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对参加2010年黑龙江省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和2011年黑龙江省武术散打锦标赛的102名男子运动员以及省武术散打比赛部分裁判员进行访谈调查,针对黑龙江省武术散打技术现状提出相应提高训练水平的策略:建立完善的散打运动训练体系,是提高散打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将耐力训练贯穿整个训练的全过程;鼓励运动员主动进攻,提高对抗中技战术运用的能力;加强运动员攻防转换能力,提高击打和抗击打能力,注重功效性训练。  相似文献   

2.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散打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实战与对抗。速度是散打运动员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科学的训练能提高散打运动员的速度素质,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更灵活,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文章旨在探讨武术散打运动员速度训练的方法,以期为提高运动员的散打水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武术历史悠久。与其他搏击运动相比,中国武术更加注重内修,即武术修养和人文情怀。散打是一项吸收了传统武术中的优良技巧而形成的对抗性较强的格斗运动。传统的武术训练和散打训练有区别也有联系,因此,许多教练在尝试把传统武术训练模式运用到格斗训练中,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散打水平。在散打运动不断发展的同时,散打的训练模式也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在散打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故而需要对这一训练模式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以更好地提高散打训练质量,有效提升散打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武术的技击本质为依据,试论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找出制约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相关因素为:⑴现代竞赛需要决定运动员的训练模式;⑵套路和散打项目在运动形式、运动性质等方面的异同难以使一名运动员兼习两种项目;(3)武术国际化市场决定套路和散打项目均需要各自改进加强。并提出套路运动S在练习套路的基础上练习散打、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编排要有攻防含义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对我国现役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进行测试分析。结果:1)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优于一般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和"常模;"2)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均不受年龄、训练年限、参赛次数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和结构相对较稳定;3)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程度多处于中等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散打是武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散打运动需要运动员在比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灵活使用摔跤、击打和踢腿等动作击败对手取得胜利。文章从力量训练和打靶训练两个角度,重点探讨散打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并提出了一些训练模式的改进和优化建议。1武术散打的力量训练方法武术散打具有快、准、狠的特点。“快”是指运动员的速度快,且具备出色的判断力和反应力。“准”指出击准确。运动员在进攻的时候,除了要准确地运用自己的力量之外,还要迅速地给予对手一次有力的打击,不能有任何的拖延和任何的失误。  相似文献   

7.
依据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员训练中普遍存在"重摔法,轻腿法"的现状,分析散打运动员腿法训练的重要性,提出有关腿法训练的方法,为今后武术散打腿法素质训练提供科学的训练依据。  相似文献   

8.
1武术散打运动员产生疲劳的原因及种类 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武术散打疲劳是指运动员在进行踢、打、 摔等动作时引起机体工作能力暂时下降。分析武术散打运动训练中运动员出现疲劳的成因,可以很好的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生理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武术套路、散打运动的男运动员的不同角度视野的测试,并将其结果与非运动员(普通男大学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的白色视野在任何方位上都大于绿色视野;武术套路运动员与散打运动员的视野在各方位上都无显著差异;武术套路运动员和散打运动员的白色视野在任何方位上都大于普通大学生,差异非常显著。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武术运动训练对视野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武术教学训练和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马腾斯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的中国修订本,对参加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的运动员进行了不同场次的问卷调查,目的在于揭示焦虑影响因素的变化对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比赛的影响,用于指导训练和比赛。研究结果表明,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认知焦虑低于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认知焦虑逐渐下降;运动水平的不同认知焦虑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武术散打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由于其技击性、观赏性强,得到了国内外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如何使散打项目继续发扬光大,就需要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发挥潜能,展现自己的魅力。通过研究散打运动员体能与技战术发挥的关系,为其训练、比赛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观察法和比较法,以散打运动员体能与技战术发挥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对散打运动员体能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地位以及与技战术发挥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散打运动员训练时,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同等重要;但在比赛时,体能好的散打运动员占据优势,尤其是同场队员技战术水平接近时,体能成为散打运动员获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阐述了武术功法运动,进而分析了武术功法对现代散打技术训练的影响和作用,力争把武术功法运用到现代散打技术训练当中,意在提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击打和抗击打能力,为散打技术训练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散打技术中的放松及其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武术散打训练过程中存在偏重身体素质、技术训练而忽视放松训练的倾向,从生理生化角度分析、研究放松对武术散打技术的影响,阐述放松训练是散打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介绍了几种武术散打中放松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散打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部分,是把武术中最直接、最简捷的招法提炼出来,以求快速击中、击倒或摔倒对手。在遵循散打训练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把传统武术意识运用到一般武术散打训练中,针对视觉、听觉表象采取多种训练手段,激发运动员的潜在意识,使对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可以提高散打运动员技术水平,促进运动技能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性格特征及其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总结国内外运动员性格特征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运用"WT运动员性格测量表(WTCAIA)"对109名武术散打运动员、29名体操运动员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具有自控性、进取性、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猛顽强的意志品质等性格特征。结合教学训练实践,对武术散打运动员优良性格特征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武术散打技术和战术的发展,散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也在不断提高,在各种比赛中,赛前心理训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武术散打运动是人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项目,就是在攻击和防守的训练过程中来锻炼运动员的身体和意志。实践证明,运动技术的不断提高,运动水平相互接近,相互间争夺的更加激烈,被称为第二技术的心理训练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和参赛的胜负,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运动员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摆在教练工作中的重要的任务。因此,教练员应提高重视,加强比赛前的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结合实践对散打技能训练进行研究,从身体机能、运动技术、运动战术心理方面分析了武术散打技能训练的基本要素,旨在为散打技能训练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依据;散打运动员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应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真正理解各种技法的基本原理,并为训练及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技法,提高训练竞技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沈阳市散打队训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对武术散打训练方式总体评价的满意程度还不够高,主要原因有,认为武术散打训练方法比较陈旧,多年来总体上没有大的变化,训练场馆和训练器械不够用,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训练发展的需要。本研究旨在对沈阳市散打队运动员认知水平与...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影像法、临床检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散打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成因及预防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膝关节损伤有明显的级别之差;带伤训练、膝关节的被动扭转以及重压是武术散打膝关节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缺乏系统性治疗是影响膝关节损伤愈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武术散打运动员科学化选材的内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运动训练日益科学化、规范化的今天,如何对散打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已越来越成为诸多教练员及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首先从对武术散打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的几个不同阶段的划分入手,提出了不同阶段的选材要求;其次提出了建立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常模”,认为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模式特征,可以对武术散打的科学选材提供目标和方向;最后提出了对武术散打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时应借鉴和参考的指标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