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高校体育教学中道德意识与体育精神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学始终停留在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增强体质的层面上,却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意识、体育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体育教学应由技术、身体的层面,向人的精神层面拓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挖掘体育精神元素,注重对学生的人格精神的塑造,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宁雷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1):28-28,31
奥林匹克主义为人文教育提供了思想资源,有效开发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理念,可以丰富人文教育思想体系。体育教学应由技术、身体的层面,向人的精神层面拓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挖掘体育精神元素,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教育方针历来重视人的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重视德、智、体各方面的教育。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人格精神的影响具有独特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教育者在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的基础上,要认真思考现行学校体育教育并深化改革其教育机制,将学校体育从身体素质的教育层面向人格精神的教育层面拓展,使学生在社会化的进程中达到身心统一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肖骁 《体育世界》2007,(6):42-44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学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和身体的层面上,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应由技术、身体的层面,向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拓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大学生体育精神要素的挖掘,忽视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当然大学体育教学离不开传授体育的技能知识,离不开身体锻炼。这勿容置疑,问题是我们应该把追求的目标定在何处,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形成,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人格精神起到重要作用。这应是我们大学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是大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职体育教育改革首先要考虑学生精神层面的需要,要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志品质及审美素养等交融于体育教育全过程,让学校体育教育在健体之美的同时,立人格之基。要做到这一点,需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认识人的素质结构及相互关系和作用、体育教育对其结构的影响作用、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精神素质培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社会的发展 ,对中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 ,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体育教学也应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深感到 ,现在中学体育教学 ,特别是实施“2 1”考试以来 ,一些教师有时存在着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 ,而忽视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 ;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本人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 ,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完善学生的人格。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  相似文献   

8.
牛霜月 《体育博览》2011,(7X):106-106
<正>在学校教育中,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以及进入社会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一、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信息、心理活动、情感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比如耐久跑,单调、枯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  相似文献   

9.
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当前学校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教学现状对学生增强体质的弊端;确立体育是“针对身体的教育”、明确体育的本质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比较身体教育与运动教学的差异,坚信运动教学向身体教育转化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影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然而,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因素。现分析如下: 一、共性至上的群体性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不够,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不多,在教材处理上贯彻的是共性至上的群体性原则。在教学中不大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用一种标准来要求千差万别的学生,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却要求“大一统”,这虽然对管理和组织教学有利,…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其终极目标应是人格完善,对大学生实施健全人格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个性,使其在身体和心智上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优良性格特征得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结合体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等。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对大学生个性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个性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世纪的人才,应具备以下四种素质:一是有新的观念;二是有创新精神;三是善于开拓进取;四是有团队精神,这是高校体育必须承担的目标。大学体育在培养大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并探讨高校继续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面对精神式微的当今教育,学生精神铸造亟待体育课程来"补钙"。理性主义虽然是构建体育课程的基本逻辑,但是理性化对人的精神关注极少,并不断解构了体育课程设计的精神内涵,割裂了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与精神的关系,致使体育课程缺乏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文精神。"苦"心志、"劳"筋骨和"求真、向善和审美"等精神考量绝不是简单的课程理念转变、课程内容的增减和方法创新,而是一种课程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当代体育课程改革在反思理性主义基础上的一次超越,是完成体育课程"增值"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学校体育向“创新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学校体育必须融入“体育创新教育”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基本保障。实施学校体育创新教育,就是要实现“学校体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体育创新教育对学生主体人格的培养。体育创新教育将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过于重视科学的工具价值,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才造成人文精神在教育上的失落,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也不例外,过去一味的追求以技术为主导的旧的格局,而忽视了体育内在的人文精神和教育价值,高校体育没有充分发挥其奠基功能。要搞好高校体育的人文教育,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撇弃过去狭隘的专业教育的观点,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理念,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也和当今世界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如何通过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来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健康的人格精神,这是体育教学的关键。本文探讨把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保证教学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心理学教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军 《体育与科学》2004,25(4):72-74
体育心理学的教材建设应充分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正确把握新世纪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方向,体现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教材结构,注重基础性与创新性;精选教材内容,突出科学性与时代性;形成教材特色,加强职业性与操作性;建设立体教材,促进文字教材与电子教材相协调。在此基础上设计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体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