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及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子竞技篮球职业化的发展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竞技篮球职业化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以及威胁,为今后中国男子竞技篮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法,以高校竞技网球运动的开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梳理高校竞技网球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文化属性.利用SWOT分析法整合高校竞技网球运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取向,基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层面对我国部分高校竞技网球运动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高校竞技网球运动的健康、稳定与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采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系统分析。主要结论:该模式的优势是符合中国国情,得到管理层重视,为我国竞技网球后备人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劣势是经验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缺乏职业化教练群体;这种发展模式的机遇是国际职业网球的发展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竞技网球在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进展为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奠定实践基础;挑战是要形成中国特色网球职业化思想理念,完善中国特色网球职业化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4.
运用AHP-SWOT方法分析我国竞技网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竞技网球的优势是举国体制培养+职业化竞赛模式,具有中国特色;劣势是我国网球职业化起步晚、基础差,职业化认识不够;机遇是培养体制的积极改革,政府行政职能转变;威胁是培养模式单一,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我国竞技网球可持续发展:优势(0.459)大于劣势(0.223),面临的外部机遇(0.231)大于威胁(0.088);发展战略:S-O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优势)>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S-T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回避外部优势)>是W-T战略(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  相似文献   

5.
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女子职业篮球联赛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女子篮球联赛的开展提供咨询。研究表明:我国女子职业篮球的发展优势与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并提出了:加大联赛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完善球员转会机制,树立良好的形象;抓住体育全球化机遇,改变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篮球联赛竞技水平,加强后勤保障体系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结合上海市徐汇区多年来的实际,不断强化项目管理,创新运行机制,探索竞技体育向纵深发展,实现体育教练员队伍建设整体提升、体育后备人才选材培养显效和竞技体育跨越式发展的实践现状进行研探分析,找出制约发展的瓶颈,进而探索区县竞技体育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承办第12届全运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为切入点,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辽宁竞技体育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挑战进行分析。辽宁竞技体育发展具有政策保障、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后备人才等优势,但存在发展战略定位不合理、行政主导模式占主导地位、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不合理等问题。在建设体育强国和辽宁全面振兴的发展机遇面前,辽宁竞技体育管理部门应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以全运会为契机谱写竞技体育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国家竞技体育文化的构建。认为:我国竞技文化的短板表现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竞技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要求构建竞技体育文化;竞技体育文化的构建具有必然性;竞技文化体系的构建须考虑到竞技思想文化建设、竞技制度文化建设、竞技器物文化的建设;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竞技文化核心体系,形成国家竞技的精神支柱,对于竞技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竞技体校未来发展战略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建校30年来,遵循亦读亦训、科学训练理念,从为国家培养奥运后备力量,到肩负着培养后备力量和为国争光双重使命,走出了一条利用体育院校优势,学训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道路。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对竞技体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进行了SWOT分析,认为应对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新的历史时期竞技体校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与巨大挑战,竞技体校发展应选择争取型战略,采取积极开拓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朝鲜族聚集区竞技体育发展进程的回顾、现状、面临的形式、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与理论概括,重点研究当前中国朝鲜族聚集区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方针、目标与对策等。研究认为:应完善中国朝鲜族聚集区竞技体育培养体制、推进体制创新;调整及优化运动项目布局;内引外联,打造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应借鉴成功的培养模式,为中国朝鲜族聚集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缪佳 《体育科研》2012,33(6):1-6
从对上海运动员(包括引进运动员)在历届奥运会上的成绩的分析,总结上海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奖牌及参加人数最多的游泳项目的发展特点,提出上海竞技体育发展应该以国际化的视野、先进的训练理念、科学的训练方法,培养既有国际影响力、又能成为未来社会栋梁的新型运动员。并探析上海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奥运会为主要发展目标,在提高上海体育国际影响力的同时,辐射、引领中国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上海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引进?还是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佳 《体育科研》2012,33(4):1-4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曾为中国的竞技体育培养了不少优秀运动员。但随着上海经济发展,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面临着危机,上海不得不为实现全运会目标而大量引进外省市运动员,这一举措虽然缓解了上海后备人才匮乏的矛盾,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上海原有的输送系统受到阻塞,上海业余训练经费支出和业余训练人数减少,引进运动员退役后如何在上海生存等等。上海要兼顾国际大都市的建设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以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和上海本身的经验,改变固有的竞技体育发展思路,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竞技体育。  相似文献   

13.
竞技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在推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统筹协调竞技体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科学引导竞技体育深度融入国家生命周期,推动竞技体育伴随国家发展实现可持续成长是一项现实任务。基于国家生命周期的理论视角,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逻辑推演、对比分析、政策分析等方法,对美国竞技体育强国的成长历程和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美国竞技体育强国的成长经历了准备成长期、快速成长期和强盛期3个阶段,美国竞技体育强国的成长周期与国家生命周期之间关系密切,竞技体育发展与国家成长的趋势具有趋同性,竞技体育发展程度是国家崛起的重要信号,美国竞技体育强国的成长具有一定惯性,可能在2090年左右进入缓慢成长期。提出:科学研判我国竞技体育强国的成长周期及社会环境,引导竞技体育深度融入国家生命周期;以“开放、共享”理念优化竞技体育成长方式,全面提升为国争光能力;发挥竞技体育对国家成长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全面推动竞技体育强国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访问法等,以上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为重点,对上海市大型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机构、运作、现状、资源体系及其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上海构建国际化大都市及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背景下的大型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缪佳 《体育科研》2013,(6):1-3-7
上海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竞技体育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金牌的过度追求、新型的运动员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后备人才问题逐步成为制约上海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处理好两大矛盾——“竞技体育职业化与金牌的矛盾”以及“竞技体育职业化与专业化的矛盾”成为上海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的难点.上海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须有所为有所不为:竞技体育必须建立在大众体育的基础上,只有大众喜欢的项目,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职业化;竞技体育的源泉是青少年体育,需花大力气去培养青少年参与体育的兴趣.竞技体育不能忽略大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不应无谓追求城市形象、不要盲目追赶世界职业体育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黄海燕 《体育科研》2021,42(1):8-14
在梳理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理论逻辑的基础上,结合上海与国际顶级体育城市的赛事发展差距,提出上海建设国际体育之都的思路和举措。认为:体育赛事为发展城市新型经济、提振城市社会活力、提升城市软实力、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带来澎湃动能;上海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工作存在赛事的全球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体育赛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体育赛事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体育赛事本土化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等不足。最后结合《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提出2025、2035、2050三阶段的发展目标,并从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合作、完善体育赛事布局、夯实体育赛事资源配置基础、加大对本土体育赛事扶持力度以及落实长三角体育一体化战略等方面实现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7.
缪佳 《体育科研》2011,32(2):16-18
上海“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国际大都市,这对上海竞技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上海竞技体育的发展为主线,分析和思考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赋予竞技体育的任务和使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上海全球体育城市排名位次持续下降,这与卓越全球城市建设的愿景存在偏差。体育赛事作为体育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国际机构对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量化评估的基本看法。目前学者们没有给出“赛事之都”的确切定义,对体育赛事之都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了解不够。在城市发展中,体育赛事往往被当作一个孤立的要素存在,缺乏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将赛事之都建设纳入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之中,对“赛事之都”定位进行分析。调查发现:上海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广度与深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赛事亲民化不足,由赛事推动的城市设施规划的大众利用转化率较低,缺乏国际话语权等问题。提出:上海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过程中应进一步丰富赛事种类与级别,加快引进或成立体育赛事发展的专业性机构,提升依托赛事建设的体育设施社会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刘福军 《冰雪运动》2008,30(1):59-62
为保证我国冬季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调研等方法,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冬季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分析了我国冬季竞技体育的现状和差距,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提出了继续深化"举国体制",实施和推进"北冰南展";认真研究、论证合理的项目布局,巩固并扩大优势;重视和加强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0.
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由物质要素为主的粗放型模式,向以技术要素为主的集约型模式的转变,是我国基础大项乃至整个中国竞技体育在未来发展战略上无法回避的问题,进一步强化训练理论的建设与创新已成为我国竞技运动训练发展的主要趋势。4位国际知名专家分别从人体生物适应的角度阐述力量、耐力性周期项目运动员训练负荷的长期安排与控制,运用"疲劳-适应"模型解读赛前减量训练的问题,以德国和日本国家足球队的体能训练为例,诠释当代最新的体能训练理念,以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为背景,介绍英国国家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科技保障体系。"训练与恢复"的关系、"赛前减量训练理论"的发展、"竞技就是动作"的回归和"训练与科研团队"的构建,是当今世界训练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训练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