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正确引导网络教学--浅析消除青少年网瘾方法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央视网络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1650万18岁以下的未成年网民,其中有14.8%的青少年上网成瘾,也就是长时间上网难以控制,严重影响了正确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城镇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曾上网青少年占56.5%,上网3小时以上占32.4%。但是初一年级学生的曾上网率只有12.1%。因而为了从源头上促使他们避免走前人的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这样一个工具,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是当务之急。一、初步认识要使青少年认识到网络是我们新时代的代表,网络是一个工具,网络电脑是一个西方文化,在西方国…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网用户已达9400万,占全球网民的11。6%,而我国青少年上网占80%以上。网络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生活方式。网络的特征与青少年的成长特征相符合,网络的不良文化信息恰巧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因而网络中的不良文化信息严重地腐蚀着青少年,导致青少年犯罪不断发生。本文就这一突出的现实问题,探讨和研究网络不良文化信息对青少年的犯罪的诱发因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马锐捷  李辉 《科教文汇》2010,(25):175-177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28.9%。2008、2009年10~29岁网民所占比例分别为66.7%和60.4%。2009年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在全国网民学历结构对比中分别占8.8%、26.8%、40.2%。近年来,随着青少年网民人数的迅速增加,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而酿成的悲剧屡见不鲜,这些由于模仿网游故事情节、维持网游消费等原因而导致的诸多治安、刑事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瘾"、"网络沉迷"一时间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本文从网络游戏所具备的特点出发,结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对网游之瘾的形成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潘震山 《科教文汇》2009,(11):65-65,7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持续高速发展,网络的发展为人们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学龄青少年网络沉迷成为了我国教育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通过分析当今网民的互联网使用率与普及率结构,结合网络教育现状,提出利用网络沉迷的心理动因为网络教育服务的设想,为提高网络教育的实效性,拓宽网络教育阵地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时下,网络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我国的网民人数在不断增加,而青少年以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好奇心逐渐成为网络的主力军。然后,伴随着网络而来的不仅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广阔的空间,更带来许多严峻的问题和挑战。不断上升的青少年网络犯罪便是其一。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这样的一个年龄段,作为一名职校法律教师,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对待网络、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祖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重要影响,在庞大的网民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的运用网络,健康地成长是当今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2010年6月6日,是第15个"全国爱眼日"。中学生视力下降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专家指出,近视已经成为目前危害我国青少年的重要眼病之一。我国中学生近视发病率已超过60%,近视人数上千万。  相似文献   

8.
探析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正以独特的方式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更吸引了许多青少年网民的加盟。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负面影响日趋凸现,许多青少年由于痴迷网络带来的刺激和欲求.导致了许多不良社会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引起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普遍焦虑和关注。网络,已经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天津13岁少年张某某长期沉溺于电子游戏《魔兽争霸》,2004年的一天,在网吧上网36小时后,从24层的高楼顶部跳楼自杀身亡。最近,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正式发布了《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2005)》。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者约占13.2%,另有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  相似文献   

10.
张朝伟  魏换霞 《科教文汇》2010,(27):171-172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在中学生的信息交流、人际关系等方面显现出重要作用,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青少年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造成一些负面效应。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揭示了当前初中生网络道德问题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人类交流方式的巨大改变使得原本相距甚远的人们可以通过电脑和互联网来形象地传达自己的心情、感受、表情等,并由此感受到网络技术带来的便捷和愉悦。今天的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他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网络的日子该怎么过,网络的使用已不再只是我们工作中所使用的工具,而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网络的使用已远远超越了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的简单范畴,今天的网民更多地用它来获取信息,与他人交流,是自身爱好与休闲的一种方式,是工作的需要, 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网络用户暴力行为画像能够揭示网络舆情内在发展规律,为舆情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过程]以8个热点事件网络评论为研究对象,运用一致性检验方法标注暴力评论,然后,使用卡方检验分析网民关注度差异性、网络暴力差异性以及网络暴力诱发因素。[结果/结论]负面事件中网络暴力用户占比较高,可见负面事件是引发网络暴力的主要因素。不同性别、年龄网民在各自关注领域网络暴力高于其他低关注度群体:男性喜欢关注国际时事、国家发展、战争、历史等热点事件,女性喜欢关注生活、家庭、娱乐等热点事件;年轻网民网络暴力高于年长者,青少年网民应为网络暴力治理重点。  相似文献   

13.
以9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感恩问卷和病理性网络使用问卷,考察了青少年感恩与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少年感恩与病理性网络使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反腐手段,以其特有的优势,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反腐力量。新一届中央政府上台后,反腐力度更是空前加强。在此新形势下完善网络反腐制度,深化网络反腐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关网络反腐的运行机制,将对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阵地。目前制约网络反腐功能发挥涉及网络、网民、治理腐败部门、党政部门、立法等多方面因素。必须积极肯定和引导加强网络反腐,完善网络舆论监控系统,加大政府网站的透明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网络反腐立法,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和网民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道德观教育。  相似文献   

15.
黄海兰 《科教文汇》2020,(9):169-170,17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较大影响,青少年犯罪也与网络有较大的相关性,网络导致青少年情感缺失、社交障碍、道德水准下降。由于网络的影响,青少年存在着人的需要、动机、认知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极大的消极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产生,需要重视社会环境的建设,完善青少年监管过程中的道德法制建设,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已产生心理问题的青少年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只有建立了系统化的预防措施才能使有效预防由于网络原因导致的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作为网民主体占总人数的1/3以上。以中国为假想竞争对手的西方国家,凭借在互联网中的技术优势,不断将西方意识形态向我国渗透,高校大学生更是成为重点渗透对象,大学生能否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念的形成乃至整个未来社会文明的进程。本文主要介绍了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方式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已经是无需论证的事实。中学生是这一网络人群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宝才 《科技风》2013,(21):198
网络新媒体的产生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份报告显示,到2012年12月底,中国的网民规模达5.64亿,高校大学生人群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在2011年已达96.1%,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数字时代,很多互联网用户喜欢在网上展示自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对通过网络进行的人际交流持更为积极的态度,更愿意通过网络建立人际关系。针对这一现象,社会性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简称SNS)类网站开始风声水起,继博客之后成为互联网上展示自我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20.
王雷  杨龙海 《内江科技》2009,30(6):152-152
网络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网民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同时又因其虚拟性、开放性和分散性带来海量信息如潮水般冲击着后者的网络行为和伦理意识。特别是作为网民最主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他们的网络行为水平直接关系着中国网络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因此,应当结合网络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对传统伦理教育进行改革,通过bbs等多种平台创造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