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深几许 不悔东大路 1948年秋,钟训正进入中央大学建筑系求学,成为杨廷宝等一代建筑宗师早中期的学生之一。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深得大师们的真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大学任教。第二年春天,钟训正主持了自己建筑生涯中的第一个设计——华中工学院的一幢教学楼。[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吴良镛,1922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48—1950年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I0001
胡正寰,男,1934年7月生,湖北孝感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系冶金机械专业(现机械设计与理论)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零件轧制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科技部“高效零件轧制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与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全国“五一”奖章等称号。曾任中国塑性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特种轧制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学部院士。胡正寰院士从1958年起一直致力于轴…  相似文献   

4.
吴焕加,1929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53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从事城市规划及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曾在罗马国际文物保护中心(ICCROM)研修.在美国耶鲁大学及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德国海德堡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客座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师学会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委员,《世界建筑》杂志编委会主任。著作有《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与人合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科学史话》(商务印书馆),《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山崎实》、《欧美建筑外观与环境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世纪西方建筑名作》(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世纪西方建筑名作》(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论现代西方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建筑作品有辽宁间山历史文化风景区山门与景点建筑群,山东广饶历史博物馆等。  相似文献   

5.
院士寄语     
顾冠群,1940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6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计算技术专业,现为东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冠群教授是我国最早开始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的专家之一。他的研究突破了开放式网络工程和协议工程的关键技术,自行开发了我国第一个OSI网络,并组织研制了国内第一个EDI系统,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发展;他编著的《计算机网络》是我国网络方面第一本教材,为我国计算  相似文献   

6.
我于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42年来一直在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建筑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教学、科研和生产设计工作。在实践中我始终坚持城市规划、建筑学(建筑设计)、风景设计并重,并注意与旁系学科的交叉。  相似文献   

7.
吴焕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29年11月28生于江苏苏州。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并留校任教。原从事城市规划教学,1960年后转入建筑历史与理论教学,主教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8.
夏炎 《科学中国人》2010,(1):F0002-F0002,1-5
<正>黄锡璆1941年5月19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1959年至1964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五年制)毕业1984年至1988年比利时卢汶大学工学部人居研究中心,获医院建筑规划与设计博士学位1993年3月至7月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访问研究  相似文献   

9.
杨延清,1982年在南昌航空学院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1985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至 1991年连续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在国内著名固态变相专家康沫狂教授名下,从事贝氏体相变研究。1991年他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实验室,从师于中科院院士王业宁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现在杨延清为西工大401教研室教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陕西省金属学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 昌航、南大、西工大,不同高校的不同学术研究风格使杨延清受益匪浅。在西工大任教期间他主讲了《工程材料学》及研究生课程《固态相变原理》,自编了《固态相变原理》讲义,指导硕士生,协助指导博士生,还担任着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吴焕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29年11月28生于江苏苏州。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并留校任教。原从事城市规划教学,1960年后转入建筑历史与理论教学,主教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委员。上世纪80年代曾在罗马国际文物保护中心  相似文献   

11.
人物档案王东,江苏省海安人,1937年出生于南京。1962年毕业干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级高工。曾任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现任院顾问总工、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2.
哈克 《今日科苑》2012,(16):89-91
人物小传吴良镛1922年5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  相似文献   

13.
陈东 《今日科苑》2007,(19):22-23
在台湾的建筑界,成功大学建筑系主任傅朝卿教授是相当特别的一位。他并非以建筑设计而广为人知,而是以扎实的基础研究,在海峡两岸的建筑界建立起他在建筑史与文化遗产专业上的权威地位。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写一部历史傅朝卿,1957年2月24日出生于台南。1979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在学期间受贺陈词教授鼓励,开始专研建筑史。1980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建筑系攻读硕士学位,受教于美国著名的学者史摩尔教授及建筑史家詹斯顿,学成后回台湾担任成功大学建筑系讲师,教授西洋建筑史、近代建筑史及建筑设计。1986年,他深感所学不  相似文献   

14.
吴硕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声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委员。1947年5月17日生于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诏安县人。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建筑学专业,1981年、1984年先后获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技术科学硕士、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寄语     
吕志涛,汉族,1937年1月生,1965年开始在东南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吕志涛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结构工程专家、我国预应力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近40年来,他为我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  相似文献   

16.
正已经百岁高龄的蔡启瑞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分子催化科学研究与配位催化理论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军者。蔡启瑞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现为厦门大学教授。蔡启瑞带领团队在催化科学领域耕耘了55年,为中国催化学科和队伍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我们作为刚人行的科技记者,读他的传记《探赜索隐止于至善:蔡启瑞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  相似文献   

17.
机械学、摩擦学专家、西安交大博士生导师谢友柏是我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我国在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终身荣誉.谢柏友教授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内燃机制造专业,并留校在机械原理及零件教研室任教.1959年任讲师;1965年任教研室副主任;1979年任副教授;1984年任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室主任,同年西安交大被批准设立机械学博士点,任该点首任博士导师;1986年任教授;1988年研究室扩充为研究所,任所长迄今.曾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1979年中国机械工程学术摩擦学学会成立后,谢友柏第一、二、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92年任理事长;同时担任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他还兼任《摩擦学学报》副主编、《机械工程学报》  相似文献   

18.
张艳 《科学中国人》2006,(8):103-103
专家档案刘宗昌教授,1965年毕业于原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学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任教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四十余年,1992年任冶金系主任,1993年任材料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1992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被评为包头市先进工作者,1992年被评为冶金部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3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及奖章。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中国热处理学会理事;内蒙古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理事长;内蒙古金属学会理事;抚顺特殊钢厂技术顾问;《金属热处理》、《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外金属热处理》等杂志编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19.
梅雨季节未过,酷暑竟包裹了南京。在37摄氏度高温下,我们踏进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齐康教授的办公室,他正在绘图纸上裁红剪绿。建筑,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被誉为世界艺术之首。作为全国获个人奖最多的国家级建筑大师之一的齐康教授,他的作品遍布大江南  相似文献   

20.
《科学生活》2010,(11):12-13
今夏的上海热情如火,处处洋溢着世博的气息。世博会的召开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别于以往的活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如世博会的主题,现在的城市生活也越发惬意。与此同时,时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中法工程与管理学院院长的郑时龄教授参加了"院士看世博"的活动,对于世博会的内容与理念、建筑、作用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独特看法与见解。郑时龄教授同时还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建筑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院士。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工作,运用建筑本体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方法论,引用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撰写了著作《建筑理性论》,构建了"建筑评论"体系,出版了《建筑批评学》专著,提出了一整套建筑评论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