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高等教育的教学中,微课由于时间短、内容精炼、主题突出等优点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本文首先对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微课在教学时段的选择两个方面得出了微课在高等教育中"以传统教育为主,微课教育为辅"、"微课教育在外,传统教育在内"的发展策略。最后,结合体育类院校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给出了适合采用微课教学和部分采用微课教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将"微课"全面引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当中。本文在分析微课的特点的基础上,以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船舶柴油机》课程微课实践为例,探讨了"微课"在高职院校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微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进步下的产物,已经被应用在各行各业。我国教育事业也已经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现代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微课作为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方式,在当今教育界也被大多数人所认同和肯定。它通过教学视频来辅助英语教学,特点是短小而精练,极大地满足了差异化教学,满足了学生对教学的不同需求,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微课教学标志着教育界新时代的到来,本文就微课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深入,微课教学已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微课不"微","以微见著"是微课教学的根本价值。如何利用微课点燃课堂魅力,成就卓越课堂是我们今时今日教学探讨的重要话题。本文笔者就以中职数学教学为切入点,重点解析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非常明显的体现。和传统高职教学方式有所区别,"微课"作为高职院校中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出全新的教学和学习的思想。本文首先对微课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微课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进行了阐述,最终重点对微课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希望可以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给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在线职业教育,但并不仅仅指网络课堂,而是指要从单向教学的网络课堂转变为多向互动式的线上教育模式,目前国内外有很多教育机构都在尝试,如美国的可汗学院等。本文从"互联网+教育"的概念出发,描述了职业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方式(微课教学和慕课教学),阐述了微课教学的设计思路和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同时本文分析了慕课教学与微课教学的区别,即慕课是全过程参与教育,微课仅仅是一个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7.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作为微学习的一种,微课已经迅速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本文结合微课的特点及实用性,介绍了它在中职"图文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同时还阐述了微课在中职图文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剑声 《大众科技》2015,(1):148-149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在高校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辅助教学角色,逐渐引起各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什么是微课?微课具有什么特点?如何制作好微课?微课发展前景如何?这一系列问题已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笔者以总结制作"心肺复苏术"、"急救包扎术"微课的经验,并结合第14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的参赛经历,对微课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归纳分析,进而说明微课在医学教育效果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并对如何设计出优秀的微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大众传媒技术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微课"这一新型教育模式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其必然会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现阶段教育方式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分析,简单探讨我国高等院校推行"微课"的必要性及可操作性,提出一些能够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教育背景下,将微课应用在病理学病案分析的教学中,对病理学进行课后学习。利用微课的短小精悍,带领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切入知识点,复习并巩固了某一个疾病的主要知识,为临床思维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作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碎片状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将对病理学的理论教学起到很好的补充及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5,(15)
本文主要介绍"微课"的在"数控机床电器控制与维修"中的应用,以电动机Y—△降压启动为例,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阐述"微课"在其中的作用,以及达到的效果,通过研究表明,使用"微课"对课程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同时辅助教师更好完成教学。  相似文献   

12.
梁宵 《科教文汇》2016,(4):73-74
相对于传统40或者45分钟一节的课程,微课时间精简、授课内容集中,更加符合职业英语教学目的性、针对性强的特点,能够充分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或"症结"进行专项教学。本文以"微课应用于职业英语教学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当前职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缺点,然后分别阐释了微课在其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望本文的论述能使当前从事职业英语教学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微课这样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进而对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微课"在这一时期,伴随着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并因为其本身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逐渐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热点话题。当前,教育部门已经将"微课"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师积极筹备"微课"的教育方法,但是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研究了"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英语写作微课、英语写作智能评阅系统和课堂教学在大数据背景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意义和联系,探讨了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三位一体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李伟 《科教文汇》2021,(10):55-56
面向大数据环境,信息化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焦点。微课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典型代表,自2011年引入我国后逐步在中小学及高等教育中迅速发展,教育教学领域中开始出现微课、微学习、微课程教学等概念。在大专教育教学体系中,物理是理工科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并掌握物理科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该文以微课和大专物理教学为背景,进一步研究了微课与大专物理教学的有效融合模式,希望借助微课的短小、精确等优势,提高大专物理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微课的起源、概念及特征,阐述了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中引入微课资源的意义,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指导,以实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为目的,从微课的教学设计入手,构建了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为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科学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也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使用较为广泛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三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进行实地调研,其目的在于以中职体育教学课现代教育技术前提下,从运用效果角度分析比较,进而提高对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作用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改革,师范幼儿美术专业教育重要性逐渐突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对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形式引起重视,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落实制作方法。微课教学设计本身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有效的教育组合形式,能实现课程的有效利用。本次研究中以微课教育优势为基础,对师范幼儿美术专业课程微课教学设计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在现实教学中已经掀起了一股"微课潮流"。针对微课,很多人持不同的观念,也有人不敢轻易尝试微课。作为一个新事物,笔者在教学中大胆运用微课,让微课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微课的形象性、趣味性、灵活性,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本文就是笔者针对在数学课堂中对微课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教学成效的基础上,对此展开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1,(15)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风起云涌,一日千里,教育信息化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互联网+教育"备受各级各类学校的推崇,其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的一项重要标志,其生动活泼的视频教学模式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喜爱。电工电子学科是中职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根本,研究微课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微课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电工电子教学效率与质量,对教学成果和教学改革同样意义重大。本文对微课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详细论述。~([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