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张善孖(1882~1940年)《保家卫国图》[款识]劝君休取虎穴子,雄虎雌虎眈眈视,腾花昨夜腥风来,吹落寒泉流不止。辛未秋日,似君达仁兄法家正之。虎痴张善孖写于大风堂中,[署年]辛未(1931年)[钤印]虎痴(白文)、张善孖(白文)[藏印]稳山心赏(朱文)  相似文献   

2.
汪运渠 《收藏》2012,(4):33-38
阎甘园(1865~1942年),陕西蓝田人,名培棠,斋号晚照楼,以字行。精鉴定,富收藏,所藏历代文物数千种,多为稀世之珍。1927年,受冯玉祥之聘,赴南京。1929年移居上海,由柳亚子介绍入南社,与黄宾虹、张大千、张善孖、王一亭、刘海粟、王亚尘等交往频繁。在张大千、张善孖兄弟的敦促和关照下,阎甘园在上海举办首次个人书画...  相似文献   

3.
张大千《蕉荫仕女图》鉴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启 《收藏》2010,(2):88-89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画室名大风堂。他自幼随其母学画,1917年随二哥张善孖到日本京都学习绘画及染织工艺,回国后师从李瑞清、曾熙学习诗文书画。历经多年的研习、创作,其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精,工书法,善诗文,曾与齐白石齐名,有“南张北齐”之誉。  相似文献   

4.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其二哥张正兰,即一代画虎大师张善孖,“大风堂”为其昆仲室名。大千先生自幼酷爱绘画,家贫,从母、姊、兄学画,才艺横溢,根基始定。18岁随兄善孖赴日学染织,20岁归国居上海,投曾熙(农髯)、李瑞清(梅庵)门下,研习诗词书画。因婚姻困扰,削发为僧百日,嗣居松江,演读经史,感悟人生陶铸情操。还俗后以法名“大千”为号,自此致身丹青艺术终其一生。26岁举办首  相似文献   

5.
《收藏》2007,(10):214-215
张震,1944年出生于中华才子之乡江西临川自幼喜爱诗、联、书、画。现为张大千、张善孖大师大风堂三代门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6.
汪运渠 《收藏》2012,(7):33-38
阎甘园(1865~1942年),陕西蓝田人,名培棠,斋号晚照楼,以字行。精鉴定,富收藏,所藏历代文物数千种,多为稀世之珍。1927年,受冯玉祥之聘,赴南京。1929年移居上海,由柳亚子介绍入南社,与黄宾虹、张大千、张善孖、王一亭、刘海粟、王亚尘等交往频繁。在张大千、张善孖兄弟的敦促和关照下,阎甘园在上海举办首次个人书画展。1931年秋,作为中国书画代表团成员访问日本。其书法博及百家,造诣精深;画则山水人物、花木鸟兽无一不精;而指书、指画尤为特长。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8,(9):170-171
1944年生于江西临川。从小喜爱诗、联、书、画,为张大千、张善孖大师大风堂三代门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楹联学会会员。以画虎著称,并善于用书法来表现自己创作的诗词,槛联作品。  相似文献   

8.
奇人曹大铁     
朱浩云 《收藏》2014,(21):100-103
在当今艺坛,各类“大师”帽子满天飞。而曹大铁先生虽从未称自己为大师,实是中国文艺界、收藏界、鉴定界、建筑界的真正大师和名士。曹大铁(1916~2009年)原名鼎,字大铁,别字尔九、北野,又字若木、若木翁、寂翁,斋名“双昭堂”“菱花馆”,江苏常熟人。早年从杨圻先生作诗,入张善孖、张大千昆仲门墙习丹青,叩于右任先生学法书。主攻土木工程,余事诗词书画,均臻上乘,有声海内。年少席丰厚履,裘马轻狂。中年慷慨任侠,目不容俗。晚岁潜心格致,醉心六法。习绘事,功力深厚,下笔有神。善收  相似文献   

9.
沙伟 《收藏》2016,(1):12-19
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1899~1983年),其出生即有"黑猿转世"之说。他一辈子以猿为友,终生爱猿、养猿、画猿,与猿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猿(缘)"。他摸透了猿的生态习性,经常创作以猿为主题的画作,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画猿传世杰作。因大千极善临仿宋代"画猿圣手"易元吉的作品,故又被人们誉为"今之易元吉"...  相似文献   

10.
宋捷 《收藏》2018,(1):24-25
2015年,河南洛阳附近发现日本奈良时期"和同开珎"缩字版银钱(图1)和"长安常欢"银钱(图2)各一枚。这两种银钱在日本及其罕见,尤其是"长安常欢"银钱,更是前所未见。"长安常欢"银钱文字环读,与中国先秦圜钱中的共屯赤金、桼垣一釿的读法接近。"和同开珎"缩字版银钱则与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5枚和同银钱中的一枚版别近似(图3)。由于和同银钱的版式较多,所见国内泉家藏有不同版别(图4),而"长安常欢"银钱目前只见此版面世。  相似文献   

11.
寇尚民 《收藏》2013,(5):104-109
"龙洋"是清光绪至民国年间流通的银币,正面铸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有小满文,并有铸造地名和"库平七钱二分"计重;背面为龙图,四周铸有外文(见图)。这种既有龙图又有外文的银币被称为"龙洋"。此银币首先由广东造币厂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式开铸,后各省陆续铸造。关于各造币厂铸成"龙洋"之数量,  相似文献   

12.
李正平 《收藏界》2011,(7):108-109
一九一一年(辛亥)十月,革命军武昌起义,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国,翌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史称"辛亥革命"。其时著名墨肆胡开文制纪念墨数种,甚精美,兹为简说,并藉作文之便,略谈胡氏创业时间。大"纪念墨"(图1)长方形,长22厘米,宽6.8厘米,厚2.7厘米,重607克。  相似文献   

13.
姚悦 《收藏》2013,(3):34-39
在安徽,无论收藏界还是拍卖行,只要一提到安徽画坛"八老"的真迹,那绝对是"疯抢硬通货"!那么,在市场流通的"八老"作品中,哪类绘画作品又是最为收藏者关注的?萧龙士(1889~1990年)生于皖北萧县。萧县是安徽县级乡镇中较为著名的书画之乡,清乾隆间就出了刘本铭、袁汝霖、吴柳盫等一代画人。萧老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精写意花鸟,并善诗书。后拜大匠齐白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09,(3):186-186
大千先生生前忘年交好友,以画山水、荷花著称的香港艺术大师范子登先生评:张震先生画虎超妙沉雄、雄健泼辣,笔墨灵动,千变万化,在继善孖师画虎基础上,自成一家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5.
遇到重大庆典和事件,正式发行的部分报刊会出版一期号外或专(特)刊。而民办刊物,能出版一期号外或专(特)刊,比较难能可贵,笔者手头藏有几份。《望城邮风专题邮戳》2010年6月1日出版了"上海世博会"号外,16开,双面彩色胶印(图1)。2008年,  相似文献   

16.
8月16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参见131111)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青奥会"),4年一届,分为冬季和夏季青奥会。参赛选手年龄限制为14至18岁,比赛项目大部分与奥运会相同。  相似文献   

17.
黎凤歧 《收藏界》2010,(11):80-81
日本是最早仿照中国钱币形制铸行方孔圆钱的国家,公元708年,即唐景龙二年,日本奈良朝元明天皇首次仿效中国钱型铸造了"和同开珍"小平钱,此后,各朝天皇又累计铸钱11种,即"万年通宝"、"神功开宝"、"隆平永宝"、"富寿神宝"、"承和昌宝"、"长年大宝"、"饶益神宝"、"贞观元宝"、"宽平大宝"、"延喜通宝"、"乾元大宝"等,连同"和同开珍",日本钱币学家合称为"皇朝十二文钱",是日本铸钱的第一阶段,这些钱都是小平钱,存世少而珍贵。此后,日本还铸过"大中"及"洪武"背"治"贸易钱以及"庆长通宝"、"元和通宝"小平钱,亦未见大钱。后水尾天皇宽永二年(公元1625年),即明天启五年,日本始铸"宽永通宝"年号钱,从1625年至1867年,宽永钱前后铸行长达200余年,数量庞大,品类繁多,有大有小,  相似文献   

18.
袁克林 《收藏界》2010,(11):82-84
"康熙通宝"于康熙元年(1662年)由户部题准、宝泉局率先开铸,并颁令将铸成的"康熙通宝"样钱颁发各省铸钱局,依式样铸造与顺治钱并行于市。但为时不久,即颁令各省局停铸,只保留户部宝泉、江宁两局仍照旧设炉座鼓铸。康熙六年(1667年),户部题准各省炉座铸钱,并添设宝苏局、宝鞏局、宝昌局等处铸钱厂局,仍按部颁康熙样钱铸钱。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所获奖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伦敦奥运会,我国牢牢位于世界竞技体育的"第一集团";(2)获奖牌运动员中,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占64.6%,获奖牌运动员年龄在中国代表团运动员中相对年轻;(3)"阴盛阳衰"现象依然存在,但正在向"阴阳平衡"过渡;(4)传统优势项目发挥总体正常,有喜有忧;(5)非传统优势项目成绩继续提高,"119工程"取得突破;(6)项目结构有所优化,但还需进一步改善。研究有利于理智客观地判断我国竞技体育的真正实力,寻求不足,总结经验,以期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陈瑞海 《收藏界》2010,(5):84-84
"朝鲜通宝"存世多为小平钱,而大钱则尤为罕见。"朝鲜通宝"钱是公元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高丽王朝李成桂将军发动军事改变,废除原高丽国王及其国号,改国号为朝鲜,其后,朝鲜国世宗李祹于公元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始铸"朝鲜通宝"平钱,至仁宗李宇于1633年(明崇祯六年)仍继续铸行"朝鲜通宝"钱,到正宗十七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即公元1793年,始试铸当十大铜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