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建了高新技术园区竞争力的分析指标体系,构建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用于对高新技术园区的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2.
企业盈余管理存在原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祥建  徐晋  郭岚 《软科学》2004,18(5):85-88
运用契约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了盈余管理产生的本质原因,分析了“契约摩擦”与“沟通阻滞”造成盈余管理现象的内在机理。契约摩擦”与“沟通阻滞”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现实中的盈余管理现象往往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前沿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远勤  郭岚  张祥建 《软科学》2009,23(7):124-129,144
回顾了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前沿研究成果,总结和评价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最后,结合中国企业的具体生存环境,提出了企业投资行为与效率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标准化对企业技术创新与经营业绩影响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企业的技术标准化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模块化的微观结构与风险特性:基于产业集群的分析/FO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岚  张祥建  徐晋 《科研管理》2008,29(5):55-62
模块化是产业集群发展的“秘笈”和演进的主流趋势,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和激烈的竞争,模块化过程中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本文探讨了模块化的微观结构,分析了产业集群模块化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包括兼容性风险、网络性风险、生态风险、信息风险和锁定风险,这些风险影响着模块化产品的市场结构和收益特征。因此,在产业集群模块化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和消除风险,降低其危害和冲击,进一步促进价值模块整合和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6.
郭岚  张祥建  徐晋 《科研管理》2008,29(4):71-75
以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为核心的微电子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高密度交叉点,并逐步发展成为各科技产业之间的引导性科技领域。本文针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价值的不确定性和产业化之后利润的不确定性,基于实物期权方法构造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产业化过程中的投资决策模型,分析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实物期权价值和最优投资决策的选择问题。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微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7.
冯霞  胡海鸥  张祥建 《软科学》2008,22(2):134-137
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关联交易、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资产重组等方式实施盈余管理,不同的盈余管理途径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报告盈余的提升具有不同的效果。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行为,造成了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岚  张祥建 《科学学研究》2007,25(1):132-137
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设计包含5个维度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这些评价指标,构建一个基于人工智能BP神经网络的专家模型,系统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为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及实施提供有益的工具。实证研究表明,该指标体系与神经网络专家系统能较好地解决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浦东新区新兴科技型企业为对象,对企业R&D活动和自主技术创新进行经验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提炼出企业的规模结构、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及盈利能力对企业R&D活动及自主技术创新发展的共同促进作用,验证了西方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结果表明,区域新兴科技型企业应扩大企业规模结构,企业R&D商业化能力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国外盈余管理测度模型前沿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祥建  郭岚 《软科学》2007,21(3):1-4
总结了国外盈余管理检验方法和模型,分别对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特定应计利润模型和盈余频率分布模型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评价。在研究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国外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才能更加准确地测度盈余管理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