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帆 《科协论坛》2007,(3):277-277
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给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奠定了制度基础。股权激励制度、市场化兼并收购与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施从外部制约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财务决策行为。同时,股权融资偏好将向债权融资转变,股利决策趋于正常化,经营投资决策也将更有利于股东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会影响到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如何通过完善投票表决制度来切实的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如何解决投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顺利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已经成为了学界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大股东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的"隧道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大股东热衷于通过协同性关联交易、实业类资产注入和资本化定向增发等途径来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大股东行为的变化对提升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股票收益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上一场革命性的创新,夯实了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对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从制度和公司治理角度透析"掏空"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国情主要从证券市场定位、股权分置和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企业的代理人问题、监督机制等和公司治理的理念、上市目的、内部治理结构等公司治理层面分析了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基本命题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梅 《预测》2007,26(6):27-30
不同的公司股权结构决定了一国不同的公司治理命题。在美英国家公司治理问题是管理者与股东利益的冲突问题,公司治理改善的讨论和政策措施也在于加强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美英之外的世界上的大型公司都具有集中股权结构的特征,它们的首要治理问题是限制控制股东对少数股东的盘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由于股权分置的存在而被放大,出现异常复杂的情景。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消除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异化现象,推动股权结构改善,明晰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期股市低迷,配股再融资风险日益凸现,其原因在于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裂且大股东股份非流通。这造成了大股东利用配股方式来侵害小股东利益。本文试图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从上市公司大股东成本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分析上市公司配股中大股东利用放弃配股、高溢价配股以及公司未来收益下降等方式.全面详尽地揭示了大股东剥夺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理清股权分置改革涉及的会计处理,必须正确认识股权分置改革的性质,并考虑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和投资会计准则的演变,并且将试着从对价的四种会计处理方法、股改会计处理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以及对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案的选择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开始越来越强烈地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和价格发现功能,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重大障碍。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一些因素,然后要构建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制度安排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龚珏 《科技广场》2013,(1):239-244
上市公司代理问题成为制约我国证券市场以及上市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侵占.这其中,股利政策又往往成为大股东用来追求自身利益,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一种手段.本文以代理理论为基础,以佛山照明股份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为个案进行分析,深入发掘上市公司大股东制定股利政策的动因,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提供有力的证据,有助于投资者理性地看待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合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开始实施,三年多来,我国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随着新《证券法》、《公司法》的颁布及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股票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时代。本文对股改后上市公司实施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分析其原因,最后从我国当前法律环境、资本市场等角度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市公司的恶意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把这种不是为了寻求公司价值最大化、投资者投资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而是为了摄取公司利益相关者(公司流通股股东、债权人、公司职工)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不计成本和风险的融资行为界定为“恶意”融资后,用实证方法描述了“恶意”融资的表现,并认为大股东进行利益摄取,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制度和政策不健全是上市公司恶意融资的原因。最后指出恶意融资会产生资本配置效率低下,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等影响,同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进行,我国股票市场将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公司治理的改善将会是推动下一步市场上扬的重要动力。就我国情况来看,国有上市公司占有绝对的市场主体地位,因而其公司治理结构改善情况,将会对未来的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股东利益与股东行为:基于股权分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雯 《中国软科学》2004,(12):28-32
股权分裂这一历史性的制度缺陷内在地导致了各类股东之间利益的分离,在此基础上,各利益主体在实现各自利益的方式、追逐利润的手段和方式以及控制上市公司等行为上呈现出一种扭曲的状态,这种行为的扭曲直接造成了广大流通股股东利益的损失,从而影响到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使资本市场整合资源的功能难以发挥。因此,中国股市要想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就必须解决股权分裂这一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实现股票的全流通。  相似文献   

14.
周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9):162-163,233
选取A股112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实证角度就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变动情况对公司绩效影响;结果显示流通股股东增持越多,公司的经营绩效就越好;减持越多经营绩效就越差;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香港联交所对于"同股不同权"的逐渐接纳让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疑惑"同股不同权"到底是否应该被完全禁止。通过对不同投票机制的分析发现:当内部管理层资质出众而且利用控制权获得私人控制权利益的动机较小的时候,"同股不同权"比"一股一权"更能发挥投票权的价值,更有利于公司价值最大化。因此,当公司的投资者保护程度较高,市场信息披露充分的时候,证监会应当尊重投资者对于不同股权结构的选择和定价。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分析和实证检验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透明度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违规法律成本并不是抑制我国上市公司低质量信息披露的有效因素,管理者动机、财务状况、公司的环境和特质等是我国目前上市公司透明度的主要决定因素,但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却很有限,其中机构投资者、独立董事、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力、流通股等均尚未形成改善公司透明度的治理力量,管理者激励、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作用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张程睿 《软科学》2008,22(5):134-140
系统地分析和实证检验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透明度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违规法律成本并不是抑制我国上市公司低质量信息披露的有效因素,管理者动机、财务状况、公司的环境和特质等是我国目前上市公司透明度的主要决定因素,但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却很有限,其中机构投资者、独立董事、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力、流通股等均尚未形成改善公司透明度的治理力量,管理者激励、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作用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程效 《科技广场》2008,(2):111-112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证券市场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股权分置问题——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另一部分股份可以流通。股权分置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我国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证券市场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股权分置问题——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另一部分股份可以流通。股权分置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0.
浅析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出台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原有的格局将被打破,即将面临着一个全新的运作环境。本文拟从股权分置问题的历史根源、现状及今后改革方向作一个框架性阐述,以为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