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收藏》2016,(9)
正回顾近现代中国画的存续与发展,上海是不可绕过,甚至堪称首善的地区。清末,吴缶翁诗书画印四绝艺坛,领袖群伦,独擎海派大旗。1927年,缶翁仙逝。三吴一冯(吴湖帆、吴待秋、吴秋源、冯超然)继起海上,画艺、学养享誉海内。20世纪40至70年代,民族命途多舛,三吴一冯渐次凋零,吴待秋、吴华源、冯超然变得少有人知,唯有吴湖帆因为书画精绝、鉴别高超、收藏巨富,成为海上乃至整个艺坛不朽的传奇。2015年12月10日至今年3月13日,上海博物馆出本馆吴湖帆旧藏古书画文物97组(113件)举办"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又唤起了人们对这位20世纪艺术大师、收藏巨擘的回  相似文献   

2.
申屠勇剑 《收藏》2007,(7):94-98
史传商代武丁有画像求贤的故事,此为最早之肖像画记载。到了唐代,肖像画名家辈出,吴道子被后世之肖像画工奉为祖师。元时王绎有《写像秘诀》行世。明清两朝,肖像画继续发展,直至西方照相技术传进,中国传统肖像画渐至淘汰。清末则出现炭精画九宫格肖像,多作下铅画纸上;亦有画于瓷板上,入窑烘烧而成者。而后,肖像画艺术便退出历史舞台,仅作为一个画种在专业画家中存在。  相似文献   

3.
施作雄 《收藏》2007,(12):96-99
20世纪初,中国画坛由吴昌硕开创的金石大写意一派新风,熔诗、书、画、印于一炉,集文人画艺术之大成,影响深远,齐白石、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王个簃、刘海粟、朱屺瞻、沙孟海、诸乐三、吴茀之等人,无不受到启示,追求浑厚、质朴的审美精神也由之成为一代风尚。作为吴昌硕的衣钵传人,王个簃在7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为全国继承和发展吴昌硕画派艺术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师吴而不囿,探索创新,开创了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吴门派,即"吴门画派"的简称,为中国画的流派之一。明代沈周与其学生文徵明,画山水崇尚北宋和元代,与取法南宋的浙派不同,属文人画体系,盛行于明代中期。从学者众多,著名的有文伯仁、陈道复、王穀祥、陆治、张宏、陈裸、周之冕等,他们都是江苏苏州府人。苏州在古代称为"吴门",所以被称"吴门派"。吴门派书画家众多,山水、人物、花鸟  相似文献   

5.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其中精品不胜枚举,然而能够倾三年之久、凝神聚力创作出棋、书画联袂之作品者,可谓凤毛麟角。李中健、石清民两位艺术家倾注了毕生心血在棋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们共同创作了长700米的“棋画大观园全图”,意在弘扬国粹,将中华灿烂的文化传播四方。  相似文献   

6.
对话路中汉     
吴锦章  路中汉 《收藏界》2012,(12):116-117
吴:1993年开始,我一直从事艺术经纪工作,曾先后同上海画院的程十发、唐云等老一辈画家联手合作,多次在台湾等地举办文化交流画展。这次来到大陆,也认识不少画家,真正吸引我的还是你的写意花鸟画。你在画中呈现出独特的面目,是否能简单地谈谈你学  相似文献   

7.
陈根远 《收藏》2006,(6):118-119
四川冯先生送鉴一方瓷印材,高3.5厘米,边长1.5厘米,两面画竹石图,一面貌作坊款“湖南模范窑业工场制”。为民国初年醴陵釉下彩制品。  相似文献   

8.
奚耀艺 《收藏》2010,(9):4-4
在中国画界,吴冠中与石齐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思路和笔墨理解等可能都不尽相同.或许还有某些分歧。但是.对于中国画一定要走创新之路、革新之路.他们的观点却是完全一致的。当闻讯吴冠中先生以91高龄去世.同在这条艺术道路上耕耘的石齐.即刻以水墨大写意创作了这幅《不屈与勤恳》,怀念这位重情感、有品性.勤恳一生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画僧竹禅     
何江林 《收藏》2015,(5):46-53
在中国,禅画就像禅宗中用棒喝、偈谛的方法令人开悟,绘画作为宗教体验的一种缘相,画僧始终是艺术领域的一道独特风景。对于禅修的僧人来说,书法和绘画都是一种方便法门。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禅画可以让人体验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因此,在此回顾清代画僧竹禅的人生经历、艺术成就是一件雅事,值得我们一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歌王帕瓦罗蒂与体育当代一些艺术大师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家运动员一样了,他们随同著名的乐队频频往来穿梭于世界各大城市。为了适应时差和气候,保持大脑清醒,以应付排得满满的演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爱上了体有。今年57岁的歌王帕瓦罗蒂就是位不错的“运动员”,尽...  相似文献   

11.
武术与文学     
文学,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审美,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意识形态;武术,是一种种运动,是一种技能,从定义上讲是一种以套路和搏斗为核心内容的运动形式。这一静一动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分别对二者进行理解、对照之后,发现二者有着许多相似甚至相通之处。首先,二者都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文与武均来源于社会生活,又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武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们由于生存需要,在与自然界的博斗过程中产生了武术格斗的萌芽,这包括自我防护技能和部分原始狩猎、生产工具转化而成的“十八般兵器”的雏形。之后…  相似文献   

12.
邂逅吴延年     
倪清华 《收藏》2010,(5):108-109
喜欢收藏已经有很多年了,其中有趣的事情很多。后悔当时没有记下来,许多事如过眼云烟,隐遁于记忆的深处。但有一件事却印象深刻。 那是2007年7月的一天,按照惯例浏览孔夫子旧书网珍本拍卖区,发现了一张安徽省立第三中学吴延年毕业的捷报,品相基本完好。依据我的眼光,东西应该是对的。知道安徽省立三中是由许承尧在歙县创办的中学,那吴延年一定也是徽州人。  相似文献   

13.
《习武序》的发现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花拳名著<习武序>,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最早的梅花拳大师杨炳,在汲取中国古代军事家的兵法思想及儒家思想和<易经>法则的基础上,详述梅花拳的文理功法而撰写的,是指导梅花拳习武者的经典之作.清道光二十三年<习武序>重抄本在我国民间的发现,对研究梅花拳的文化内涵及探明天理教及义和拳运动的起源有着特殊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渝 《收藏》2010,(10):47-51
《永不消逝的电波》原是一部电影的名字,但我却想用它来说说已然逝去的吴冠中。称之为电波,是因为作为“电波”的吴冠中似乎永远拒绝尘世中的任何盖棺定论。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事情似乎只是不断地“放电”——电击他人,也被他人所电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史志与文献分析,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等理论探讨了在文官治国之下文官对武举制度以及武举人的纠结状况。这种纠结矛盾的情结从统治者与文官对于"尚武"与"禁武"的傍徨,行武举制度而不重武举,选武举人而轻视武举人等等可以窥见。武举制度只是文官治国的手段之一,是一种既可以稳定文官,又可以安抚武官的政治手段,而非尚武精神地体现,就武举人而言始终没有摆脱"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境遇。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综合归纳等方法对阳湖拳的吴文化特征进行分析。阳湖拳的发展同吴文化发展和吴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有着紧密联系,是江苏唯一的地方拳种,个性鲜明,其历史演变有着极强的吴文化性。  相似文献   

17.
"五兵角抵"始见于<魏书·乐志>,因为现代人对原文理解不一,而出现两种断句.有的认为当断为"五兵、角抵",表现为两个不同的内容,有的则认为不当断开,而是一个体育运动项目.两种不同断句,使人在对此理解和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影响了对古代体育文化的研究.笔者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通过考证,也提出自己对"五兵角抵"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邱友益 《网球》2013,(3):78-81
2013年澳网,既是吴迪运动生涯的重要节点,也成为中国男网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968年网球公开赛时代以来,中国男子球员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了大满贯正选的签表中。  相似文献   

19.
许丽丽 《收藏》2010,(10):43-46
作为学贯中西的绘画大家,吴冠中一生在油画和中国画两个领域孜孜以求,成功实践了“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对当代中国画坛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也因此成为众所周知的伟大的油画家、国画家,  相似文献   

20.
从区域文化的视角对吴越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区域内重要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研究,古代吴越地区体育项目主要有武术、水上运动、节日民俗体育活动和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等.这一研究对于吴越地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并且丰富了地域体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