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体质测试态度的现状调查与网络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态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们对参加体质测试态度比较消极,其主要原因是体质测试的方法存在一定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便捷的体质评价与信息反馈系统指导其参加健身活动。此研究以网络为平台,构建了大学生网上体质评价系统,并对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提供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家都知道,由于每一个地方的师资配备、学生态度、场地器材、测试时间、数据等情况不同,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许多矛盾,并且最终影响着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和测试工作。因此,作为实践者必须尽力加以科学解决。一、教学计划内容与体质测试项目的矛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规定利用课余时间测试,那么这些项目的测试到底要在正常体育课中练习吗?需要列入教学计划中吗?  相似文献   

3.
针对各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趋势明显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和校本实践运用等方法进行探究。探究其产生根源是:以往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评价目的集中倾向于一次性的测试成绩就确定学生本学年在校期间的体质健康状况。通过新课程改革,明确体育课程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和功能性,确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校本评价特征、评价类型、评价内容与方法。让形成性评价更加清晰化,具体化,为高专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关技术参考,以实现"构建高专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新的评价理念。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通过文献资料法、测试法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采用新《标准》的测试内容,对黑龙江省8所高校的2015级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男、女学生测试总成绩及格率分别为64.9%和74%、优秀率仅为0.3%和0.2%,其中身体形态评价中女生好于男生,男生肥胖和超重的比例较大;身体机能的测试,大部分学生只能保持在及格区间;身体素质评价中男、女生肌肉力量和耐力均呈现下降趋势;男生引体向上不及格的超过80%,女生仰卧起坐优秀率只有0.3%,1 000m和800m有40%以上的学生不及格.分析其成因:高校学生体质下滑的主要因素是“先天不足”,也与体质健康教育的力度不足和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预警机制的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某独立学院为例,通过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监督评价机制,来实现对测试工作前期、测试过程的监控、测试后期的评价进行真实而科学的调控,以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便更科学、更全面地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呢?根据笔者曾经参加的中考体育测试和本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情况来看,测试工作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冯芳  肖水平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5):12-14,28
按照《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手册》和《海南省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海南省五个市、县的3类成年人群进行了体质测试,旨在研究和探讨海南成年人的体质特征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调研其他高校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贯彻实施,研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价系统的环节、流程,提出运用信息网络化技术构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价系统技术平台的设想并进行实践.为高校今后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院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跟踪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体育学刊》2000,(2):26-27,30
通过对大学生三年体质指标的连续跟踪测试,准确,客观地反映了我院学生的体质现状及身体素质指标呈现阶段性变化的特征和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发展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制情况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究背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先后推出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等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政策和措施也有待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如在体质的测试内容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学校体育中重复“测试”的内容较多,加重…  相似文献   

11.
黄玉山  王秋海 《体育学刊》2006,13(2):142-144
为推进大学生健身运动的科学化进程,进行了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实用软件的研制与开发。该软件可以对每一位学生身体测试的数据进行体质评价,并针对其体质特点提供健身运动处方,指导他们进行健身锻炼,提高健身的科学性、安全性和实效性;该软件还能够对一所学校、多所学校或不同地区的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对体质进行评价、监测以及评估对比,提高大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2.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组大学生参加了为期6周每天1h的体育锻炼,采用简式心境状态剖面图(POMS)作为评价工具,试图考察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结果表明,在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5个分量表及消极情绪纷乱总分上,均与对照组大学生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大学生的心境状态优于对照组,表明体育锻炼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13.
试论健身运动处方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阅资料获悉,在求学期间大学生中,患各种疾病的比率高居不下,尤其是神经类、肝炎、肺结核、心脏病等。因此,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探研健身运动处方,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影响我国老年人晨练的心理及社会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群众体育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通过对我国部分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对影响每天参加晨练与不参加晨练老年群体心理及社会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影响老年人每天参加晨练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能够对自己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情绪做出积极评价的老年人每天参加晨练的人数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社会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作为评测工具,分析老年人的心理因素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讨论情绪,自我认识,人际关系3个方面有心理内容与体育锻炼行为是坚持性的互动关系,探讨如何提高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坚持,进而提高锻炼效果,维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从健康的定义入手,指出老年群体中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分析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互相影响与制约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老年体育健身运动锻炼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研制选材标准的评价模型。方法: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验测试、数理统计等。结果:(1)构建了11~12岁、13~14岁、15~16岁、17~18岁四个年龄组的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其中4项身体形态指标包括下肢长B/身高、体脂百分比、年龄-骨龄、指间距-身高;2项身体机能指标为最大摄氧量相对值、血红蛋白;5项运动心理指标包括反应时、速度知觉、意志品质量表、注意力测试、操作思维;10项运动素质指标包括上肢爆发力、纵跳、3 000 m跑、立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立定跳远、20 m冲刺、引体向上、六边形跳、功能动作筛查(FMS);3项专项成绩指标包括雪上计时1.2 km、5 km、10 km。(2)选材评价模型集成于Web端自动化评估软件,基于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表,通过百分位数法建立的“P60入围”与“P90精英”两条临界线,评价模型回代检验结果客观有效。结论:我国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涵盖4个年龄组,包括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24项三级指标,并依据不同指标权重研制评价模型,为创新越野滑雪项目的精英运动员选拔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极拳能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对改善老年人焦躁神经症、躁郁症、神经质等症状效果显著;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改善女性躁郁症和男性神经质的效果非常显著;对心理健康总体情况的促进,女性较男性显著。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相关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19~22岁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指标进行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指标应增加“皮脂指标”和“台阶试验”;我国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指标中刺激强度较大的耐力性指标和容易受精神因素和激励因素影响的指标的可靠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此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实地访谈等方法,对广西5所高校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分析该地区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当前,学生总体上课余体育锻炼参与面较高,但活动的量相对不足,学生对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认识显现出现多元化特征。同时参加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多样性较差。在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率,锻炼时间和参与目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重要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