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产业对提升居民身体素质、带动体育强国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金融深化对体育产业集聚的影响效果,对促进体育产业集聚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09-2022年数据,采用莫兰指数、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金融深化影响体育产业集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体育产业集聚和金融深化均具备正向的空间集聚效应,且动态视角下,体育产业集聚具有较强的时间惯性;(2)无论在时间序列还是空间效应上,金融深化对体育产业集聚均存在显著的负影响,即金融深化的发展抑制了体育产业集聚。因此,强化政策导向、加大监管金融机构资金流向、增强金融机构和体育产业的区域合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逐渐契合。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发展对体育产业集聚的影响,得出结论:1)我国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体育产业集聚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特征,且动态角度下体育产业集聚在时间上具有累积发展态势;2)人口城镇化水平对体育产业集聚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尚未产生显著的空间外溢性;3)经济城镇化水平对体育产业集聚产生正向不显著影响,但空间视角下由于“虹吸效应”的存在导致带来负的空间外溢性;4)城镇化水平的交互项系数为正,即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发展对加快体育产业集聚有积极影响,但空间外溢性上依然存在“虹吸效应”。因此,应当增强体育产业的跨区域合作和交流,发挥多元化市场的导向作用以及加大体育资源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绝对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以及常住人口与GDP的视角区位熵探讨江苏省体育产业集聚问题。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分析法等。结果体育产业产值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区,该地区集聚程度最高;3个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体育产业相对于苏南地区人口数量有显著优势,苏中地区有明显优势、苏北地区存在劣势。现阶段政府行为和产业政策是影响产业集聚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地区综合实力和人口、生产要素与区位优势是诱导性因素。结论加强苏南地区“区域增长极”的形成,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培育体育产业空间载体,保障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体育文化宣传;加强交通网建设,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4—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共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深入考察长三角体育产业的区域集聚特征、空间溢出效应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1)长三角体育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还会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体育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随着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程度的提升而显著增强;(3)长三角体育服务业集聚具有更加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间的经济活动对于溢出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对未来长三角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溢出效应的释放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洋体育产业是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新发展阶段需要拓展蓝色经济新空间,前瞻布局新业态。研究旨在构筑“以体强海,以海强国”的新空间发展格局。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资源禀赋、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3方面的发展环境优势,针对4大制约短板提出海洋体育产业发展的区位逻辑和空间布局策略。研究认为:(1)海洋体育产业应致力于运动项目空间、海陆一体空间和沿海城市群空间发展;(2)按空间规划和区位要素布局项目发展,提升海洋运动参与度;(3)创新海洋体育产业载体建设,形成“海洋-内陆-内水”辐射效应;(4)推进海洋体育制造业高端化,构建“产学研用”国有品牌高新技术产业链;(5)金融赋能海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构特色产业集聚功能区。  相似文献   

6.
要素投入和效率提升是产业增长的动力源泉,吸聚优质要素、提升产业效率是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2014—2018年上海市16个辖区体育产业相关统计数据,使用索洛增长函数、超效率SBM模型等工具,分别测算区域体育产业增长的要素贡献率和产业效率,并通过回归分析探究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资本是驱动上海市体育产业持续增长的最重要的要素,扩大要素投入对产业增长的效果已较为有限;上海市体育产业技术效率较高,规模效率中等,各辖区产业效率具有异质性;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集聚、消费需求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提出提升体育产业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产业基地相关理论,结合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实践,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概念进行了理论界定。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是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化形态,是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政府行为。体育产业园区具有明确的边界界定,其经济一定发展程度,演化到体育产业集群后,再经过政府的认定,也可以转化为体育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8.
分析表明我国体育产业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构建体育产业集群。本文采用Global-Malmquist指数模型得到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采用ESDA方法得到体育产业的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技术进步水平有待提高。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的提高是促进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提高的主要因素。(2)2012-2022年间整体呈现“稳定-加速集聚”的演化进程。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集聚特征明显,中西部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区域发展质量差异性问题较为严重。建议:(1)采用综合方式提高体育产业的要素生产率:提升人员专业水平、加强资本引入、采用创新技术、加速制度改革。(2)借助国内大循环之势,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的构建,促进体育产业的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讨建设河南特色体育产业聚集区的建设思路与注意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河南发展体育产业的良好条件,强调建设体育产业集聚区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结论:河南省特色体育产业集聚区建设应在借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少林武术产业集聚区等七大特色体育产业集聚区,并注意在建设过程中加强规划,调动政府参与的积极性,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抓住承接沿海体育产业转移契机,利用文化品牌,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区位熵、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回顾和展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和前景。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全国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步健全,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项目产业稳中向好,各类载体示范引领作用开始显现,产业空间集聚态势明显,区域协同发展取得成效。新时期,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跨入新阶段,伴随国际国内双循环影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体育产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现实诉求和理性适应过程并行。“十四五”是体育产业加速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关键时期,也是体育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紧密结合新时期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是推进“十四五”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注重体育产业顶层设计的战略导向作用,明确产业战略地位、明晰产业发展重点,增强指导和约束功能,是体育产业更好地体现时代特色、贯彻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体育产业的集聚进展与集群演化探论(1994—20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和比较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基于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理论视角,结合演化经济学理论思路,探讨1994年至今的体育职业化、市场化进程中体育产业集聚与集群演化的理论基础与逻辑框架,为体育企业发展和体育品牌建设、城市和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国家体育产业实力提升提供最新的理论支持,对体育产业集群领域的相关研究将起到促进和借鉴作用。研究表明:体育产业的集聚发展与集群演化既是区域体育产业优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又将促进区域体育产业乃至整个国家体育产业的转型发展。对中国体育产业集聚发展与集群演进的理论探析将开启实证研究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以苏州市为例,对其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空间分布结构、空间布局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商业型健身俱乐部以中低档为主,投资主体呈多元化;空间布局以古城区为核心向东西方向发展和南部发展的态势,空间格局属于非集聚分布,呈现四种布局模式;布局的成因主要受经济、人口分布、交通区位及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法规、体育旅游产业、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体育彩票产业等方面对皖江城市带体育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空间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得知皖江城市带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尚待完善、体育旅游自然资源丰富、体育竞赛表演产业落后、体育彩票产业相对较发达等,此外,皖江城市带体育产业发展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4.
体育产业结构发展演变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彭连清  林玲 《浙江体育科学》2004,26(5):35-39,77
综合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的数据资料,通过国际横向比较、国内省际横向比较和个别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纵向比较,归纳出体育产业的外部结构发展演变规律和内部结构发展演变规律,并分析了体育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俞琳 《体育科学》2007,27(7):86-95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比研究与个案实证法,依托于区域经济学与环境论等相关理论,探讨外部环境因素对都市圈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作为都市圈区域体育产业发展领域研究的基础与主要切入点之一,在探讨我国都市圈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环境问题时,首先,分析该产业发展环境的主要特征并回顾相关文献;其次,结合实际宏观比较三地开发体育产业的具体环境因素现状;最后,以上海市为个案验证相关可量化环境因素对体育产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武术散打人才资源的时空演化对打破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困境、促进武术散打运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地理学空间分析法探析我国武术散打冠军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发现:1)从空间格局看,我国武术散打冠军呈“东、中多,西、东北少”“北多南少”格局;豫鲁皖苏浙五省冠军最多,豫鲁皖苏4省交界的淮海地区有明显集聚特征;2)从时间演化看,东部冠军数量波动下降,中部逐年上升,西部近年略有增长,东北保持现状,锦标赛、冠军赛金牌总数从17上升至19个,全运会金牌总数从7降至5个;从空间演化看,冠军输出省份整体向西南方向迁移,并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3)从影响因素看,经济与人口因素奠定冠军的总体分布格局,自然因素重塑着冠军分布格局,政策与文化因素对冠军格局变化有重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需以指数为引导,并建立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以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为研究目标,构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评价模型及统计面板数据,就2014—2019年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演化过程给予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良好的发展机遇、完善的产业政策和活跃的市场主体等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较高的地区体育市场发达、总部效应明显,体育产业已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在发展优势和发展方向上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在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空间集聚效应。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宏观引鉴:完善、推广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把握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建立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机制;激发体育产业创新活力,提升生产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演化经济学的演化博弈、动态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产业纳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能性及其潜在进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体育产业的内生性诉求、外生性变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的讨论,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体育事业跨界整合、体育产业区域集聚等的推进,体育产业作为强调制度创新、民生价值的产业集群应当纳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框架之内。并提出通过发改委等部门联动在"十三五"规划时纳入、复制"旅游产业的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演进动态纳入、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点促进省域联动纳入等潜在进路。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全局与局域Moran’s I指数、LISA集聚图考察我国彩票、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的全局与局域空间集聚特征,运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我国彩票与体育彩票销售影响因素的直接与溢出效应。全局Moran’s I指数表明:人均彩票和体育彩票销售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关系,具有地理上的集聚性;随时间推移,彩票销售的集聚性降低,而体育彩票销售的集聚性升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失业率对彩票和体育彩票销售影响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为正,人均GDP的直接效应为负、溢出效应为正,股票人均月交易额的直接效应为正、溢出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竞争力评价作为评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我国体育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为研究对象,使用熵值法与特尔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来测度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水平,综合评价我国各省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以我国省级行政区为研究的基础空间单元,在对体育旅游概念内涵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结果发现,我国各省市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竞争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并从五个方面提出提升体育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策略:促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完善制度供给;完善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进产业融合,强化产业支撑;强化人才保障体系,确保要素供给力度;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