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趣图     
《健身科学》2014,(3):45-45
职业习惯 医生冲向挂衣架,喊道:“快把工具包递给我!”“出了什么事,爸爸?”女儿惊慌地问。“刚才一个年轻人打电话说,没有我,他就要死了。”女儿松了一口气:“别忙,我觉得,这电话是打给我的。”  相似文献   

2.
易指导干嘛让我家长来体校,我没犯什么错儿啊?肯定与我的“转正”有关。转得了转不了呢?要是转不了,我这5年的辛苦岂不是白废了? 谜底在揭开之前,总是让人百爪挠心般地惴惴不安。妈妈在易指导的办公室,我则在门外徘徊着,逡巡而不进。 不知过了多久,“吱呀”一声,门开了,妈妈笑吟吟地向我走来,满面春风的。 “鹏鹏,你转正啦!” “真的?” “是的!” “我真的成了专业队员了?” “是的!” “太棒了,我是专业的啦!” 我高兴得欢呼着,跳跃着,还不  相似文献   

3.
健康妙语     
我曾采访过一个快乐老人,他每天都会写“福”字日记,比如说“我今天跟老王下棋赢了三局,福!”但有一天他的日记是“我今天出了车祸,福!”我就问他出车祸怎么还是“福”呢?他大手一挥,说:“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不缺钙。”  相似文献   

4.
前面说过拜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声势,托围棋文化的福分,虽然我既没有上“学前班”,也没有满七周岁,还是混进了爸爸单位附近的小学校。按说我这么个在“各个领域”腾挪、转换过的“散仙”,冷不丁进了教室是很难适应的。但是开学前几个月的围棋学习,至少让我练就了同龄孩子少有的“坐功”,所以“布局”阶段至少没出“恶手”,尽管老师很早就敏锐地发现我在课堂上不够“老实”……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手     
一个年轻人申请了一家大公司的经理职位,他通过了首轮面试,董事长在做最后面试时发现,这个年轻人从中学到研究生,学习一直非常优秀。经理问他:“是父亲为你付学费吗?”“我父亲在我一岁时就去世了,是我的母亲给我付的学费。”“那你社亲在哪家公司高就呢?”“我母亲是给人洗衣服的。”  相似文献   

6.
苏甦二段 《围棋天地》2011,(22):110-111
1995年,就是在“登”平顶山那年春季里的某一天,不知是我果真“顿悟”了,还是黄老邪看徒儿小驴上坡实纯困难“推”了一把,不经意间黄老师那的“二子关”居然顺利地过了,当我听到老师平静地说“你赢了”的那一刻,我的野心瞬间膨胀了(现在想来那盘棋下了不过一百五六十手,也是我和老师所有对局中手数最少的一局)……  相似文献   

7.
“李阳、李阳、李阳”我三次点名,可是还是不见这位同学答到,于是我叫体育委员去找,找到后,他一见到我:“老师我不跑,反正我及不了格,你就打我零分吧!”眼里满是不屑,我一听火冒三丈,本想狠狠批评一通,可是看他那神态估计越批评越不跑。我忍住心中火气,想了一会说:“你怎么这么自信你及不了格呢?”“我自己怎样我知道!”他还是那副模样。我反问:“你不及格就不跑吗?”“是啊!”我又问:“那你刚才去做什么了?”他说:“打乒乓球。”我反问:“打乒乓球每次你都能打败别人吗?”他说:“不能。”我说:“你打不过别人,为什么还要打!”他无话,我继续问:“既然你那么自信,你敢不敢跟老师打个赌,只要你认真跑,我打赌你肯定能及格。”“好!我跑!”他很气愤。第圈他赌气跑得很快,  相似文献   

8.
阎密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13,(8):134-134
“你可以坐我车一起走。” “太麻烦您了,我还是自己走吧。”“有什么麻烦的,正好顺路,而且我也不收你车费啊!”陈统恩笑着对记者说。就这样,搭着顺风车,也开始了我们的“闲聊”。  相似文献   

9.
人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说:“百看不如一试。” 曾经在许多期《中国钓鱼》杂志上看到“魔力促饿鱼饵”的广告,心里总不以为然。但看多了以后却让我忍不住试上一试。去年8月份,我向安庆德鑫渔具厂邮购了10瓶“消食精”,10瓶“抢吞”,10袋“饿鱼宝”和10袋“醉鳖宝”。“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我加入钓鱼行列时间不长,钓技当然很一般,甚至经常“光头”。但是,自从9月份我得了此宝以后,我却成了一鸣惊人的“钓鱼高手”。我是前年参加我们林业学校钓鱼协会的,由于没有钓鱼经验,前年的比赛中,我仅钓了一条可怜兮…  相似文献   

10.
你想体会一把“找死”的感觉吗?你想尝试一下从地上“噌”地一下弹上天空,在空中翻转、移动,然后再垂直从天上“摔下来”悬在半空往复“抖动”的滋味吗?你想给自己添一份绝对安全的“卖身契”吗?那么,就请跟我来把火箭式蹦极。不久前,我就这样“死”了一回。其实,当我在北京雁栖湖公园第一眼看到这个球状的、两端用高弹力的绳索连接在两侧高约50米的钢架上时,心里就已经发憷了。但由于我是来此采访的记者中最年轻的,所以大家“委托”我为第一个“试验品”,我着实充了把“大头儿”。“死”前,如约签了一份《火箭式蹦极乘客协议书》,当我将自己的名字签于“我愿意乘坐火箭式蹦极,并愿意承担一切后果”  相似文献   

11.
真逗!听——“我特别喜欢体育!你问我喜欢哪些项目,那可太多了!可以说除了地滚球、藤球、曲棍球外都喜欢!”著名京剧演员耿其昌对体育的一片热诚之情溢于言表。“我不喜欢体育!”八届政协委员、梅兰芳金奖获得者、耿的夫人李维康偏偏唱反调,“一点儿也不喜欢!”“我是从小就喜欢体育。因为它竞争性特别强,看着过瘾,带劲!”“看来你这人好斗!”“嗯,我好斗。——我好斗?”“你好斗!我比你温柔。为什么不喜欢体育?不为什么,就是不感兴趣。”“任何体育项目都不喜欢的人太少了!”笔者惊讶道。“是吗?那看来我是少数派了!”“哎!我就是多数派!”旁边做作业的女儿回头看着一本正经的父母,笑了。  相似文献   

12.
梦圆晚报杯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做“晚报杯”的稿件了.只依稀记得以往做“晚报杯”稿件时心中总难免夹杂着些苦涩。也许是因为“晚报杯”冠军是我惟一未染指的业余赛事冠军,故而从2005年开始,“晚报杯”似乎成了我最重视的比赛,只是我却一直与“晚报杯”缺少缘分。正当这一切成为习惯或者说我已渐渐麻木时.一直与我开玩笑的“晚报杯”却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相似文献   

13.
叶茂强 《垂钓》2012,(1):50-59
序 三十多年前,还是孩童的我,看见邻居大哥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全车都响的“28加重凤凰”洋马儿(自行车)上下班,穿行在人群中。那“平衡木运动员”般的技术,那“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令多少我这样的孩子神往……那时,我的梦想就是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买辆自己的自行车,我要去“山”的那一边。  相似文献   

14.
我教了一辈子的语文,喜欢咬文嚼字。“文”是我最倾心的一个字,由此涉及了“文化”,文化养生成为我的最重要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一天,到朋友家去玩,正碰上一桌麻将。朋友见我来了立即要“让贤”,我素来不喜欢麻将,所以谢绝了。我那朋友是个“麻迷”,正玩在兴头,“假惺惺”谦让一番,见我“客气”,他立即当成福气,屁股一沉又坐了下去。在哗啦啦、哗啦啦之声中。他对我说:“看我给你和个大的。”他和不和与我何干。我不觉一笑,但更好笑的是,他_边打牌一边在那里念叨:“修我长城,爱我中华。”其他人也跟着吆喝着。这比起刚才说的“为我和个大的”,简直是  相似文献   

16.
一次上活动课时,我带着学生打篮球。轮到我投篮了,我站稳了,深呼一口气,将球投了出去。结果,球擦着篮框掉了下来,没进。站在我旁边的潘伟不屑地说:“老师,让我来。”我将球递给他,他熟练地举起球,抬起手臂,伸臂、压腕,一个漂亮的弧线,球应声入网。 我不禁大喊一声:“好球!”其他的学生纷纷围了过来:“你会比老师行?”我大声地说:“对,他比我投得好,你们看他投”。我把球递给潘伟,说:“投给他们看看。”潘伟拿着球,看了我一眼,拍了一下球,抬肘、伸臂、压腕,又一个漂亮的进球。学生们欢呼起来“好球!好球!”一个女生悄悄地说:“廖老师还没有潘…  相似文献   

17.
棋路同归     
李守彤 《围棋天地》2013,(12):20-21
站在兰州一家围棋培训中心的广告宣传栏前,我拨通了上面的电话——“请问是张侃张老师吗?”“我是,请问您是?”“我的孩子想学围棋,我们现在就在您的教室门口。”“好好,请您稍等五分钟,我马上赶过来!”  相似文献   

18.
网上交球友     
在我的生活中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网”。网球场上,我高接低挡、随球上网;回到家里,洗净臭汗,打开电脑,咱是拨号上网。所以“上网”对我来说具有双重含义,无论在网球场上还是在电脑前,我都有强烈的“上网”欲望。这两张“网”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我深陷“网”中,不能自拔。网球让我的身体更为强壮,互联网则不断丰富着我头脑中的知识。而且这两个看上去毫不相干的“网”对我来说却是大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故事要从一篇日记说起。一天,班主任老师递给我一篇日记说:“熊老师,你看我们班朱迪写了一篇关于体育课的日记,还挺感人的。”我接过日记看到:“……每到体育课时,我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上体育课,又怕上体育课,因为我每次都是最后一名,从未成功过,可今天我成功了,还当了冠军,我要感谢接力棒!”是的,回想起那节课,朱迪的成功,应说感谢接力棒,是接力棒帮他“长高”啦!是接力棒帮他“跳”起来啦!“老师,我摸到最高的那个球啦!”、“老师,我也摸到了!”“老师……”这是我设计的单脚起跳触摸阶梯式空中悬挂球的课堂教学情境。你瞧,同学们那一个…  相似文献   

20.
饥渴     
郭永利 《围棋天地》2011,(21):105-105
我与围棋的结缘,惜乎晚了一点——那是初二,我十四岁。某天到一同学家玩儿,目光逡巡间瞄到了一个新奇物——两个方方正正的纸盒,看上去有些古色古香;使我诧异的是上面的字。“这‘国基’是什么?”我问。惭愧,圆转曲弯的仿篆“围棋”二字,而“棋”还是上下结构,遂被我认作了“国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