的问世,人民币的发行品种进一步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至目前为止,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发行了5套纪念人民币、建国50周年纪念钞、迎接新世纪塑料纪念钞、以及第二套人民币纸分币、第四套人民币四联体、第四套人民币八联体、第四套人民币三十五联体、第四套人民币10元四联体、第四套人民币50元四联体、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竖三联体和建国50周年纪念钞竖三联体等款式和内容多种多样的联体钞。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20,(6)
正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行了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领域的纸币有第一至第三套人民币所有面额的纸币,第四套人民币中除了1980年版的1角、5角两种面额纸币继续使用外,其余各个年号版的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2角七种面额纸币,退出流通停止使用。对于已退出流通领域的人民币来说,每一套纸币中都有自己的"币王"。所谓"币王",通常是把升值最快、涨幅最大、市场价值最高的券别叫作"币王",它在定位上无论是从发行数量、存世数量、印制技术,还是从其本身包含的内容与含义上看,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些备受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11月18日在全国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中的5元纸币和5角硬币。新版5元纸币的主色调为紫色,券幅长135毫米,宽63毫米。正面图案是毛泽东头像;币的背面,可见泰山主图中的南天门、云海日  相似文献   

13.
周金科 《收藏》2013,(11):87-89
1948年12月1日至1953年12月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简称一套币),计62种票券。其中1万元券4种、5万元券2种分别于1955年4月1日停用,随后5月10日另56种券别也全部停用,一套币从此退出流通领域。这套币诞生在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4.
沈飞  徐世昌 《收藏》2008,(2):122-123
1938年3月20日,在山西省五台县石嘴村正式成立了晋察冀边区银行,经理关学文,副经理胡作宾。边区银行开始营业后,发行了自己设计印刷的壹元券(图1)和伍元券,接着又发行了壹角券、贰角券、伍角券(图2)。晋察冀边区银行的第一版纸币,角券采用竖式,背面有经理关学文、副经理胡作宾的中文签名;元券采用横式,背而有经理关学文、副绎理胡作宾的英文签名。  相似文献   

15.
廉文煜 《收藏》2014,(3):71-73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0年开始设计,送审稿报党中央、国务院审批,经修改后于1953年开始印制。1955年2月16日政协常务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发行新版人民币的决定,国务院随即发布《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的人民币命令》,第二套人民币在全国正式开始发行。  相似文献   

16.
周金科 《收藏》2013,(6):87-89
1948年12月1日至1953年12月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简称一套币),计62种票券。其中1万元券4种、5万元券2种分别于1955年4月1日停用,随后5月10日另56种券别也全部停用,一套币从此退出流通领域。这套币诞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和建国初期,对加速全国解放,统一币制,恢复国民经济,促进城乡物资交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耕地1000元特殊券。这张特殊的耕地1000元券纸币,是"华北财政经济办事处"上任董必武同志委托东北局代印的。本文对这张特殊券的表现与不同及发行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周金科 《收藏》2015,(7):68-69
中国人民银行于1955年3月1日发行(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壹分、贰分、伍分纸辅币,联称8分券。票券上三罗马冠字后有7位阿拉伯数字号码(简称冠字号码、冠号),用以表示该券印制批次与编号。1957年12月1日,人民银行铸行首套1分、2分、5分流通金属币(即55年版铝制硬分币),后连续多年大量发行,广泛流  相似文献   

19.
霍秉诚 《收藏》2008,(7):112-114
边币的发行情况 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37年9月成立,同年10月1口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政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1941年2月18日边币正式投放市场。1941年至1943年发行有壹角、贰角、伍元、拾元、伍拾元、壹百元、贰百元、伍百元、壹仟元、伍仟元等10种面值的票券。从1941年2月至1944年共发行边币342.321万元。所发行的纸币,1941年版有4种面值,6种版制。壹角券票幅75×39毫米,正面深棕色,  相似文献   

20.
赖晨 《收藏》2016,(5):98-99
自人民币发行以来,其面额系列中,唯独于1953年3月在苏联帮助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时发行过3元券(见图),它只出现了一次。那么,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细节呢?发行背景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已经逐渐恢复和基本稳定,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央政府决定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经过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后,中国人民银行聘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式廊、罗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