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现状及其运行机制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炜  翟艳辉 《软科学》2003,17(5):62-65
本文总结了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的三种基本模式,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利弊分析,旨在推动我国大学学术组织再造工程的深入开展,从而实现大学学科结构调整,促进大学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结构化访谈和多层次组织行为问卷,实证检验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特征与科学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特征显著影响其科学创新能力,高跨学科学术组织特征的大学在科学创新能力方面显著高于低跨学科学术特征的大学。因此,加快跨学科学术组织与制度建设是提升我国大学科学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美国大学传统院系结构惰性与跨学科研究合作困境形成的原因;然后分析促成跨学科研究合作的组织保障,并借鉴两栖型组织理论分析美国大学内部成立的独立于传统院系结构之外的跨学科研究组织;最后分析总结这种组织顺利开展跨学科研究合作的运行机制。研究表明,美国大学传统院系结构特点决定了大学依靠传统院系进行跨学科研究合作的局限性,大学自设的跨学科研究组织的成功运行有效地实现了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才和学科的双重优势开展跨学科研究是大学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途径。然而,要在以学科建制的大学体制下实现问题驱动的跨学科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却并非易事,面临学科壁垒和僵化体制所带来的人员流动、评价考核与人才培养等核心制度缺失的困境。分析了跨学科内涵和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面临的障碍及根源,并在剖析美国大学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尝试为创新驱动环境下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跨学科创新团队的异质性知识耦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学科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从活动的角度看,其本质在于异质性知识的耦合,即不同学科科技知识、理论方法、组织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的耦合;从团队的层面看,跨学科创新团队就是由若干异质Agent构成的"多Agent系统",并对应一个较大的知识空间.跨学科知识创新的过程就是包括不同学科的文化知识、组织知识在内的异质性知识相互耦合,推动整个知识空间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大学跨学科科研组织的体制困境与突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学科科研是大学发展前沿交叉学科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在国内大学却遭遇体制困境。本文结合我国大学科研运行的实际,以及对美国两所一流大学及其跨学科研究机构的组织架构分析,提出以学科资源固化为特征的院系管理体制是造成跨学科科研举步维艰的最直接原因。基于这一逻辑,本文提出从弱化学科概念和加强学校统筹两个方面来促进跨学科科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外跨学科评价理论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学科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受学术界欢迎的一种综合创新的科研方法.各种资助机构越来越多地受理有关跨学科项目的申请.为了促进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资助机构和学术机构需要运用有效手段,对跨学科研究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价,以保证跨学科研究持续有序的展开.试图从过往的中外跨学科评价理论文献中,寻找阻碍跨学科评价顺利进行的各种障碍,以及消除这些障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跨学科研究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学科研究组织是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机构,而良好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研究中心最重要的制度,是研究中心高效运行与创造成绩的重要保障.从战略目标、组织结构、评价机制、交流制度、激励制度和环境建设等六个方面对国内外跨学科研究中心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特别强调其与传统的大学学科组织在运行机制上的区别,指出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其运行机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组织是当今大学或研究机构中用以保障与促进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机构.但大量跨学科研究中心的运行并不顺畅,面临体制壁垒组织平台缺乏、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经费投入机制不科学等众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对跨学科组织的定义还不清晰,对其科学内涵没有正确把握.在描述了跨学科组织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对其概念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跨学科组织的概念与特点,并从概念出发,对跨学科组织发展的历史阶段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发展与创新是全球化背景下主导科技潮流的主要力量,人类正处在跨学科大力发展的变革时代.跨学科发展与创新必然会受到传统学科体制的制约,必须由政府出面加以调控,首先解决组织管理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和日本跨学科发展与创新的主要组织形式与成功经验,并在美日两国经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跨学科发展与创新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构建和相关制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组织单元,在大学内外部各种影响因素构成的矩阵结构中运动和发展。学科发展来源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是学科发展的一种集约化路径,其实质是优化配置学科资源,使教学和科研统一原则在不同的学科层次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以促进学科知识的增长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科建设是大学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必然途径,也是大学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优势所在。因此,创新学科发展机制,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组织运行规范和科研激励制度、学科评估制度是学科组织实现跨业界、跨学科、跨团队协同创新的关键,也是大学获取集群创新效应、推进学科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促进高校跨学科研究发展的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学科研究中心在现代大学的战略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它们要与传统院系分享大学治理的权力,甚至会向大学校级要求更多的自主权力,这导致了大学治理的进一步碎片化。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国别比较研究发现,对同时兼任院系教师和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科学家所完成的工作量在两个单位各自进行重复的全额计算,是一种激励院系支持教师从事跨学科研究和促成跨学科研究中心真正向科学家们开放的有效机制。而变革我国政府科研项目的资助模式则是促进高校跨学科研究健康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奖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指示器",具有重要的社会评价功能,第一至五届评奖结果见证了30年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历届高校人文社科奖统计表明:传统优势学科逐渐式微,新的主干学科格局正趋于形成;获奖成果高度聚集在研究型大学,地方高校异军突起,差异化特色发展渐成取向;引领学者自觉打造学术精品,亟待完善人文社会科学奖励机制;多学科综合研究尚有较大发展空间,跨学科研究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  相似文献   

14.
柔性管理——图书馆管理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华 《现代情报》2007,27(3):121-122
柔性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已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管理模式。为了实现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需要在组织架构、要素管理、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柔性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高校科技期刊联合办刊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提出由高校联合创建“联合体”以实现高校科技期刊联合办刊的模式,为高校科技期刊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在介绍高校科技期刊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联合体模式的初期和未来发展设想,给出了联合体模式初期的结构设置及运作模式,分析了联合体与高校的关系、经济效益分配、用人机制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结果】 高校联合办刊能改善办刊机制和用人机制,并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通过扩大横向规模,有效解决了期刊“散、弱、小”和同质化问题。同时,在纵向学术经营方面,对打造期刊出版集团进行了探索。【结论】 国家应该减少对办刊的行政限制,大力推动联合办刊社团的发展,同时通过新技术平台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6.
大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一个学术组织,通过漫长的演变,大学才从学术组织迈向创新组织.本文按照大学功能的演变过程诠释了“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7.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始源于1862年《莫雷尔法案》的颁布实施,随后在政府和实业界的大力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在知识不断从分化走向综合的时代大背景下,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和高校的积极参与以及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产生以及发展动因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创新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和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信息视野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凤琴  潘梅 《现代情报》2007,27(11):95-97
研究性大学的学术性、研究性、前沿性使它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需求。如何成为一个学术型、研究型的图书馆是研究性大学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研究型大学图书馆自身实际出发,着重阐述的是研究性大学视野下,寻求为科研学术直接服务的基本思路和改革策略,着重突出研究性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这一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