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兵魁 《武当》2003,(6):10-11
青虚派武功源于道家,归宗武当,系内家拳之一种。本派拳法,拳式优美,动作严谨,阴阳互变,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拳功并举。内执丹道,外显金锋。行之于内,养性健体延年,功夫精深者可达“形神俱妙,元真飞举”之上乘境界;施之于外,惩恶扬善,防身御敌,具有  相似文献   

2.
梅山第十七代掌门游世命师祖所传的《梅山拳谱》中的打法真言说道:吾梅山宗派,有先练功夫,再求打法之论,练功为强已,已强则立于不败之地,孙子曰:凡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此之谓也;学打为克敌,克敌  相似文献   

3.
吴氏开门八极拳,通称八极拳。“开门”之意,一是开门立户,“八极拳吴钟传”,由八极拳初祖吴钟(1712-1802年)开创的风格独特、发力爆烈,富于技击之术的“异术”开门立户——八极拳术,立于中华武林;二是八极拳的拳法套路系统完整,理论讲究“六大开、八大招”,讲究“六力合一”的发力原理;三是开门入窍,知其理、悟其性、明其德,练之有形,用之无形,顺应自然的规律,故称“开门”。  相似文献   

4.
杨黔 《精武》2006,(5):10-11
习武之人,于拳脚器械之外,又须练习软硬功夫一二种,或数种。盖功夫之与拳术器械,亦犹耳之与目,宜乎并用,而不可须臾离者也。各类功夫,凡七十二种,练法即各有不同,劲路亦复各异。功夫之高者,莫为气功,练成之后,非但能以气击人,且强身延年,然不易练也。苟习之失当,且易致疾,甚有性命之虞。凡行侠之人,技击之士,虽不能尽各种功夫而练之,然至少亦须练二种以上,一种为自卫(挨打)之功夫,一种为制人(打人)之功夫。制人之功夫,即稍不精亦无不可;至若自卫之功夫,则务须练习极精,于以少敌众之时,难免不为敌人之拳械着身,若功夫不精,必为所伤;若能精绝,纵身受拳械之袭击,亦不至受伤。故较制人之功夫为重要,此又技击家所不可不知者也。  相似文献   

5.
马国相 《中华武术》2002,(10):29-29
技击,是太极拳的精华,没有技击的功夫,就等于有体无用,就不能称之为武术,练太极拳只有体用兼备,性命双修,才可达到武术之上乘。太极技击是全面的、丰富的,同时也是客观的。要达到技击境界必须经过长期练功(包括内功)的锻炼。  相似文献   

6.
李会宁 《精武》2010,(6):46-53
八极小架,又称小八极拳,是八极门中的第一套拳法,也是本门的筑基功夫,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功理功法和变化多端的技击妙术,也是强身健体、长寿养生的不二法门。本套小架为河北省沧州籍武术家、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长、一等教官韩会清先生所传,属原传老架,曾于1928年由央馆编审处长姜容樵先生定书名为《国术教范大小八极拳图说》正式出版,并被定为央馆学员的高级必修教材。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概说武术武术又称为功夫、武功、国术或武艺。以技击为基本特征的中华武术,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体育的瑰宝。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且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具有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配合不断加快的武术国际化进程,使国内外朋友更全面和清晰地认识武术,文章以严谨的态度,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武术的四个特点,即:系统而全面的技击特点是武术相对其他项目最主要的技术特点;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是武术相对西方体育最主要的内在文化特点;拳派林立、形式多样是武术相对其它技击术独树一帜的外在风格形式特点;最广泛的适应性是武术相对其它体育项目突出的健身特点。  相似文献   

9.
武术是一项以攻防技能为内容,以套路和搏击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运动。套路项目是武术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同流派的拳、械套路。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套路一般分为: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和集体套路3种。单练套路包括拳术和器械;对练套路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套路包括徒手、器械和徒手与器械。其基本特点是:融技击于体育之中.内外台一,形神兼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鉴于武术套路项目的特点,其套路项目中各单项技术动作的训练过程如何实施有效的优化控制,是武术专业教师或教练员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奇正,是《孙子兵法》卓荦超伦的军事谋略,也是球类竞赛的基本战术思想。为此、特从变中出奇、创中显奇、隐中藏奇3方面进行论证。在灵活变化中出奇,是争取主动的桥梁,是以汤沃雪的杠杆,更是克敌制胜的阶梯。创奇离不开培养运动员的鲜明个性,更离不开运动队的清晰特色;在用奇时,则务必把握前提、掌握关键、创造条件。藏奇,隐假见真,虚晃一枪,斗乱治乱,隐奇之用,必讲突然性,雷厉风行,以力克敌,以快克敌,以巧克敌,以气克敌,皆系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11.
刘荣庭  陈瑜 《武当》2004,(4):6-8
“北斗桩”为闾山无极门重要功法之一,包括筑基功与活步功两部分。活步功以筑基功为基础,强调步法的变化。步之用在于转运身形,巧夺地利;游走靠桩,以求技击实战之妙用。此功属武术硬功类,内强脏腑,外壮筋骨。必须内外兼修,不可偏废。其中内功以气内养,开五脏之气机,逐六腑之邪气。以调理为主,外练靠桩刺激大脑神经,  相似文献   

12.
水火居士 《精武》2008,(1):58-58
先师云:“形而上者谓之意,形而下者谓之势。演形意拳术者,熟玩内意外势之语,于拳道则思过半矣。”盖拳意者,人神所素具之灵机也,灵机者,必藉拳势而显者也。舍拳势,则拳意浑噩将无所用。未闻‘意’,‘势’有孤立而成者也。神之取给于形,形之取给于神,相反相成,并完吾人虚灵不昧之天真;觉行圆满,包举无遗,此形神得其宜之总说也。  相似文献   

13.
李汉明 《武当》2009,(2):58-60
白眉拳技是一门高深的内家功夫,它包括白眉乾坤混元金刚气功、四内标劲、八式、六劲及十八法;器械有剑术、刀术、棍术、峨眉刺等。白眉拳术内外兼修,以内炼为主。内炼有白眉拳乾坤混元金刚气功;内外兼修的有铁布衫金钟罩、铁砂掌、白眉气功三关力;外练有搓桥、打桩、对练、铁环功等。  相似文献   

14.
用联系的观点看武术中的“外家拳”与“内家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集技击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及丰富的内容体系,因此也就有了对武术内容分类的众多尝试。其中,“外家拳”和“内家拳”代表武术流派中两种不同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阎彬 《武当》2009,(12):8-10
武当内功易筋经以外动辅以内功,内外兼修,是武当内家功夫的代表功法。本功练习时,不仅能对外在筋骨产生扩张、缩挣、绷拉及撕分等锻炼效验,而且全身内外均可体会到松与紧的弹性感应。另外,其练法也不仅仅是在直线上的,其中还包括有拧旋转动、翻滚与伸曲、缩小放大、吞吐开合,以及上身与下肢的相反转动等动形。  相似文献   

16.
周和平 《武当》2004,(9):30-33
技击。传统功夫有体用之分,内执丹道为体,外显金锋为用。内以养生,外以祛恶。  相似文献   

17.
顾新法 《精武》2011,(1):26-27
太极拳属于武术中的内家拳,是一门身心俱练、内外兼修的功夫。现在太极拳普及,很多人将大量时间用于动作的"划道",水平在"太极操"上徘徊;有些人追求气感,却不得要领,殊不知,气为帅,血为母,通道不畅,内气无法在体内循环,气滞血淤,久练会对身体产生伤害。毫无疑问,只要运动,机体就能得到锻炼。但是,要想健康必须训练得法。要想得到太极真谛,必须练内功,太极内功是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八极拳小架     
郭清海 《武当》2008,(4):31-32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相似文献   

19.
周和平 《武当》2004,(7):30-3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国内家武学传统功夫,可谓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古圣先贤法天则地,求诸人身,天地人合一,集修身、养生、技击于一体,而成中华武学:内家武学一道,法融三教,理通百家,是称国术.乃为传统文化之一端也。  相似文献   

20.
峨眉武术的特点及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峨眉武术的历史、内涵的界定、峨眉武术的自然环境和川人身体条件特点、自身技术特点、峨眉武术的发扬光大等几个方面对峨嵋武术的特点及前景加以阐述。认为峨眉武术是一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内外兼修、健身与养生俱佳、表演与技击并重的功夫,发展潜力雄厚、前景美好。以期为峨眉武术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早日赶超少林、武当走向世界,恩泽大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