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大型体育赛事建立公共安全应对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安全所面临的现行公共安全应急法制不健全、公众安全意识淡薄、经济和社会转型带来的风险、公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完善等问题,并从建立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安全的预警机制、反馈机制、处理机制等3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法、案例解析法等,在总结大型体育赛事安保研究历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安全所呈现的原因复杂化、传播广泛化、投入高额化、影响深远化等特点,提出针对当前新形势下体育赛事公共安全的多学科理论研究框架。研究认为:安全社会学理论框架重点研究体育赛事安全的隐性社会问题,风险管理理论框架着眼于公共安全事件本身的预警、反馈与处理等,而城市地理学理论框架重点解决体育赛事与自然生态环境、场馆设备环境及城市人文地理环境之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9,(5):62-68
利益相关者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协同是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治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认为:相对主流的大型体育赛事而言,民间体育赛事的参与主体和政策目标相对模糊;受到利益影响,具有权利能力,能自主采取行动的个体集合构成了民间体育赛事利益相关的主体,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构成民间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的客体,而环境因素则对主体和客体起到了影响作用。现代性以及相关文化符号的过度融入,致使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出现变异已经成为事实,进而导致资本对文化的控制在逐渐增强,民间体育赛事的文化生态、品牌定位以及功能属性是民间体育赛事衍生发展以及治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以繁荣和推进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为先导,完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治理体系的外部结构;有针对性地厘清利益相关者的主体、客体和环境因素,建立针对性的治理体系和方案,要考虑到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在现实中与文化、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政治的互惠互生因素,重视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原生回归;树立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品牌意识,完善赛事的传播体系是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21,(12):1054-1058
目的对我国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我国后续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以硕博学位论文及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发表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与结论 1)从研究成果的年代分布、发表源分布、项目支持、完成类型、高被引5个角度进行统计和分析;2)针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大型体育赛事风险分类、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以及衍生风险4个方面进行剖析。提出包括:加强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多主体协同机制研究,推进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突出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型体育赛事风险防控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索基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精细化治理的理论逻辑、行动指向、适宜条件及结构框架。研究认为:精细化治理具有精益评估绩效、精细管理过程、精度适配模式、精准识别对象等特征,服务人的发展,提升服务治理能力,精准匹配全民健身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兼顾考核性、统筹性、过程性、精准性治理要求,使用专业化、智慧化、标准化治理工具,治理层次驱动迭代递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是其行动指向。精细化治理宜适性由治理引导力、治理驱动力、治理供给力及治理效能耦合形成。由精细化治理主体、治理服务需求测度、精细化治理路径、精细化治理靶点识别、精细化治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构成系统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6.
大型体育赛事不仅是运动的竞技场,也是多元利益主体话语争夺的舆论空间。研究以“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为理论基础,通过公众调查和层次分析法,测量了网民对大型体育赛事风险事件传播行为及概率,以此形成了大型体育赛事风险传播评估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包含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网民对待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各类风险事件会无差别进行二次传播。研究认为:(1)元风险事件、媒介事件、焦点事件的风险传播路径为赛事风险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操作化路径;(2)在一些可预测的元风险事件上,赛事组委会可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和开展培训工作,避免此类风险发生;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风险上,赛事组委会可通过不同预案设定来避免风险事件演变为焦点事件;(3)赛事组委会在进行风险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风险感知差异,将公众的风险传播行为、心理和传播情境等要素纳入风险管理全过程,并将科学系统性知识、经验性知识、隐性知识与直觉性知识纳入风险沟通模式之中。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是其影响力的彰显。因此,许多国家或地区为了提高其综合影响力,积极申请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但是,大型体育赛事也有着规模大、参赛人员多以及关注度高等特点。因此,承办方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时,也要对其潜在的风险进行一定的评估和预防,立足于大型体育赛事的特点及其可能存在的风险类型等,找出面对大型体育赛事时如何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方法,做到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相较于小型的体育比赛,大型体育赛事有着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力大、组织难等固有的特点。因此,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总是伴随着各方面潜在风险的考验,其筹备过程和比赛进行的过程受到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各种各样的因素可能会对整个赛事的进程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分析大型体育赛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推动建立大型赛事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促进赛事的顺利推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状况进行有效的预警,进而减少风险的影响,顺利实现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预期目标,首先结合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的特点,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大型体育赛事风险预警模型能够取得较好的预警效果.然后,在风险预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大型体育赛事中的3种风险,即自然环境风险、赛事管理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及其相应的风险级别,即轻警、中警和重警,建立了赛事风险应对矩阵,以期有效地应对大型体育赛事中所发生的各种风险状况,为大型体育赛事最终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浅谈体育赛事风险及其预防与规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伴随着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不断增多,体育赛事风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已成为了制约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成功举办的主要因素。运用风险管理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当前大型体育赛事中常见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规避体育赛事风险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成功举办体育赛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排他性权利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赛事的商业化离不开赞助商的赞助,为吸引赞助商则需要保护赞助商的利益.在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中约定适用排他性原则,可保障赞助商在赛事市场开发中享有排他性的独占权利.在对大型体育赛事、体育赛事赞助、体育赛事赞助合同进行分析之后,对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中排他性进行解释,继而对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合同中排他性权利的含义和特点进行研究.按照权利的构成要素,对体育赛事赞助排他性权利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在研究排他性权利的法源、排他性权利状态和排他性权利效力的基础上,提出排他性权利的保护策略,以保护赞助商权益,推进体育赞助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时代语境,以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机遇与时代重任为出发点,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通过追溯梳理话语、话语权以及话语体系等相关理论的历史渊源,探讨中国体育话语体系的核心内涵、时代特征与理论维度。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的核心内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话语核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体育强国为战略布局,推动体育话语高质量发展;以全民健康托举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顶层设计,构建国内国际话语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时代特征包括:一是从对立失语走向共同交融;二是体育传播提升话语传播;三是学科与学术体系支撑话语体系;四是国际互动展现话语需求。构建的理论维度是以话语地位解释道路自信,话语内容解答理论自信,话语制度建立制度自信,话语认同凸显文化自信的四重理论维度阐释中国体育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打造新时代坚定"四个自信"的中国体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体育成为落实全民健身基本国策,实现"单位中国"向"社区中国"转变的重要环节。当相对有限的社区体育资源面对日益繁杂的体育活动需求,管理者应如何对其间的社会风险进行治理恰恰是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从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三个主体角度,我国社区体育潜在社会风险表现在:群体分化与冲突风险、市场风险、政府管理掣肘风险。基于城市社区体育中"民众需求-制度效能"传统维度审视,政府内部管理存在"内卷化"倾向,政府外部体育资源分配亦具有粗放化的特征。未来治理路径应基于内外兼修的方向,内部形塑出共建、共治与共享治理格局,外部推动精细化的体育资源供给机制,最终打造长效性风险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政府协调治理为理论基础,以“主体-场景-行动”为治理逻辑的分析框架,指出马拉松赛事风险治理的困境,提出马拉松赛事风险政府协调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马拉松赛事风险治理存在治理主体对赛事风险治理认识不够、赛事风险场景的精细划分比较笼统、赛事风险应急合作治理行动的基础支撑条件不完善等困境。应从更新治理理念、转变治理主体的角色认识,优化场景划分、夯实场景的精细化和数字化;强化行动效益,夯实赛事风险治理的行动基础3个方面推进治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区块链技术条件下的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展开研究,在国家大力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并运用于社会治理各领域的背景下,旨在为区块链技术条件下的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提供思路和建议。研究认为,区块链技术本身的特征与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所追求去中心化、协同治理、共识和智能合约理念高度契合。区块链技术保证体育公共服务治理信息的精准识别,保证体育公共服务精准治理因群体施策,保证体育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智能过程管控,使体育公共服务治理过程更加透明和安全,推动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结构变革。但也存在政府价值取向偏离、体育公共利益被俘获及缺乏制约等风险。需要加强政府价值规范与引领、构建相关法律和提升联盟治理能力来提前谋划,从而保证区块链技术在体育公共服务治理领域的运用科学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革新可赋能体育公共服务治理范式变革,推动体育公共服务迈向整体性治理并消解碎片化问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剖析体育公共服务的碎片化问题,理清数字化与体育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的价值关联,从政府、社会、个体维度探明数字赋能体育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的运行机制,并提出实施策略。研究认为:数字赋能体育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的运行机制涵盖公民行为赋权、政府职能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平衡等内容。需要从补齐数字政务的制度缺口、挖掘平台动态性服务场景、提高关键利益主体参与度、合理规避技术系统性风险等方面发挥数字化优势,以实现体育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从不同的侧入点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风险进行评估,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风险管理构建的全面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风险发生因素主要包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组织上,其中教学内容是按照运动项目进行分类,选择运动项目应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风险发生的严重性,在教学组织上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场地器材风险、经济风险、人员风险、技术风险、医疗风险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可以有效促进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的形成,但体医融合项目治理初期仍然受到理念融合、体医融资、部门协同等因素的影响。该文以病毒、人体免疫与体育运动的体医融合关系视角,依据共生理论对体医融合项目的风险治理逻辑进行了阐述。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医融合项目风险治理的相关个案进行了整理,并基于NVIVO11.0质性分析软件对体医融合个案进行识别分析,构建了体医融合项目风险治理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3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最后提出了体医融合项目风险治理的路径选择(1)将体医融合理念提升至构建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战略的高度;(2)落地变现体医融合项目购买方案;(3)打造政府精准购买体医融合项目区块链。  相似文献   

18.
马辉 《体育科研》2014,(4):37-41
赛事赞助是大型体育赛事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但与此同时也为体育赛事带来风险,赛事赞助风险研究可以为赛事筛选赞助商提供依据,并对赛事运行中的赞助风险提供防范和处理建议。研究利用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德尔菲法提出了赛事赞助风险主要构成,主要有财务风险、名誉风险、人员风险、法律风险与竞争风险。根据赛事的不同阶段,即申办阶段、筹办阶段和举办阶段,分别建立不同阶段的赛事赞助风险指标体系,指出不同阶段赛事应关注的主要赞助风险类型。针对这些赞助风险,提出了赛事赞助的规避措施和处理措施,综合采用这些措施,既能够减少赞助风险的发生,也能够保证赛事在风险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目前三大主体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顺利推进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避免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潜在风险,故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寻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利益相关主体的潜在风险,进而付诸潜在风险以防范。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存在"逆向选择"潜在风险、"执行难"潜在风险和道德潜在风险;2)社会组织存在生存危机潜在风险、"主体价值丧失"潜在风险和合同履行投机潜在风险。3)社会公众存在"被动性"潜在风险、"公信力不足"潜在风险和权力表达失灵潜在风险。建议:1)法治化规制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行为;2)政府应加强对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潜在风险的管控能力;3)社会组织要培育和发展承接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4)社会公众须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